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赏古诗童韵 追忆儿时 学圣贤少时 以为仪范

http://www.newdu.com 2018-05-30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六一儿童节,一个孩子们的节日。
    
    六一儿童节总能唤起人们的童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张张纯真、稚嫩的脸都在盼望着属于他们的这一天。是啊,这个节日属于天真无邪的孩童。对于成人来说,这个节日早已变成追忆,远离了我们。童心未泯的成人也会在岁月长河里捡出少时片断,聊慰平生。
    今天,我们可以去读读古诗,赏赏其中的童韵真趣。孩童们稚气未脱的样子,无不映射着我们儿时的影子。儿童是一群天真无邪的快乐天使,世界就是一个大的游乐场,一切都是他们嬉戏的道具。
    四季因为有了他们而不会寂寞。春日散学归来,可以放纸鸢,可以捉柳花;夏日清晨可以追黄蝶,可以采莲花、弄钓舟,也可以“柳阴眠正着”。
    秋日的夜晚可以斗蟋蟀、数星斗;冬日以冰为玩具尽情嬉戏:“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儿童的生活是多姿多彩,乐趣无穷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古诗中的牧童形象很多。吹一支短笛,骑一头黄牛,信口吹来,即使不成曲调,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时断时续的笛声,虽无悠扬飘逸之和谐美,却有随意挥洒的童年天真之乐。
    有于清明雨纷纷之际,为诗人“遥指杏花村”的牧童,也有“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睡姿洒脱的牧童。
    今天,我们也可以去看看圣贤少时事,学学其中的道理,并以之为教子仪范。
    老子提醒人们要“复归于婴儿”。孟子曾说:“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意思是说,真正有德行的人是时刻能保持童心、纯真无伪的人。无论儒家道家都对赤子之心有高度的阐扬。
    
    诗中的牧童一派天真烂漫(资料图 图源网络)
    我们来看一看古圣先贤儿时的表现吧。
    孔子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辛。《孔子世家》中提到,“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小时最喜欢的游戏是将祭器摆列出来,练习行礼。
    据孔子自己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家庭贫困,所以吃了不少苦,也学会了很多别人不会的事情。
    孔子可以说是一个没落士族家庭中的好学儿童。孔子的童年在今人看来似乎并不幸福,但这正是成就圣贤的一种生命历练。在神圣的礼中,他找到了存在的终极意义,养成了好学的可贵品质,并终生保持学而不厌的品格。
    
    儿童的成长受父母及环境的影响(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儿童非常善于模仿成人。在模仿中,儿童会不断成长,塑成自己的性格,完成社会化的过程。
    孟母三迁的故事中,孟子很调皮、很可爱,模仿集市卖肉的商贩、失去亲人哭丧的人群、学校读书的孩子,无不惟妙惟肖,让人忍俊不禁。
    童年的玩闹,之于他们可不是游戏,而是真实的生活场域与人生阶段。孟母非常细心,深刻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她不辞辛劳,一次次的搬家,最后选择与学校比邻而居,引导孟子模仿学生,养成爱读书、好学习的好习惯。
    《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的字句,认为学习应从娃娃抓起,要学会亲近好的老师、朋友,从他们身上汲取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并努力学习礼仪。
    
    儿童对于成人的模仿也是一种成长(资料图 图源网络)
    接着,讲述了“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的故事。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体现悌道精神。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体现孝道精神。
    难怪有子说“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从小就要种下亲师友、习礼仪、重孝悌的种子,长大后才能成为高尚的社会人。
    儿童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也是一个人成长路上很重要的阶段。儿童是世间的精灵,是诗,是乐,是希望,也是未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