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光 文彦博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不仅官做的大,而且书法也写得好。 图为北宋官员文彦博(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最为令人羡慕的是,他活了九十二岁,是当时名副其实的老寿星。 《石林燕语》载: 元丰末,潞公致仕归洛。时年八十几,神宗见其康强,问:“卿摄生亦有道乎?”潞公对:“无他。臣但能任意自适,不以外物伤和气,不敢做过当事,恰好即止”。上以为名言。 元丰是宋神宗赵顼的第二个年号,时间跨度为1078到1085年。潞公即文彦博,文彦博生于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所以到元丰末年时,都快八十岁了。致仕即退休,洛即洛阳。 文彦博退休回洛阳养老,照例要拜见皇帝。生于庆历八年(1048年)的神宗,当时年纪大概也就三十来岁。但神宗去世于元丰八年(1085年),可见身体并不太好。神宗看到文彦博快八十岁了还身体强健、精神矍铄,羡慕之心自然油然而生。 神宗心里或许在想,我才三十来岁,身体就很不好了;文彦博一大把年纪还如此精神,肯定有什么特别的养生之道。于是,神宗迫不及待的问起文彦博的养生之道。 英年早逝的宋神宗(资料图 图源网络) 但是,文彦博的回答却出乎神宗的意料之外。文彦博既没有说要吃什么灵芝、人参之类的补药,也没有说要练什么吐纳呼吸之类的神功。 他说:“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方法。只不过凡事任意任性,做到身心舒适。我不会因为外界的事务而损伤内在的和平之气,也不敢做过度过分的事情,凡事恰到好处即止而已。” 神宗听罢,深以为然。尽管如此,作为皇帝的神宗,显然难以达到文彦博所说的这几点,否则也就不会英年早逝了。 追求内心的安宁,不被外界事物干扰(资料图 图源网络) “恰好即止”这样一句话,说来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一方面,“恰好即止”不是“差不多就得了”,因为“差不多”还没到“好”的地步,故而“恰好”并不消极。 另一方面,“恰好即止”更不是“尽力就好了”,因为“好”从来不会让人“尽”。如果非要找一个词来概括“恰好即止”,最好的也许就是“中庸”吧。 程子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子也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说白了,中庸就是不要走极端。 文彦博说“不敢做过当事”,“过当”便是走了极端。走了极端,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都容易伤了内在的“和气”,导致许多问题。 传统中药,讲究“中和”之气,不偏不倚(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就此而言,文彦博的养生之道中,一句“恰好即止”,无疑是对“中庸”之道的最好注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