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学习的四种误区 你中招了没有?

http://www.newdu.com 2018-08-02 腾讯儒学 道诚 参加讨论

    文/道诚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人需要学习,但是我们的学习态度究竟对不对呢?可以根据《礼记》中描述的情形,来对照一下自己。
    
    学习也需要有正确的态度(资料图 图源网络)
    《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学习的人有四种毛病或者说不足之处,教育者一定要知道。主要是人的学习态度。
    有的人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人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的人专找捷径,急于求成;有的人畏首畏尾,遇难即止。
    “囫囵吞枣、浅尝辄止、急于求成、遇难即止”这四种态度,我想在这样一个工作生活节奏快速,快餐式、碎片化学习当道的时代,具有普遍性。只要愿意学习,就是好事。至于不足之处,我们可以想办法弥补。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四种毛病,心思没有完全相同的。教育者知道了这些人的心思,才能对症下药,纠正这类毛病。
    
    每个人的误区不同,需要对症下药(资料图 图源网络)
    教书的人,就是善于发现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如果没有人为我们指出,就需要我们自己来发现和纠正。
    囫囵吞枣。这是贪多求快的心理在作怪。读书好比吃饭,匆匆忙忙地狼吞虎咽只会造成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细嚼慢咽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才能吸收好。
    如果吃得很快,刚吃到嘴里还没品尝就咽下去了,就算吃完了也不会知道是什么滋味,也不好消化。朱熹说:“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浅尝辄止。这是蜻蜓点水的心理在作怪。对于已经学会的东西,还要身体力行地去运用,更何况对于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还没有真正学会的东西呢?浅尝辄止是无法学会的,更不用说笃行了。
    正确做法应如王阳明所说:“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若做任何事都如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又怎么会有所收获呢?(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专找捷径。这是急于求成的心理在作怪。“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虽然对工程项目可以赶工期、提进度,学习也可以赶时间、提效率,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和材料是不能省略、不可缺少的。
    缺工省料,会造成知识体系的大厦基础不牢,极易坍塌。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富翁大修土木,想建一座三层楼的房子,他看见工匠们打了很深的地基,又在地面上立柱砌砖,连忙跑过去,对工匠们说:“我要的是第三层,下面的第一、二层我不要,你们这样做不是太浪费了吗?”我们学习可不能像他一样啊。
    遇难即止。这是畏首畏尾的心理在作怪。“攻书不畏难,难终成易;求学莫怕苦,苦后变甜。”古人读书遇到的困难比现在人要多的多,却保持着求知若渴的劲头和不畏困难的精神,“寒夜读书忘却眠”,甚至“挟策就枕”。
    
    再高的建筑,都需要有足够牢固的基石(资料图 图源网络)
    北宋名臣范仲淹年少时“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思想家顾炎武每逢外出“则以一骡两马,捆书自随”。对遇到的问题他们不怕苦思冥想,提倡“书从疑处翻成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比前人,我们有何困难值得畏惧呢?
    “活到老,学到老”。让我们趁着还有不少时间,端正学习态度,多学习,爱学习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