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圜堂”在正一派的重要性

http://www.newdu.com 2018-07-09 腾讯道学 万法勇 参加讨论

    文/万法勇
    圜堂,为道教徒静坐修炼之所。当下许多人认为圜堂为全真教之所注重,并认为全真的圜堂的出现是向佛教的禅堂学习而来。然而圜堂的起源早在汉代道教正一派中已经具备。根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载曰:“张道陵学长生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入蜀鹤鸣山坐圜精思炼志,着道书二十四篇……三年丹成,于永寿元年九月九日与夫人雍氏白日升天。其圜堂自此始也。”
    
    道教圜堂(资料图)
    上述文字记载祖天师所修炼的圜堂,应该叫做静室,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封闭的一个环境,是和神灵沟通的场所,入静室中外人不能轻易打扰。据《典略》记载:“光和(178-183年)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思过,因以符水饮之,得病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则为不信道。修法略与角同,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静室主要作用很简单,也就是忏悔。
    那么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静室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寓意。在于那个历史时期,静室已经得到很好的普及推广,可以说是“道民入化,家家各立靖室”的一种状态。《道门科略》中称呼:“奉道之家,靖室是致诚之所。”在这个时期,静室的作用已经从忏悔,演变为能沟通神灵。根据正一的许多朝仪记载,在需要朝拜高真的诸多时日,需要入静室之中,焚香礼拜,举行法事;此外,书符咒水等仪式也在其中举行。《赤松子章历》中记载:“若上逐鬼章,当朱书所上正一弟子姓名。若治邪病章,用青纸。三官君吏贵在青色。若疰气鬼病作系鬼章,朱书青纸章,奏了于治中。烧和真朱二分,捣和蜜为丸。平旦入靖,再拜服之。垂死皆活,莫令人知。若因病入靖书章,即四面烧香火。”可见静室中已经可以举办宗教活动。后来随着内丹、炼气之法的兴起,静室也又被赋予新的意义。
    
    “入靖登真,入圜伴道”,圜堂是道家清净修真之所(资料图)
    《云笈七签》卷五记载:“﹝升真王先生﹞乃于洞西北岭上结靖室以居,研味玄秘。”此处研味玄秘一词,虽然无法得知其具体在做什么,但可以知晓大体为在山上盖了个房子修炼;具体或为炼内丹存神之术,或为精思炼志苦修。全真派祖师王重阳曾经也是如此,他在陕西南时村挖一墓穴作活死人墓,于其中修行丹道,精思炼志。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发现,静室的目的为:修炼存思丹道一法、朝礼高真书符场所、忏悔苦修悟真之地;后来的圜堂,其目的也相似。故此道经有言:“入靖登真,入圜伴道”。
    但是静室与圜堂之间还存在着两个细微的差别。静室是单个性质的,且在其中修炼对于时间无过多要求;圜堂是群体性质,对于如圜堂修炼要达到一定时限。全真派《坐钵规式》对一日坐钵程序有详尽的规定:“昼夜十二钵以按十二时……各请洗漱朝真礼圣,卯时早斋,辰时混坐,已时静钟三通,各各静坐如法用功,午时赴斋,未时混坐茶汤,亥时如前入静,用功如法,子时歌口永教演诗词以敌睡魔,主钵先举,每行三遍,不可以多,丑时放参,各请随意,副钵专一提钵,不可久沈,人各诚敬。”而根据《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卷五记载:“圜室以砖砌为室,方圆一丈,无门,只留一窍以通饮食,后留一穴以出秽。全真入圜砌其门谓之闭关,坐百日乃开,谓之开关,此圜室之制也。”这便表明圜堂对于时间有要求,以及圜堂之中是多名道人共修之处。
    
    圜堂里聚坐的道士(资料图)
    正一派也有圜堂,张宇初天师便在《道门十规》中专门有一章讲“坐圜守静”的方法,提倡:“坐圜守静,为入道之本”。可见正一派对于圜堂之所在亦是赞同并支持的,并且十分看重,因此我们可推断当时正一丛林应当也是有圜堂的存在。所以最后我们的结论是:圜堂的起源便是静室,只是在圜堂在面临其中众多道人制度上,采取了一些佛教管理上的制度,究其本源正一历来还是重视是静室的。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万法勇,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