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这就是爱:她让我们看到“岁月静好”的真正模样

http://www.newdu.com 2018-08-10 腾讯儒学 杜利平 参加讨论

    文/杜利平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是许多中国女子对爱情婚姻的最高期许,才女张爱玲也不例外。
    
    才女张爱玲,也曾对爱情充满憧憬(资料图 图源网络)
    1944年8月,胡兰成和张爱玲成婚。胡兰成在两人的婚书上加上了这样一句话。“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生,结为夫妇。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然而像胡兰成那样心没有栖息地的男子,他的爱怎能安稳?他们的婚姻在不到半年后,就因胡兰成的移情别恋伤透了张爱玲的心,他们的婚姻很快就宣告结束。
    但历史上却真有一位弱女子,用自己的蕙质兰心给风雨落难中的爱人创造出一段静好而安稳的岁月。她就是苏轼的《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里的主人公“点酥娘”。
    “点酥娘”本名宇文柔奴,是北宋诗人、画家王巩(字定国)家中的歌女。柔奴父亲本是一位御医,不幸被冤枉入狱,死于狱中。她的母亲忍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不久也撒手人寰。
    小柔奴被她的叔叔卖入京城的“行院”,她父亲的好友陈太医托人将她赎出。聪慧的柔奴在陈太医那里学得一手好医术。后来柔奴爱上了善诗作画的王巩,情愿成为他家的歌妓。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八月,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时任秘书省正字的王巩被贬到宾州(今广西宾阳)去监督盐酒税务。
    
    被贬之地路途遥远,危险重重,柔奴却坚持同行(资料图 图源网络)
    王巩定案后,家奴歌女纷纷散去,只有忠诚的柔奴一人愿意陪伴他共赴贬谪地宾州。王巩与柔奴一起在宾州生活了五年多。五年里,王巩“一子死于谪所,一子死于家”,自己也差点染上瘴气死在异乡,人生陷入了最低谷。
    柔奴每天用歌声陪伴他,用道理开导他,用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为他治疗调养身体。在柔奴细心温柔的呵护、慰藉下,王巩终于走出沮丧悲愤情绪,身体也渐渐康复。
    柔奴一边照料王巩生活,一边利用她高超的医术为岭南百姓看病,受到百姓爱戴,被称为“神医”。柔奴这种在困境里坚韧不拔,从容坦然应对生活难题,积极入世的精神也深深感染影响着王巩。
    王巩每天下班后不是“赋诗自娱”,就是专心致志看书写作,写出了十卷有独立思想见地的《论语注》。他身体也越发强健,性格越发旷达。
    处于困境中的他还多次写信劝慰苏轼不必因为连累到自己而愧疚,因为自己因祸得福,终于有时间“更刻苦读诸经”和创作,顺便苦修道家的长生之术。
    他还把自己在岭外所作的几百首诗寄给苏轼,苏轼读后,感到非常宽慰和感动,惊叹这些诗作“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
    
    柔奴的从容与坦然,也深深影响着身边的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后来,王巩奉旨北归,宴请苏轼。苏轼发现虽遭此一贬,王巩却非但没有通常谪官那种仓皇落魄的容貌,还神色焕发更胜当年,性情更为豁达,不由疑惑:“定国坐坡累谪宾州,瘴烟窟里五年,面如红玉……秘诀何在?”
    在逆境中,王巩精神不倒,技艺大进,著述不绝,让苏东坡大为折服。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免于沉沦呢?东坡想探个明白。王巩笑了笑,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
    只见窈窕的柔奴轻抱琵琶,慢启朱唇,轻送歌声。苏东坡以前也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觉得她的歌声更为甜美,容颜也更为红润,不由得暗叹原来宾州的水土真是养人啊,王巩一家在宾州的贬谪生活过的不错啊!
    然而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自己真是九死一生,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岭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
    苏轼试探地问柔奴:“岭南风物应是不好?”柔奴轻声回答:“此心安处是吾乡。”没想到如此一个柔弱女子竟能脱口说出如此豁达睿智之语,苏轼对柔奴大为赞赏。
    
    柔奴的智慧与真情,让王巩度过了人生中的艰难时光(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也才明白了正是有美丽聪慧柔奴的爱情抚慰滋养,才有了面前历经劫波而颜色愈好、志气愈坚的王巩。于是一首歌颂这位女子事迹的脍炙人口的《定风波》诞生了。
    “谁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此曲传开后,“点酥娘”柔奴在京城的名声传开,王巩与柔奴的宾州之恋也成了坚贞爱情的古典诠释,更让我们今人有幸看到了真爱和智慧创造出的“静好岁月”的真正模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