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大明张天师评传丨张宇初:彩藻诗文庆落成

http://www.newdu.com 2018-08-01 腾讯道学 贾来生 参加讨论

    文/贾来生
    苏伯衡对于张宇初重建上清宫的意义总结道:“每个于此安心祀神的道士,无不想到皇帝的大恩大德。天地浩渺,我们用什么来报答皇上呢?不如耐住寂寞,一心一意,安心清修,思慕神仙。若是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就没有神灵不能感通的,没有祥福不能降临的,也没有祈求不能被回报的。阴翊皇朝,暗助王纲,巩固大明。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皇上的殷切期望,而上清宫也才能永久的被人们朝拜。”
    
    富有文名的苏伯衡是苏轼的后人(资料图)
    后来,大名鼎鼎的翰林编修苏伯衡情不自禁的张宇初重建大上清宫作了一篇流传千古、文采飞扬的铭文,来纪念这次伟大的重建工程。铭曰:
    于汉天师,道本老氏。行满乘成,诞启云秘。握化之机,运行天地。播其阴功,于以辅治。飞符建章,百灵受制。有患斯捍,有灾斯御。曰晹而晹,曰雨而雨。无得而名,利及生齿。翩其上升,御彼六气。有篆有箓,传诸元裔。元裔多贤,久而弥炽。自汉逮今,岁以前计。有天下者,孰不褒异。闻孙宇初,出当圣世。褒异之隆,昔无与俪。显号涣颁,以昭纂序。时节入觐,金衣朱履。龙颜咫尺,温其天语。若曰玄门,汝为梁柱。凡为学徒,悉统于汝。密裨正化,用继汝祖。宇初再拜,言于当宁。正一有坛,亦有祠宇。臣祖攸作,上为天子,敛福敷锡,实在于此。而厄于灾,世逾三纪。不及昌辰,有坠必举。臣且弗克,绳祖之武。龙光赫奕,矧克有负。言达睿聪,惠然嘉许,申锡钱币,济济亲王,莫不有施,若公若侯,洎厥士女,荐货输财,川委云集。群材足用,六工奏役。乃涓吉日,乃构乃缔。寒暑四更,功告就绪,龙虎之区,延袤千里。珍馆琳宫,如栉之比。丰栋华榱,丹楹朱户。碔砆铅阶,雕甍绣础。金辉碧鲜,翼映五纬。旧观顷还,人天俱喜。吹以祥飙,洒以甘澍。翠华缤纷,玉戚旁午。仿佛上帝。来格来下。山英川灵,后先呵扈。羽流肃肃,佩服楚楚。于焉会朝,有万其侣。尔考尔钟,我伐我鼓。琅璈相宣,琴瑟抟拊。一诚对越,不贰以二。导迎景贶,茂集蕃祉。僖皇之余,亦民之暨。皇正南面,优游逸豫。受天之荣,永作神主。民乐时康,蕃阜富庶。居寿之域。罔间遐迩。和同天人,此维其所。与国同休,至于终古。
    
    碔砆铅阶,雕甍绣础,金辉碧鲜,翼映五纬(资料图)
    张宇初天师一生与文人雅士交往甚多,他选择苏伯衡来为新建的威严壮观的上清宫来作文纪念,真可谓是绝配。那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翰林编修苏伯衡吧。苏伯衡(1329—1392),字平仲,金华人。博洽群籍,为古文有声。苏轼九世孙,苏友龙三子。元末,贡于乡。明太祖辟礼贤馆,伯衡亦被延致,擢翰林编修,乞省亲归。学士宋濂致仕,荐伯衡自代,称他“文词蔚赡有法,殆非虚美。”复以疾辞。二十一年聘主会试,寻为处州教授。以表笺忤旨下狱死。二子救父并被刑,士论惜之。有《苏平仲集》存世。
    苏伯衡和两个儿子同时被处死,极其凄惨。在明初文字狱的腥风血雨中,死得最冤枉的是一批贺表谢笺的作者。处州府学教授苏伯衡罹表笺祸而死,大概也是字句涉嫌“讥讪”。对文人学士的不信任、无好感;半通不通的学识、文理;由自卑而产生的特殊忌讳,强烈的猜疑、报复心理——朱元璋身上这种种阴暗的因素交互作用,最终涂抹成文化史上最荒唐、最恶劣的一页。
    
    苏伯衡语涉“讥讪”,罹表笺祸而死(资料图)
    另外,明朝统治276年,由朝延赐银或监修上清宫共有七次,故《明史》中说:“真人张氏,道家孝流而世蒙恩泽、顾代相传袭,阅世既久。卒莫废去。”而号称江南第一大观,素有“神仙所都”和“百神受职之所”称誉的上清宫的重建,更是明朝皇帝对于正一天师道优待和管理相结合方针的重要反映。而重修了的上清宫,其院落建筑之宏观壮丽,同时代诗人罗治在《上清宫》中就有生动的反映:
    万壑千峰拥上清,
    丹邱自记昔时名。
    居然宫阙同三岛,
    若有仙人住五城。
    天上时时闻驾鹤,
    云中往往见吹箫。
    乞灵漫有尘埃念,
    锡与真符是辟兵。
    要明白张宇初天师在接下来的岁月的所作所为,特别是其构筑岘泉的退隐式的处世方式,就必须从朱元璋和建文帝的宗教政策说起。
    
    天上时时闻驾鹤,云中往往见吹箫(资料图)
    宗教和政治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竞争相互钳制。在封建专制政体下宗教与政治密切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统治者以宗教服从于政治为其一贯的立场。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着人们心灵深处对神秘而又超越世界的向往,而且与政治密不可分。统治者为神话自己的统治往往要利用宗教来为自己血腥的统治披上君权神授的合法外衣,而被统治者反抗统治者的暴政往往也要利用宗教来号召和凝聚群众从而实现改朝换代的目的。
    朱元璋以凤阳城外皇觉寺中一个小沙弥的身份被卷入反元斗争之后,其文化水平和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不可能对宗教有什么深刻研究,在建国之初对佛道二教的大力扶持还曾引来“深溺其教”之讥,后来以不愉快的方式结束,立毙李仕鲁于阶下。在借助于天师道、明教、佛教等宗教力量取得天下并大力利用其作用之后,为了大明王朝的长远利益,从狭隘的帝王自私心理出发,朱元璋晚年对于佛道诸教俱不问情由的严加钳制,使其难以得到正常的发展。学者以洪武十六年(1383)为界,把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分为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如果说洪武前期(1368—1382)是重在管理,那么洪武后期(1383—1399年)则是重在控制,想利用独裁专制的铁拳对道教全力予以钳制。
    
    明孝陵(资料图)
    未完待续……
    (编辑:灵瑾)
    本文为腾讯道学获作者授权连载发布,文/贾来生,文章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作者同意不得转载(如需使用请联系作者本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