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港台国学类学术讲座、展览(三十六)

http://www.newdu.com 2018-08-31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2018·4——2019·4
    1、【演讲】庄雅仲:新疆界:科学城的诞生
    时  间:2018年4月2日(周三)10:00-12:00
    地  点:中研院民族所新馆2319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主 讲 人:庄雅仲(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暨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联 络 人:陶晓萱,Tel: 02-2652-3324
    内容简介:
    公元1993年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管理局提出一个科学城发展计划,总结了多年来结合竹科和附近区域共同发展的构想,并尝试将其付诸实施。1999年新竹县政府伙同国立交通大学提出的「璞玉计划」更扩大这个科学城计划的基地范围,大胆提出一个占地1235公顷的大型开发计划;新竹市政府急起直追,在新世纪在市界范围内分别进行了不同的新都市计划,加速这个科学城的构想的实现。
    本文检视此科学城构想实现过程中冒出的新疆界,将这个长期过程视为是新的全球性分工体系下,一个都市组装的结果。30几年下来,这个空间重组完全改变了新竹县市区域,试图将都市区域形塑成工业生产的支持体系。不过,此空间生产的推进并非完全畅行无阻,本文分析因科学城建造产生的空间政治的新前线,在这些新疆界区域,一波波的土地争夺战开启了长期的象征与物质性的「都市权」拉锯战,从我们要什么样的都市生活的提问与实践中,重新介入理解社会发展的根本意义。
    系统号:A-011475
    2、【演讲】李奭学:马若瑟与明清戏曲——马译《赵氏孤儿》及其他
    时  间:2018年4月2日(周一)10:00-12:00
    地  点:中研院文哲所2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 讲 人:李奭学(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
    内容简介:主持人:胡晓真(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兼所长)
    系统号:A-011615
    3、【演讲】刘素芬:刘鹗罹祸原因再探
    时  间:2017年5月11日(周四)14:30-16:30
    地  点:中研院近史所档案馆第2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近史所
    主 讲 人:刘素芬(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
    评论人:孙慧敏(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员)
    系统号:A-011627
    4、【演讲】陈剑:结合出土文献校读古书杂谈
    时  间:2018年4月6日(周五)10:30-12:00
    地  点:香港中文大学冯镜禧楼220室(香港沙田崇基路信和楼)
    主办单位: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
    主 讲 人:陈剑(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
    系统号:A-011577
    5、【演讲】张秀慈:从农村再生到地方创生:地理信息系统于乡镇地区发展之潜力与应用
    时  间:2018年4月10日(周二)14:00-16:00
    地  点: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三会议室史语所研究大楼704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
    主 讲 人:张秀慈(国立成功大学都市计划学系助理教授)
    内容简介:
    主持人:范毅军(中研院人社中心GIS专题中心执行长)
    系统号:A-011550
    6、【演讲】都留俊太郎:采集活动和「小偷」:日治时期台湾农村关于「所有」的问题
    时  间:2018年4月10日(周二)11:00-13:00
    地  点:中央研究院台史所722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殖民地史研究群
    主 讲 人:都留俊太郎(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博士培育计划)
    内容简介:
    报名网址: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
    系统号:A-011619
    7、【演讲】陈宣聿:Made in Japan?台湾婴灵相关信仰的日本传来说再考:以苗栗龙湖宫为例
    时  间:2018年4月11日(周三)12:00-13:30
    地  点: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第3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主 讲 人:陈宣聿(日本东北大学文学研究科宗教学博士生,中央研究院民族所2017年访问学员)
    联 络 人:林音秀,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内容简介:
    泛指流产、堕胎、死产等未能出生的胎儿及早夭婴幼儿之灵的「婴灵」一词,透过大众媒体的报导,于1980年代末期逐渐为台湾社会所认知。而其中,堕胎儿作祟的言论以及须透过宗教设施执行仪式以便消除灾厄的说法,更被认为和传统社会中对于夭折胎儿及孩童的应对方法有所差异。
    先行研究多将婴灵相关信仰视为一新兴宗教信仰,并认为其乃是输入、改编自同样以未能出生的胎儿及早夭婴幼儿为主要超度对象的「水子供养」(みずこくよう, Mizuko kuyō)仪式,但却未能说明台日两地类似信仰的相似及相异性格从何而来,而此信仰的传递过程,亦是留有讨论空间。
    本报告将以建立于1974年,并自诩为「婴灵供养始祖庙」的龙湖宫为事例进行检讨。由该宫的建立,以及婴灵相关概念的形成谈起,藉此建构出做为新兴宗教信仰现象的婴灵于台湾社会中的发展模式,并重新对先行研究的「日本传来说」做出考察及回应。
    1. 餐点提供:
    (1)因经费有限,自2017年元月起,午餐提供对象仅限本所研究与行政人员、访问研究者、助理,以及主持人和演讲者推荐之人士。
    (2)其他有兴趣者,欢迎自备午餐参与。
    2. 报名网页:http://www.ioe.sinica.edu.tw/ (一律从「民族所网页」报名)
    3. 报名期间:即日起至 4/8(周日)23:00为止,餐点提供通知于 4/9(周一)统一回复。
