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弓难张 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职务高低,每人都有自己或大或小的“朋友圈”,总要和周围之人发生关系。至于朋友圈里的朋友是掏心掏肺的真君子还是面和心不和的小人,则需实践检验与慧眼甄别。 是真正交心还是虚与委蛇,需要一一甄别(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与同而不和是朋友圈里的两种常见的完全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 君子能够与朋友圈里的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关系,但他不会因为和你关系好就丧失原则,对待任何事情都会经过大脑的独立思考而不盲从于你。小人则相反,看似慈眉善目,和谁关系都不错。他们习惯于无原则地迎合别人,在表面友善的同时暗地里却会使绊子害你。 和而不同的君子绝对不会一味地媚附你,你感受到的是正能量的爱的传递。同而不和的小人对你会极尽媚态,但他做的事情让你感受到的往往是颓废和无奈。 公元1360年,当时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朱元璋在南京的龙湾以弱胜强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陈友谅,为其夺取全国胜利赢了个好彩头。十四年后的1374年,已经登基称帝六年的朱元璋再次来到了龙湾,他登上狮子山,凭栏远眺不远处的长江,再俯瞰脚下的南京城,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朱元璋在登上皇位后再临故地,心生无限感慨(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里是朱元璋的龙兴之地,一时兴起的朱元璋遂决定在此修建一座观景的楼宇,名字他也想好了,叫“阅江楼”。子曰:“君子登高必赋。”朱元璋亲自提笔为此楼写了一篇《阅江楼记》,他还颇有雅兴地下令让随从的文官们每人也写下一篇《阅江楼记》。 于是乎,狮子山上墨香四溢、纸张翻飞,大家绞尽脑汁,为想象中的阅江楼作记。最后经过朱元璋的亲自校阅,有着“开国文臣第一人”之称的大学士宋濂的文章写得最好,此文流传下来,并且入选了《古文观止》。因此我们现代人可以看到两篇《阅江楼记》,一个是朱元璋的,另一个就是宋濂的。 但阅江楼最终并没有建成,仅仅在地基打下不久就被朱元璋亲自叫停了。这是为什么呢? 据明姚福著《清溪暇笔》记载,朱元璋在看过大臣们写的《阅江楼记》之后,说道:“我朝中无人啊!以前唐太宗喜欢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宫人徐充容还上疏劝谏说‘地广非久安之道,人劳乃易乱之源。’今天大臣们写的基本上都是顺从皇上的旨意,则唐朝一个妇人的见识要超过今天的大儒们了”。 徐充容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嫔妃,年少便才华出众、颇有见识(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朱元璋并感慨万千道:“昔与君同游者皆和而不同,今与我游者皆同而不和。”因此阅江楼就不再建了。 当然,朱元璋停建阅江楼的原因会有多种,比如国家百废待兴财政吃紧,又比如明史记载的天空中出现了太阳黑子现象,让朱元璋误以为上天要对其惩罚从而停建阅江楼等等,但《清溪暇笔》记载的“同而不和”绝对也是停建阅江楼的主因之一。 在朱元璋没有当皇帝之前的战争时期,他身边的人和朱元璋一起戮力同心、一致对外,此时朋友圈的主旋律是“和而不同”;但等到朱元璋称帝后,国家变成了他的家天下,封建皇权高高在上、生杀予夺的特殊性决定了他的朋友圈主旋律变为了“同而不和”。 在广有天下后,朱元璋与他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发生了变化(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已经含蓄地指出了繁华易逝的朝代更迭规律,委婉地劝谏朱元璋要将精力放在关系百姓生活的国家大事上。但朱元璋并没有意识到,他只是站在皇帝个人角度上,发现自己身边像昔日那样“和而不同”的君子少了,而多了“同而不和”的小人。 于是,他不无遗憾地宣布停建阅江楼,从而造成了阅江楼有记无楼这一历史奇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