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帅 从小到大,我们会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有无兴趣,结果是大相径庭的。 兴趣可以让人从内心享受自己做的事情(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讲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之为乐的人。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乐之者”都是最高的境界,快乐且享受的心态让人充满智慧,让过程充满乐趣,也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知、好、乐是三种境界,是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 最初,人们都只是为了知而知,为了学而学,正如中国的应试教育,在大学之前,大家基本上都处在一个“知之”的境界。为了不断提升自身学历、不断深造而学习,所以大家在大学之前觉得学习苦,学习累,完全是机械地学习,全无乐趣可言。 “好之者”是下一个境界,此时,在经过基础学习后,发现了自己了解的局限与不足,对待未知领域的事物,已经产生了兴趣,开始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愿意主动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在兴趣推动下愿意主动去探索未知的东西(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乐之者”是最终的境界,对他们而言,不断的探索与了解是一种享受。乐学之人,不仅会自己乐学,更会用自己的精神力量去感染身边的人。 古哲学家伊壁鸠鲁讲过:“生命中有三种欲望:一种是自然而必要的;一种是自然而不要的;还有一种是不自然也不必要的。对不必要的欲望不要屈服,对自然的欲望要追求,这就是快乐的秘密。” 将儒学理念与之对应,知之者的欲望是不自然而不必要的;好之者的欲望是自然而不必要的,乐之者的欲望是自然而必要的。 在“乐之者”的世界里,他们的欲望符合自然之道,人与事物达成和谐一致,这样就能达到顺心如意的境界。真心地乐于做一件事,去享受其中的乐趣,成功必然会眷顾。 乐之者享受过程,不会感到煎熬,目标自然而然地顺利达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牛顿的怀表与鸡蛋的故事。有一次,牛顿在实验室里聚精会神地做实验,他的助手便拿了几个鸡蛋,送到实验室去,让牛顿煮了吃,牛顿应了一声,又埋头做实验。 过了很长的时间,牛顿想起还没吃午餐,他把鸡蛋放在锅里,又开始做起实验来。实验结束后,他打开锅盖一看,只有一个怀表,抬头一看,发现鸡蛋还在桌子上。 原来牛顿太过专心做实验,结果把怀表当成鸡蛋来煮。牛顿就是“乐之者”。对他而言,实验不是枯燥的数据,而是有趣的未知世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就是他生活的动力,就是自然而必要的欲望,也正是在享受探索的过程中,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青史留名。 对实验的专注让牛顿暂时忘记了外面的世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兴趣虽然是最好的老师,但单凭爱好却仍然无法走得更远,真正的奥秘在于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收获快乐。 我们要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以之为乐,变被动为主动,以一个空无的状态去享受,成为一个真正的乐之者,走向更充实快乐的人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