    4. 若报名两次不出席且没有事先告知者,将取消日后报名资格。
    5. 演讲于当日12:00开始,会场于12:15前提供餐点,请自备环保餐具。
    6. 联络信息:林音秀 小姐 E-mail: world66@gate.sinica.edu.tw
    系统号:A-011532
    8、【演讲】陈俊宏:真相、记忆与转型正义
    时  间:2018年4月12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陈俊宏(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暨国家人权博物馆筹备处主任)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推广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一个民主政府如何处置先前威权政体对人权的侵犯行为,是成就转型正义的重要政治工程。而如何透过制度设计与政策的规划,以达致政治和解、确保恶行 「永远不再」(never again)的目标,更是一个民主转型社会持续关注的课题。本次演讲将从记忆政治的角度出发,检视国际上进行转型正义的国家如何进行真相追求、记忆保存与伤痕遗址的经营,反思「公共记忆」在民主化过程中的意义。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系统号:A-011597
    9、【演讲】许雪姬:「叶盛吉文书」的取得、数字化与研究:以叶盛吉日记为例
    时  间:2018年4月12日(周四)14:20-16:20
    地  点: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视听教室(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
    主 讲 人:许雪姬(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兼所长)
    联 络 人:欧咏芝助教,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报 导 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
    内容简介:
    主持人:陈惠芬(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统号:A-011563
    10、【演讲】黄淑娴、赖恩慈、阮智谦:文学与影像的对话:香港历史、社会、生活与《乱世破读》
    时  间:2018年4月13日(周五)14:00-16:30
    地  点:台湾大学文学院演讲厅(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
    内容简介:
    主持人:高嘉谦(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副教授)
    主讲人:黄淑娴(作家,岭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赖恩慈(电影及剧场编导/演员)、阮智谦(电影导演/摄影师)
    在线报名网址:https://goo.gl/forms/OQJ2zIfrnMqHrs7B2
    系统号:A-011595
    11、【演讲】刘序枫:康熙、曹寅与日本动静调查——以二件清宫旧藏图卷为线索
    时  间:2018年4月13日(周一)14:00-16:00
    地  点:中研院文哲所2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 讲 人:刘序枫(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
    主持人:廖肇亨(中央研究院文哲所研究员)
    本演讲采自由入席,不须事先报名,无身分限制,欢迎对讲题有兴趣之人士踊跃参加。若需参加证明者,请当天向主办单位索取。
    系统号:A-011616
    12、【演讲】郝春文:从冲突到融合——中古时期社邑与佛教的关系
    时  间:2018年4月14日(周六)9:10-12:00
    地  点:政治大学百年楼330309中文系会议室(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
    主办单位: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
    主 讲 人:郝春文(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讲者简介
    郝春文教授,目前任职于中国大陆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主要学术专长为中国佛教社会史、敦煌学,着有《郝春文敦煌学论集》、《二十世纪的敦煌学》、《敦煌学概论》、《石室写经:敦煌遗书》、《中古时期社邑研究》、《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僧尼的社会生活》、《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1-14卷)》(主编)、《敦煌的佛教与社会》(合着)、《敦煌的历史和文化》(合着)、《敦煌社邑文书辑校》(合着)等专著。其部分著作被译成日文、韩文于日、韩出版,并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做短期讲学。
    与谈议题:敦煌文献与中古时期文史哲研究
    与谈人:王三庆(成功大学中文系名誉教授)、汪娟(铭传大学中文系教授)、涂艳秋(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张广达(中央研究院院士暨政治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杨明璋(政治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郑阿财(南华大学文学系教授暨四川大学长江学者)
    系统号:A-011604
    13、【演讲】李奭学:鬼神、巫术、人间世:从《刑案汇览》等四书看清代国家之介入
    时  间:2018年4月16日(周一)10:00
    地  点:中研院史语所文物陈列馆5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文哲所
    主 讲 人:刘铮云(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
    系统号:A-011624
    14、【演讲】蔡升璋:兴策拓海:日治时代台湾水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时  间:2018年4月17日(周二)11:00-13:00
    地  点:中央研究院台史所817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社会经济史研究群
