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又是一年端午节,说说道文化对节日风俗的影响

http://www.newdu.com 2018-06-13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每年到五月初五日,全国各地均有过端午节的传统。端午节乃是纪念先人屈原的日子,此日的赛龙舟、吃粽子等等传统风俗均被附会上祭奠的色彩。
    
    端午节将至(资料图)
    然而据记载,吴越之地在春秋之前就已经有竞渡龙舟的传统,五月初五本是民间祛病防疫的日子。后因屈原于这一天投身汨罗江,所以才有了祭祀屈原的传统。
    尽管各地风俗不同,但端午节这天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赛龙舟等等风情,已然成为百姓对端午的共同认知。其实,在这些风俗传统中蕴含着浓郁的道教元素。
    明代田汝成作《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其中写道“端午为天中节”,指此时太阳行至中天,达到最高点。“端”,有初始的意思,端午既代表初五,同时又因为五月属于午月(正月建寅,以此类推,五月正好与午相合),代表的是天地之间阳气最盛的时候。
    
    祭奠屈原(资料图)
    结合二十四节气来看,端午正好与夏至日的时间相差不多。刘德谦先生作《端午始源又一说》,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日。
    在一年所有的节气中,道教特别重视两个日子:夏至与冬至。夏至是阳尽阴生的时间点,冬至是阴尽阳升的时间点。二者都处于天地间阴阳之气的交汇处,一阴一阳,正与道教太极图相对应。
    此时,如果人体内的气息不能跟着时令节气一起调整运转,就会容易生病。正由于此,端午节才会有喝雄黄酒、挂艾草的习俗,目的便是要清除体内的湿热瘴气。人体有热,多发于表,往往会出现多种皮肤病,尤其在在南方潮湿地区湿疹频发。
    
    佩兰有化湿,解暑的功效(资料图)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是说古人以兰草汤沐浴来去污。此“兰”乃是菊科的佩兰,为一种常见中药,其不但可以煎水沐浴,还能泡药酒,叶子也可以直接擦搓身体,亦有人将其制成香囊佩戴。
    这些做法皆可以起到防暑、除湿、抑制蚊虫叮咬的作用。民间不同地区还有用艾叶和菖蒲来代替兰草的习俗,所起功用相当。
    自古以来道教便有重生、乐生的传统。太上《道德经》二十五章写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老子提出了人为天地之重器的观点。
    
    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资料图)
    道教的早期经典《太平经》中还提到:“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正是因为对生命保有足够的尊重,所以道教才在内外丹法的炼养、导引术以及中医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如何实现人之生命的长久。
    不论是端午节的起源,还是流行的佩戴风俗,均可以体现出人们对乐生的追求和对健康长生的向往。
    这一点,还体现在人们对五毒月的认知中。自汉代一来,五月五日便有恶月、恶日的称呼,甚至有“不举五月子”的说法,认为五月初五诞生的婴儿都无法抚养成人。即便长大后,也有男害父、女害母的遗祸。
    
    石榴花既应五月之景,又有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资料图)
    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等说辞。为了避免五毒月的侵害,百姓便用五色丝线制成日月、星辰、鸟兽等吉祥纹样,称之为长命缕,以随身佩戴。这一风俗甚至还影响到了宫廷中。
    《酉阳杂俎》记载:“北方妇人,五日进五时图、五时花,施之帐上。是日又进长命缕,宛转绳结,皆为人像带之。”五时图与如今的五毒图类似,内容多为蛇、蝙蝠、蟾蜍、蜈蚣、蜥蜴之类,可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午时花则是石榴花,既应五月之景,又有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
    为了避五毒之邪,自汉魏以来百姓便有在门上挂桃符、拴朱索的习俗。宋代时期,又流行张贴天师符或天师像。《岁时杂记》中载:“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
    
    五毒图(资料图)
    也有人用泥捏成一尊天师像,以艾草做头,以蒜做手脚,置于门户之上,同样起到镇宅辟邪的作用。为讨好彩头,古人在端午吃粽子时也别有讲究。《文昌杂录》记载:“唐时五日,有百索粽,又有九子粽。”其名称均取吉祥之意。
    五月之毒气,可分为天地间的自然瘴气和人体内的湿热不畅之气。道教求长生,最为关键的法则是合时令、合自然,讲求身体的调养要与自然之气的运行相一致,进而实现人之道与天地之道悉皆相通的境界。
    道文化对端午节风俗的影响,除了在佩戴、饮食等方面深入人心外,赛龙舟活动则从运动健身方面体现了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赛龙舟以运动祛湿除热(资料图)
    作为一项保留至今的风俗传统,赛龙舟本可以通过运动排泄的方式达到祛除湿热的目的。参与、观赏龙舟比赛,可以振奋人们盛夏时节委顿的精、气、神。每条龙舟的前端都有一位鼓手,他手中的鼓点节奏往往最具激发作用。
    清代青城子的《志异续编》中曾经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一士人日夜沉睡不醒,偶醒亦两目倦开。道医叶天士诊后,未开一味药,却令家人买来一面小鼓,在病人的床头频频击打。
    士人闻鼓声后,渐渐清醒,不复倦卧。弟子问其医理,叶天士说,脾困故人疲倦,而鼓声最能醒脾。当时令进入到长夏,此时五行属土,与人身脾合,鼓声具有醒脾清神的功效。
    
    功行济世(资料图)
    除此外,古人还流行射柳、蹴鞠等游戏,目的都是调节众人心志,使大家可以安然地度过即将到来的闷热夏日。
    端午节之所以能够历千年而流传至今,还与道儒两家共同尊奉的“敬天法祖”的思想传统有关系。
    道教追求的人生理想,是要成就人世间的圣人境界,是在历经人生的一切悲欢后,实现精神上的超越。为了达到这一层超越,道教所尊奉的历代仙真莫不强调功行济世,用真切的行动为万民谋福祉。
    
    历经人生的一切悲欢后,实现精神上的超越(资料图)
    敬天,强调敬天道;法祖,强调法先贤。屈原虽然并不是道家思想的信奉者,但他心忧家国,最终以身殉国,这一份情怀已经上升到道家所追求的圣人的境界。因此,五月初五凭吊屈原,这与道教对先人的追奉概出于一源,是所有中华儿女莫能忘却的文化基因。
    道文化对端午节风俗的影响,只是中国众多传统节日中的一例。道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风骨,其已经深入影响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百姓日用而不知”。若能够时时反省一下生活中的道教元素,或许,尚有更多玄妙等待着被发现。
    (编辑:柯恩)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