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手拿拂尘非凡人:武当太乙拂尘的独特魅力

http://www.newdu.com 2018-06-13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在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之中,有一样极具道家特色的武术功法——武当太乙拂尘。本文通过对拂尘的历史演变介绍,并特邀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武术传人王懋资迪,为读者展现武当太乙拂尘的独特魅力。
    武当太乙拂尘 演练者:武当三丰派第十六代武术传人 王懋资迪
    拂尘,又称拂子、云展。通常将兽毛、麻、马鬃尾等扎成一束,外加一长柄。《辞源》载:“拂尘,拂子也,所以去尘及蚊虫者。古用麈尾为之,今多用马尾。”
    说起拂尘的来历,我们要先搞清历史上的另外一件器物:麈(zhǔ)尾。麈尾,是魏晋时期清谈家用于驱虫、掸尘的工具。我们可以在历史演义小说及各类书画中找到线索。
    
    拂尘,所以去尘及蚊虫者(资料图)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空城计”中写:“(司马懿)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从帝王到将相,到民间名士,都以持麈尾为雅事。谈玄者手持麈尾,有助于“通玄”、“探玄”。这一意义让手持麈尾这一动作在风雅之外,增添了不少仪式感。
    
    在唐·孙位《高逸图·阮籍》中,阮籍便手持麈尾(资料图)
    许询《黑麈尾铭》:“通彼玄咏,申我先子。”《白麈尾铭》:“君子运之,探玄理微。因通无远,废兴可师。”而王导《麈尾铭》亦云:“道无常贵,所适惟理。”
    帝王将相持麈尾,则视其为身份的象征,表明自己不仅身为权贵,而且志趣高雅,颇喜风雅之物。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吸收了这一物器,并逐渐演变成现有的拂尘。拂尘能够去除尘埃,这与道教去除凡尘的意蕴不谋而合,因此受到道教重视和喜爱。
    
    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卷·孙权》,孙权手持麈尾(资料图)
    在道教神仙形象中,不少神仙都身配拂尘,如吕祖、太上老君等。在现实生活中,高道们常拂尘傍身,而如若有人要下山云游师父会赠“一剑一尘”:剑,斩断妖魔鬼怪;尘,扫去一切烦恼。
    由于拂尘与道门关系紧密,因此,如今的影视作品中,也常以拂尘点明人物的道教身份,常有高道手持拂尘,云游天下。
    
    影视中的丘处机形象便以拂尘傍身(资料图)
    拂尘作为兵器进入人们的视线,印象最深要属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中刻画的赤炼仙子——李莫愁。李以拂尘、冰魄银针等兵器叱咤江湖,先看金庸如何写:
    “突然间李莫愁一声轻啸,纵下屋去,扑向小河边一个手持铁杖的跛足老者,拂尘起处,向他颈口缠了过去。这一招她足未着地,拂尘却已攻向敌人要害,全未防备自己处处都是空隙,只是她杀着厉害,实是要教对方非守不可。”
    
    金庸笔下的李莫愁以拂尘为得意武器,广为人知(资料图)
    李出自古墓派道门,拂尘在她手上成为了得意的武器。在现实中,拂尘也在武当武术中占有重要地位。拂尘的修习,需要数年习武功底,其招式要求修习者一气呵成,达到形神俱妙。正如拂尘其在道门中的本意,修习之人在练武过程中也要抛开杂念,才能达到上品。
    武当拂尘给人以一种飘逸洒脱之感,对我们日常的修行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虽然不能练就一身轻盈的功法,却可借着拂尘的“拂去烦恼”的寓意来指导我们的工作与生活。
    
    “心有拂尘”便是我等所共同所要达到的心境(资料图)
    工作上,我们做事要抛开杂念,去除烦恼,认真做事。生活里,也需要常常扫除内心的不得意。“手持拂尘非凡人”说得是道门中人,那么“心有拂尘”便是我等所共同所要达到的心境。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