    主 讲 人:蔡升璋(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大研究所博士)
    内容简介:
    报名网址: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
    系统号:A-011480
    15、【演讲】邱馨慧:荷兰人眼中的虎尾垄世界
    时  间:2018年4月17日(周二)15:00-17:00
    地  点:中央研究院台史所821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文化史研究群
    主 讲 人:邱馨慧(国立清华大学历史所副教授)
    系统号:A-011481
    16、【演讲】欧素瑛:从菁英到庶民——口述访谈经验分享
    时  间:2018年4月17日(二)16:30-18:10
    地  点:台湾师范大学正301教室(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
    主 讲 人:欧素瑛(国史馆纂修)
    联 络 人:欧咏芝助教,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报 导 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
    内容简介:
    主持人:陈佳宏(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史所副教授)
    系统号:A-011571
    17、【演讲】陈相因:革命文学(1927-1936):嬲嫐、「一杯水主义」与妇女解放
    时  间:2018年4月19日(周四)9:10-12:00
    地  点:政治大学信息大楼401教室(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
    主办单位: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
    主 讲 人:陈相因(中研院文哲所副研究员)
    内容简介:
    主持人:陈硕文(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
    系统号:A-011603
    18、【演讲】何凤娇:从国史馆馆藏台湾省地政处档案看战后初期的土地问题
    时  间:2018年4月19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何凤娇(国史馆修纂处纂修)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推广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台湾省地政处是1998年精省前台湾最高的地政机关,掌管全省地政业务,所以典藏了许多相关的地政档案,于1981年起陆续移转本馆典藏,共有3,356卷,档案内容涵括的时间从1946年到2001年,可说是战后以来相当完整的地政数据,其内容不仅丰富,且是一手数据。加上本馆已将之数字化,应用上相当便利。
    本次演讲重点在于介绍战后初期,大致以农地改革前为界,大约100多卷的档案内容来看台湾战后初期的土地问题。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系统号:A-011598
    19、【演讲】庄胜全:时事与报导的门路:检阅体制下《台湾民报》的发行与流通(1920-1932)
    时  间:2018年4月24日(周二)11:00-13:00
    地  点:中央研究院台史所817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族群史研究群
    主 讲 人:庄胜全(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博士)
    内容简介:
    报名网址:www.ith.sinica.edu.tw/academic_online.php
    系统号:A-011618
    20、【演讲】浦忠成:探寻松树地人:邹族历史文化源流与变迁
    时  间:2018年4月26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浦忠成(东华大学原住民民族学院院长)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推广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根据考古研究发现,邹族进入玉山、阿里山区域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这个族群过去有四大支群:imuci(伊拇诸)、luhtu(鲁富督)、tapangü(达邦)、tfuya(特富野),曾经在台湾中部的平原、浅山与高山地区建立过四个大社(hosa)与数十个小社(lenohi’u),文献常称「阿里山四十八社」。康熙年间,邹族就已经纳入所谓「归化生番」(化番),并缴纳赋税。历史上,吴凤、林爽文、228事件,都看见邹族的身影;而邹族与其北、东边的布农族长期争夺领域的征战历程,也是台湾历史与部落口传叙事难以抹灭的一部份。玉山、阿里山、塔山、大关山与陈有兰溪、清水溪、曾文溪、楠梓仙溪、荖浓溪等山水环境与资源,形塑邹族社会文化。邹族面对新的环境与局势,要如何因应?如何传续祖先的语言文化?让一个邹族人细说分明。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系统号:A-011599
    21、【演讲】吴翎君:平民视角下的历史——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时  间:2018年5月3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吴翎君(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推广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201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一百年。二十世纪可以说是从战争所揭开的一个动乱世纪,接着有二战、韩战、越战等大小冲突,如果再加上纳粹屠杀犹太人等种族灭绝,因战争伤亡的士兵和无辜平民,总数据非常庞大。过去看待战争史的角度比较从国家和政府的层面或是战胜国/战败国的视角来看待历史。本次讲座希望从宏观的历史脉络反思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尤强调平民和非政府组织对国际和平秩序的贡献以及他们在国家军事动员中的处境。我们希望跨越敌对仇恨,从人民的角度来看待战争,以和平悲悯之心来安慰亡者的灵魂。这样的期盼当然是一种过度纯真的理想。然而,作为历史学者书写的本质与目的,就是希望减少苦难,历史的黯黑时代可能会以不同的形式一再重复发生。
    一、一战时期的「梦游者」,视而不见的危机
    二、从二战电影「敦刻尔克大行动」谈起
    三、极端的年代——冷战对立
    四、全球「美国化」时代?
