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远国 李黎鹤 中国传统的信仰中,有称为鬼怪精魅的那些异类。所谓“妖怪”,通常存在于人类想像与传说之中的异类。《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了古人对灾异现象所持的戒备心理,“凡日月食,四镇五岳崩,大傀异灾,诸侯薨,令去乐。”注曰:“傀,怪也。” 可以成精的包括石头、动物、植物、星辰等等。(资料图) 妖怪的分类 传说中谓一些草木、动物等,它们的精灵会变成妖怪。可以成精的包括石头、动物、植物、星辰等等,凡有灵气的任何物都可以变化成形。《蜀王本纪》曰:“李冰以秦时为蜀守,谓汶山为天彭阙,号曰天彭门。云亡者悉过其中,鬼神精灵数见。” 妖指的是异物,人一旦失去伦常那么妖就出现形成了“怪”。(资料图) 妖怪是一个复合词,是由妖与怪两字合成。《左传》曰:“人之所忌,其气焰以取之,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论语·述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妖指的是异物,是反常怪异的事物。人一旦失去伦常,那么妖就出现形成了“怪”。 因不熟悉就不免会产生恐惧感。(资料图) 《说文》曰:“怪,异也。”王充《论衡·自纪》曰:“诡于众而突出曰怪。”对于人来说不熟悉、不了解的物、平常生活中几乎没见过的物;或者见过同类的物,但跟同类的物有很大差别,让人产生“怎么会长成这样”的疑惑。因为不熟悉,不了解,就不免会产生神秘感、恐惧感。古代的人们,经常要到川泽山林中去捕渔打猎,难免要碰到种种奇怪的“百物”。 所谓“妖”,即是一种毒气。(资料图) “妖怪”一词,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说:“人且吉凶,妖祥先见。人之且死见百怪,鬼在百怪之中。故妖怪之动,象人之形,或象人之声为应,故其妖动不离人形。天地之间,妖怪非一,言有妖,声有妖,文有妖。或妖气象人之形,或人含气为妖。象人之形,诸所见鬼是也。人含气为妖,巫之类是也。”所谓“妖”,即是一种毒气。王充说:“妖与毒同,气中伤人者谓之毒,气变化者谓之妖。世谓童谣,荧惑使之,彼言有所见也。荧惑火星,火有毒荧,故当荧惑守宿,国有祸败。火气恍惚,故妖象存亡。” 各种妖怪的异闻。(资料图) 春秋战国时期,即流传着各种妖怪的异闻。有羵羊,《孔子家语·辨物》曰:“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其中有羊焉。使使问孔子曰:吾穿井于费,而于井中得一狗,何也?”孔子曰:“某之所闻者羊也。某闻之,木石之怪夔、魍魉,水之怪者龙、罔象,土之怪者羵羊也。”三国唐固《国语注》:“羵羊,雌雄未成者也。”所谓“雌雄未成”,是说它好像未足月的胎儿,尚未成形。《国语》、《史记》一会儿说是狗,一会儿又说是羊,是因为它虽然具备动物的雏形,但是形态未真,狗羊难辨。 善惊人小儿,为小鬼。(资料图) 魍魉,亦为一种鬼怪。《淮南子·览冥训》:“其行蹎蹎,其视瞑瞑,侗然皆得其和,莫知所由生,浮游不知所求,魍魉不知所往。”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昔颛顼氏有三子,死而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弱水,为魍魉鬼;一居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于是正岁,命方相氏,帅肆傩以驱疫鬼。” 古传荧惑星降世,化为小儿,下教群儿谣谚。(资料图) 星辰亦可成为妖怪,祸福人间。古传荧惑星降世,化为小儿,下教群儿谣谚。《晋书?天文志》曰:“凡五星盈缩失位,其精降于地为人,荧惑降为儿童,歌谣嬉戏。”沈约《宋书?五行二》曰:“孙休永安二年,将守质子群聚嬉戏,有异小子忽来,言曰:三公锄,司马如。又曰:我非人,荧惑星也。言毕上升,仰视若曳一匹练,有顷没。” 精魅是一种独立于鬼神之外威胁世俗生活的超自然物。(资料图) 之后,又有了“精魅”之说。所谓“精魅”,本义是“恶鬼精怪”。“精”,《说文》:“魅,老物精也,从彡,鬼声也。或从未,作魅。”东晋干宝《搜神记》载孔子曰:“吾闻物老则群精依之,因衰而至此。其来也,岂以吾遇厄绝粮,从者病乎?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鳖草木,久者神皆凭依,能为妖怪,故谓之五酉。五酉,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故物老皆为怪矣。杀之则已,夫何患焉?”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提到,服食金丹后虽百邪不侵,但仍可能会遭到外来之祸的侵犯:“或为鬼所冒犯,或为大山神之所轻凌,或为精魅所侵犯。”照上论述,精魅是一种独立于鬼神之外威胁世俗生活的超自然物。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