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青山绿水皆有情:《千里江山图》里的道教世界

http://www.newdu.com 2018-07-31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近期,艺人易烊千玺与音乐人张近东、方文山合作演绎了一曲《丹青千里》的作品,刷爆了朋友圈。该曲是腾讯2018 Next Idea大赛作品,是将一千年前的《千里江山图》做了重新演绎。一幅传世的稀世国画,通过音乐的形式生灵活现地“唱”出来。本文将对《千里江山图》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其“青山绿水”的体系所呈现出的道教世界做进一步的介绍,带各位读者走进一个十八岁少年郎笔下的道教世界。
    
    创新大赛海报(资料图)
    远水近山皆有情
    千里江山图,是宋代画家王希孟十八岁的画作。画卷横1191.5厘米,纵51.5厘米,视野开阔。画卷一展山河之美,可谓“处处是景”。2017年,故宫博物馆曾以“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为主题展出。此次大赛通过动画、流行乐等现代的演绎,让旷世画卷生动起来。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资料图)
    古人寄情山水,将所思所感倾注于笔端,并期望在自然之中培养完美的人格。山水画,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精神家园,同时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凝结出丰富的语言,表达出道家所提倡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千里江山图局部一(资料图)
    《千里江山图》“游乎天地之一气”,江河壮阔,亭台、楼宇布局于山河之中,人物在其中游玩、捕鱼、闲谈,一派和谐之景。无论是远处的山,还是近处的水,都表达着人们“山水之间有情有景”的精神寄托。
    
    千里江山图局部二(资料图)
    北宋的欧阳修曾诗云:“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河上公注“道性自然,无所法也”。《千里江山图》中,自然景色与人、建筑和谐而存,体现一种共生的关系。
    除了生活建筑之外,谈晟广先生还指出画卷中出现的建筑形式,也多有道教的元素:“千里江山图里的最高峰下边悬浮在空中存在一个宫殿群,便是道教的‘紫府’。”紫府,是道教仙人的居住地。《抱朴子·祛惑》曰“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红楼梦》中的《警幻仙姑赋》中,也有:“瑶池不二,紫府无双”来形容仙姑之美。
    
    千里江山图中的紫府(资料图)
    王希孟十八岁之作,展现出一幅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一幅大好河山,难道是他本人也慕道已久吗?答案与此卷的创作背景以及所涉及到的道君皇帝宋徽宗有关。
    其性可教
    我们从蔡京的一段跋来看王希孟的创作背景:“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蔡京题跋(资料图)
    王希孟十八岁入翰林书画院,宋徽宗觉得“其性可教”,便亲自教授。翰林书画院,即徽宗时期的皇家书画院,宋徽宗亲任院长。画院招生是通过命题作画考试,方可入学。《宋史·选举志》说:“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
    我们从宋徽宗的两幅作品中,可以推断出王希孟在学画时,不仅得到宋徽宗教授的技法,更多的是这位道君皇帝眼里的道教世界以及道家的审美情趣。同时代,米芾任书画院的书画学博士,其子米友仁的《楚山清晓图》献给了宋徽宗之后,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米氏父子开创的“米氏云山”也融入了“道法自然”的思想。
    
    听琴图(资料图)
    以道为宗
    中国的山水画,自古以来分为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两大体系。中央美术学院的邵彦教授指出:“现存可靠的早期青绿山水画皆为宋画,更可能意味着在皇帝迷信道教的北宋才形成了以青绿山水表现道教仙境的图像手段,并对与道观壁画关系较为密切的“二李”画风进行了色彩改造。”
    
    瑞鹤图(资料图)
    王希孟画《千里江山图》是政和三年,这一年全真道王重阳满一岁。此时宋徽宗,用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一位是十八岁颇具才华的少年。少年用这样的笔墨和艺术方式,献给了自己的君王,献给了自己的老师一幅完美的道教世界。
    
    丹青千里(资料图)
    此后的画家笔下,不乏用青绿山水来刻画的道教世界。如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和仇英的《玉洞仙源图》等,都无不体现出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
    陈丹青曾评价《千里江山图》说:“这也必是出自这十八翩翩少年郎之手,画面中的每一个较真,每一份偏执都是这个年纪的真实写照,多几岁世俗,少几岁稚嫩,而十八正好,不大不小。秀笔一动,便是整个北宋。”
    
    玉洞仙缘图(资料图)
    在千年之后,另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用歌声带给世人不一样的演绎,却道出了一个承袭千年的精神世界。青山绿水皆有情,情在笔端,在歌里。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