    五、中美共治(Chinamerica)或「修昔底德斯的陷阱」(The Thucydides Trap)?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系统号:A-011600
    22、【演讲】潘光哲:知识人与台湾民主转型:从殷海光说起
    时  间:2018年5月3日(周四)14:20-16:20
    地  点: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视听教室(台北市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
    主 讲 人:潘光哲(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联 络 人:欧咏芝助教,Tel: (02)77341507;E-mail: yungchihou@ntnu.edu.tw
    报 导 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
    内容简介:
    主持人:陈惠芬(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系统号:A-011551
    23、【演讲】林育生:「华人性」对泰国一贯道信者的意义
    时  间:2018年5月7日(周一)10:00-12:00
    地  点:中研院民族所新馆2319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
    主 讲 人:林育生(中研院人社中心亚太区域研究专题中心助研究员)
    联 络 人:陶晓萱,Tel: 02-2652-3324
    内容简介:
    海外华人信仰宗教实践,过去常被认为是华人认同再现;但此类将认同、语言、社群、传统等包里在「华人性」中的研究取径,近来受到忽略当地主流社会脉络甚或为套套逻辑的批评。相对另一方面,全球化下的在地化理论,或过去人类学研究强调在地文化的取向,又易落入将在地文化本质化的框架。相较前述「华人」与「在地」文化的对立,本研究旨在透过泰国一贯道非华人信者的想象与创意实践,探究其如何挪用与论述一贯道的「华人性」。
    系统号:A-011626
    24、【演讲】张世瑛:民国时期特务机构与情报档案的再认识
    时  间:2018年5月9日(周三)14:00-16:00
    地  点:政治大学季陶楼340423会议室(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
    主办单位: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
    主 讲 人:张世瑛(国史馆简任协修)
    系统号:A-011607
    25、【演讲】陈佳宏:「美丽岛事件」之权力对立与舆情转折
    时  间:2018年5月12日(周六)9:30-12:30
    地  点:国立台湾图书馆4楼4045教室(新北市中和区中安街85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图书馆参考特藏组
    主 讲 人:陈佳宏(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副教授)
    联 络 人:Tel: 02-2926-6888 #4221
    内容简介:
    本演讲为国立台湾图书馆「台湾学系列讲座」5月场次。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5月11日12时0分(星期五)
    系统号:A-011614
    26、【演讲】郭维雄:「向左走、向右走」:民初共产主义风潮与反共势力的蜂起
    时  间:2018年5月17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一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郭维雄(国史馆修纂处助修)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推广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辛亥革命终结了两千年的帝王专制,中国社会的新生阶层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束缚;五四运动更促成群众力量崛起,反军阀、反帝国主义的主张,吸引许多知识青年参与,各类新思潮传播蔓延,也传入社会主义思想,左右着政治舆论的方向。新成立的苏维埃联邦对外输出「红色革命」,成为「中国未来往哪儿去」的新选择。以国民党改组为例,即使是孙文的革命党「老同志」,也要与「新朋友」共产党员合作,共同为国民革命而努力。然而,共产革命的「赤化中国」主张,也激起了反共势力的蜂起与集结,在中国统一的过程中对决,埋下日后国共两党长达半世纪恩怨情仇的火种。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系统号:A-011602
