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菜根谭》:处世不必邀功 与人不求感德

http://www.newdu.com 2018-08-31 腾讯儒学 赵大山 参加讨论

    文/赵大山
    常听人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句话怎么都觉得有一股消极的味道。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虚竹和段誉和敢作敢为的萧峰形成鲜明对比(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不思进取、因循守旧、明哲保身、得过且过,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
    《菜根谭》讲:“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但“处世不必邀功”与“不求有功”不过是形似,内涵却完全不同。“不求有功”是不想做事,怕做事,生怕事情没办妥影响形象,不如混日子;不做就没有错,做得越多错得越多。
    但“处世不必邀功”不一样,我追求上进,努力工作,有了成绩不邀功请赏,不以为了不起,这是为人的大境界。
    人有名利之心,一旦有了功劳,就希望凭借功劳获取名利,这是人之常情。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晚清李鸿章有诗云:“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要么读书,考个功名,要么效命疆场,搏个封妻荫子,这也是古代豪杰之士所追求的。
    但在有智慧的人看来,为了名利而作为,会影响公道公平公正之心。多少有才华的大人物,就死在过于贪名贪利,为天下人耻笑。
    
    慕容复一心复国,最后身败名裂(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为了名利而作为,另一个后果就是影响水平的发挥。
    比如在竞技场,一些体育健儿在平时的训练中、世界性大赛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但到了奥运赛场,反而表现不佳。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名利心惹的祸。一想到金牌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荣誉和利益,就不淡定了,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导致发挥不理想。
    “处世不必邀功”,就是提醒你,要放下名利之心,以平常心做事,事情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不必因为私心私意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
    这样的话,“无过便是功”就容易理解了。这个过,就是名缰利锁。如果能够摆脱它的羁绊,以公道之心对待事务,不夸大,不缩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不管做得怎么样,都是就着事物的本来面目、顺着事物的自然规律去做,这就是功。
    “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这又如何理解呢?
    
    真正的感激之情应是存于内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相传,鲁国曾有一条法律,如果有鲁国人在国外沦为奴隶,有谁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可以到官府领取补偿金。
    有一次,子贡赎回一个鲁国人,回鲁国后却拒绝接受补偿金。孔子说:“子贡,你的方法不妥。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为沦为奴隶的本国人赎身了。如果接受补偿金,并不会损害你的名誉;而你不肯拿回你付出的钱,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子路救起一名落水的人,那个人为了表达感谢,送给子路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说:“这下子鲁国人一定会勇于抢救那些落水的人了。”
    佛法中谈到布施,有“三轮体空”的说法,无论我们做了什么样的布施,都应该不执著布施的我,
    不执著布施的人,以及不执著所布施的物。帮助了别人,当然不应求回报,否则,那是交易行为了。但是,一定要随缘。不随缘的话,反而带来怨言。
    比如子贡赎人不接受补偿金,造成以后鲁国人不愿再赎人了,对于那些想赎人的人和期待被赎的人,不是造成了怨吗?而且子贡不受补偿金的行为,不是执着一个布施的“我”吗?这似乎是在提醒别人,这个好事是我做的。
    子路不一样,别人送我牛,我接受,受助之人表达了感恩之情,解除了心里亏欠的负担;而将来溺水的人,也有了被人救助的希望,两全其美。
    
    人情债难还,不要欠别人人情,也不要让别人欠自己(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子贡、子路都没有救人求回报的念头,但子贡的行为带来抱怨,子路的行为带来效仿。两个人的作法造成的不同后果,完美的说明了怎样的行为才符合“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的境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