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正一派中“茹素”的重要性

http://www.newdu.com 2018-07-09 腾讯道学 万法勇 参加讨论

    文/万法勇
    当下很多人都以为正一派其实对于茹素是没有过多禁忌的,即正一派除了所谓四不吃(牛、狗、乌鱼、大雁)都没有什么对于茹素方面禁忌,相反全真派对于茹素要求非常严格。实则不然,反观正一派历史之中,茹素恰恰在其教义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
    
    茹素在正一教义中也有重要意义(资料图)
    来源一:故事练气士的修道方式
    正一派之所以提倡茹素的原因受到两种因素的影响,第一种是源于古时的方仙道的人士,在此先借用一下练气士这个称呼来代指这一个群体。众所周知古时练气士入山修道,欲长生不老,每日服食日月之气,偶尔采松果黄精之物食之,例如“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这句话出自庄子的《南华经》,虽然文章记载为神人不食五谷杂秽,但从中大体也能反映出早期的练气士入山修道的一个场景,也就是不仅不食用鱼肉连五谷也不食,直接辟谷。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资料图)
    在后来张祖天师正式建立教团时期,在《正一经》中:“真人体质清虚,不染秽恶,妖魅阴浊所聚,惟喜血食。”这句话中与上古练气士茹素互相对应,故此祖天师提出——正神不饮食的道理,认为人如果要修炼成仙,故而也不能吃肉类食物,否则污浊体内的道气,不能成仙。后来这个理论也被更多的沿用,例如上清派《黄庭经》中也说“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
    来源二:儒家祭祀中的斋戒
    第二种是受到儒家祭祀之中的“斋”的影响。旧时儒家祭祀之前,需要沐浴身心,然后不食荤腥。荤指的是韭、薤、蒜、芸薹、胡荽这五样臭菜,儒家和道教都认为这种臭菜会令心气不平,念头躁动,此外吃了这种菜也会导致口臭,故此不食,腥指的是食肉质品,因为肉有血腥,不利天和,故此不食。不吃荤腥的话则可以令自己心气平和,少起欲望,更容易达到念念存诚,天人合一的地步。
    
    具有刺激性味道的“五荤”也在斋戒的范围(资料图)
    儒家还有一种对于斋的理解即“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谓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也就是精神上的斋戒。
    道教同时继承并延伸了这样的一个思想,提出了外斋和内斋两种,并且需要结合而行。外斋即如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三元斋等。其含义主要在于诵经礼忏,超度亡魂或者祈福消灾,又或者悔过忏罪,也是现今道教科仪法事的起源。内斋即为精神内守,念不妄动,清静身心,主要目的在于去除贪嗔痴的产生。
    
    “不得食含血有生气之物,薰辛之属,唯得食菜”(资料图)
    天师道士陆修静先生的《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称:“以人三关躁扰,不能闲停,身为杀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用此三法,洗心净行,心行精至,斋之义也。”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内外斋需要结合而行,而非单修其一,在此可以理解为平时便茹素,而非等需要举行斋醮之时再茹素。故而南北朝时期的《正一指教斋宿启仪》中说指教斋戒有十二法:一者,不得食含血有生气之物,薰辛之属,唯得食菜,非向生之月。张宇初天师在《道门十规》中称:“孰知学道之本,非性命二事而何?虽科教之设,亦惟性命之学而已。若夫修己利人,济幽度显,非明性命根基,曷得功行全备?”认为修炼斋醮亦是性命功夫,也是符合道教教理教义的。
    总而言之,因为这两种因素,使得正一道士茹素是必然的现象,而非向佛教学习。可见道教是世界上最早完全茹素的宗教,也可以说是世界素食主义者的先驱。不过正一派道士从清朝中后期至于今日,因多数融入民间生活,故此茹素这方面少有坚持,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对于正一道士茹素与否的一个认知。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万法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