    27、【演讲】陈耀昌:另类作家的另类历史书写:论台湾历史小说
    时  间:2018年5月17日(周四)19:00-21:30
    地  点:台湾大学文学院演讲厅(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
    主 讲 人:陈耀昌(作家,台大医院医师)
    内容简介:
    主持人:杨雅儒(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助理教授)
    主讲人:陈耀昌(作家,台大医院医师)
    在线报名网址:https://goo.gl/forms/mWG65MpdW9zRZkmr1
    系统号:A-011596
    28、【演讲】陈翠莲:二二八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兼及重构二二八一书
    时  间:2018年5月28日(周一)10:00-12:00
    地  点:政治大学季陶楼340414教室(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
    主办单位: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
    主 讲 人:陈翠莲(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系统号:A-011605
    29、【系列演讲】「八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的内亚与中国」系列讲座
    时  间:2018年5月28日(周一)10:00-12:00
    地  点:政治大学百年楼330111教室(文山区指南路二段64号)
    主办单位: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
    主 讲 人:张广达(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系讲座教授)
    内容简介:
    主讲人:张广达(中央研究院院士、政大历史系讲座教授)
    2018年4月12日(周四)10:00
    八世纪中叶之后汉字文化圈的政治势力从内亚的东撤
    2018年4月27日(周五)10:00
    八世纪中叶之后内亚游牧部族建立的汗帐军政体制
    2018年5月8日(周二)10:00
    从内亚史视野观察十至十三世纪的唐宋变革和宋元变革
    系统号:A-011606
    30、【展览】神界·人间:台史博馆藏神像特展
    时  间:2018年1月9日至8月26日
    地  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展示教育大楼第2特展室(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联 络 人:Tel: (06)3568889#8103
    内容简介:
    天地有神,神在神(天)界,也在人间。台湾早期汉人带着原乡香火、神像渡台,在台湾落地生根。一尊尊神像,不仅是宗教的神圣象征,在香火祭祀的背后,更承载着各个时代常民对生活的寄望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本特展希望透过台史博丰富的馆藏神像,带观众从工艺、美学、历史与文化保存观点,探索神像的前世今生。
    成神之前
    从无形的神祇到有形的神像,先是由成神背景、传说与显圣事迹塑造出抽象的神祇形象,再经由民间工艺造像具体化,让神像有了外型、神采,最后再透过经由神圣仪式转化、赋予灵力,使神像成为神圣象征物,受到百姓崇祀敬拜。
    常民信仰与神像
    汉人移民社会的演变大致经过渡海、开垦、定居与发展等四个时期。早期汉人移民渡海来台时,多会由原乡携来神像或香火,除了原乡乡土神,也祭拜与保佑航海、适应环境与促进开垦有关的神祇。
    随着在地网络建立、经济发展与行业专业化,行业神信仰日益兴起。19世纪,台湾迈向近代化,日本殖民政权挟国家力量介入民间信仰,佛教盛行;战后,民间信仰回归多元发展,快速转变的社会与经济型态,也让现代信仰日益趋向务实、功利。
    走入人间遇见神像
    当神像退去一身法力、脱离被祭祀的身份以后,再度以物的姿态走入人间。这时的神像在收藏市场中,成为可以工艺技巧、世代美学与市场需求衡量的有价收藏品,透过各个藏家的藏有,再度转化为承载个人收藏哲学、美学及生活记忆的对象。
    见证了各时代民间信仰发展的神像,也成为研究者、博物馆极力保存、研究的重要文化资产。近年,台史博透过科学检测与保存修复,历史学与田野调查研究,一步步地发掘神像背后所伴随的时代生活样貌与生命故事,再转化为公共知识财,让神像在新世代以更多元的面貌开展新生。
    本展览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入馆时间至下午4时30分)。春节期间开馆日另有公布,请参见官网(http://www.nmth.gov.tw/)
    系统号:A-011500
    31、【展览】挑战者们:解严30周年特展
    时  间:2017年11月28日至6月24日
    地  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展示教育大楼4楼第3特展室(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联 络 人:Tel: (06)06-356-8889
    内容简介:
    戒严下的生活
    戒严,是政府在战争或动乱发生时,以公权力严密管控人力、物资等社会流动的「非常状态」。回顾台湾社会长成的过程里,有这么一个漫长的非常状态—38年的戒严—在政府的口号、命令下,台湾人一同学习、成长与生活。戒严时期的日常,在世代流行文化的浪潮中,夹杂着威权观念的标语。这些与「戒严」概念或远或近、或正或反的生活符码,至今仍若隐若现、混杂在我们的记忆里。当非常成为日常,我们习以为常,或许,某些部分也变得不太正常…
    戒严令与它的时代
    一般认知的台湾戒严,是以台湾省政府发布〈戒严令〉的1949年5月19日,到1987年7月15日总统令宣布解严为止。其间政府依〈戒严法〉制定诸多办法,包括将平民交付军法审判,对集会结社、出版品、人身行动、户口…进行严密管控。戒严法规之外,1948年延续到1991年的「动员戡乱」体制,及其下衍生的「惩治叛乱条例」等法规,更成为军政机关对付异己的利器。另有早先即制定的「违警罚法」、「出版法施行细则」等涉及限缩人民自由的法令,建制成严密、无所不管的法律体系。
    挑战者们
    在戒严法制的严密控管下,有人被视为挑战而遭迫害,也有人试图发动挑战,而被追击、奔逃,多数人是以避讳、闪躲的姿态,守护着自己的生活方式。于是,即使在「白色恐怖」最肃杀的阶段,仍有「自由中国」、以及省议会的自由民主之声,有「没有党名的党」(公政会、党外联谊会等组织)、「不断更名的杂志」(被吊销执照更名出刊的党外杂志)、「没有脸的人」(海外黑名单人士的返乡行动)等社会行动,汇聚成「反对运动」的脉动。
    生活文化方面,在战斗文艺、新生活运动、中华文化复兴、禁说「方言」等方针下,本土社会生活遭到强力扭转。然而,某些被查禁的书籍、歌曲仍大肆流传;喇叭裤、男性留长发、女性迷你裙遭到取缔,却终究无法遏抑;本土社会几种母语严重流失,在民间却还是发展出热闹的歌谣、电影与戏剧等等。这些,都是台湾社会活泼与韧性的象征,也以最生活化的形式,为各面向的挑战蓄积能量。
    对国家权力意志的挑战,在解严前后几年间达到高峰。政党筹组、劳工运动、妇女运动、原住民权利、农民权利、环保、本土语言、统独争辩…等议题接连不断。社会力的蓬勃,迸发多元社会的声音,在「后戒严」的情境下,越来越多的挑战者站出来,台湾人也各自开展了「内在解严」的心路历程。
    从法治的角度看,戒严、解严,似乎只是政府单方面的宣布。但是从社会的角度看—戒严是一段政治权力高压的日常化历程;解严,则是随之而后,细密不绝、前仆后继的社会改造工程。
    「戒严38年」、「解严30年」,或可作为台湾政治革新的标章,也应该是历史的警惕。告诉我们,看似正常的日常,看似正义的口号,会不会隐藏着某样应要被改革的「非常」?而假如您也期许一个更自由、更民主、更公道的台湾,在这之间,就得不断思索、持续挑战!
    展览开放时  间:每日9:00至17:00
    系统号:A-011501
    32、【展览】巡狩四方——台湾及东南亚王爷信仰特展
    时  间:2017年10月18日至6月17日
    地  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展示教育大楼4楼第3特展室(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联 络 人:Tel: (06)06-356-8889
    内容简介:
    王爷信仰盛行于台湾西南沿海、澎湖、金门,相关习俗中尤以请王爷驻驾,供奉祭祀、清净地方及驱瘟除祟后,最后添儎送王的「迎请代天巡狩」最为特殊。这种源自中国闽南的信仰形式,17世纪随神船放流、移民迁徙,传播到台湾、东南亚等地华人社会,落地生根;随不同在地需求、文化涵养与社会发展影响,衍生出多样祭典仪式与风貌,也成为串连地方社群的重要凝聚力。台湾因社会稳定发展,文化长期而完整的传承,保留了当前全世界最细致而丰富的迎送代天巡狩仪礼,也保留了详细的有形与无形文化资产纪录。
    代巡与王爷信仰
    「巡狩」原指古代帝王巡视所属疆域的制度,因帝王不能常亲自出巡,因此发展出「代天子巡狩」地方,访视民情风俗、端饬地方吏治的「代天巡狩」制度。这样的制度在民间信仰仪式中,也被转化为迎请玉帝敕令神明至地方关怀民情、稽查四境并清扫邪祟的「代上天巡狩」。在台湾能领旨、行代天巡狩职能的神明不少,其中最常见、相关仪式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王爷神。「王爷」并不是单一神灵,举凡道经中行瘟解疫的神明、历史人物、有功成神、阴神升格等被公共祭祀的男性神灵,都可被称为「王爷」,各地信奉的王爷姓氏、传说故事、祀典仪式等,往往也因原乡信仰、香火起源与神迹故事而不同。
    祭祀准备与代巡神船
    台湾举办迎请代天巡狩仪式的地区多位于河海之滨,各项仪式也与「水」的想象密切相关。许多地区迎请代天巡狩前,会先糊纸或木造王船,作为迎接神明下凡巡狩、返天述职的交通工具及祭典法器。「船」这项水滨的交通工具,在宗教中不仅被转化为跨界的工具,也像征了王爷在信众想象中的「外来」。
    目前台湾、中国及东南亚王船形式、结构,都和明清时航行于福建、华南地区的三桅同安船相近,各地造船流程相仿,多于香科期几个月前开始造船,除了按部就班选材、建造、彩绘,也会举办系列神圣化仪式赋予王船法力。
    代巡信仰中的礼制实践
    民间信仰的仪礼多半奠基于现实世界的想象。迎请代天巡狩的行事、排场、仪节,常仿效古代王道巡狩礼,在祭典开始前会先仿照明清官署衙门、行宫建置代天巡狩的行台,并依生活起居、办公等需要布置王府准备迎王。祭典期间,王府戒备森严,除了相关司礼人员与神职人员之外,一般民众无法窥见。许多庙宇还会请来礼生团体指导地方头人进行王府行事,照表操课,种种排场仪节处处可见巡狩礼制官仪复合宗教、地方社群与文化的迹证。
    祭祀与科仪
    许多地区迎请代天巡狩时,会同时办理道坛科仪、法会或王醮,举办形式、规模与天数均不同。王醮往往从竖立灯篙开始,王醮前还会先行火醮,紧接着煮油净坛、起鼓入醮,发表说明醮典目的与请求,作法启请各方神明降临,接受供养并赐福境宇。不同于其他醮典的是,王醮会行和瘟科仪劝离、收押魅魔,行「拍船醮」驱赶收禁不洁之物,替王船开水路打通航道。醮典尾声,则会普渡、放水灯以飨孤魂野鬼,结束在「谢灯篙」之礼。
    遶境与送王
    遶境是迎请代天巡狩信仰活动中重要的一环,祭典主庙、周边地区、交陪庙宇集体动员,队伍香阵行经处沿途民众无不设香案祭拜,展现地方向心力。
    代天巡狩的出巡遶境队伍往往阵仗、排场浩大,除了有开路锣、鼓等前导,还会由香境内各角头庙宇及交谊友境宫庙神轿、阵头组成的香阵为王爷开路助威,主办庙宇的主神与代天巡狩王轿压轴。
    祭典尾声,会迁送王船至河海之滨,沿途押赶地方恶厉,然后进行「添儎」,一一清点、装载当地民众为王爷准备的各项生活所需物品,在熊熊火光中火化王船,送王爷返天述职。
    东南亚的代天巡狩文化认同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居民就随贸易活动陆续移居东南亚;18世纪后半到19世纪,面临随贸易、航运传播而来的流行疫病威胁,东南亚各地华人转向原乡代天巡狩信仰寻求驱瘟解厄与精神慰藉。以马六甲地区为例,19世纪下半叶密集举办的「送王舡」仪式,即呼应了国际间传染病大肆蔓延的时间。至今,马来西亚马六甲、槟城、北海、霹雳州及吉兰丹洲,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廖省峇眼亚比,及新加坡、越南等地都仍保有送王船习俗。
    这样的信仰习俗早期或起于驱瘟逐疫需求,如今则已成为整合社群参与,宣示华人社会群体团结力量、势力范围的共同文化识别与认同。
    中国沿海代天巡狩祭仪
    中国的送瘟船习俗早在南宋年间就有记载,清代方志中也都载有王醮、迎王送船的风俗。然而,1966到1976年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大量庙宇、文物严重毁损,相关信仰民俗活动、祭仪也被视为迷信而停办。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开始陆续恢复送王船祭典仪式。
    台湾各地祭典特色介绍
    代天巡狩信仰习俗遍布台湾全岛、澎湖与金门等地,集中于南部集中于彰化、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沿海等海边、内海或是河川旁区域,与早期移垦社会居住的区域相符。这样的信仰根源虽来自漂来王船、原乡宗教记忆,透过参与祭典的庙宇主事者、主持祀事礼制的儒者、道教道士或法师与乩童、地方头人与居民,传承并记忆了许多古礼中细致而繁复的祭礼、祭仪;但也因各地需要、村庄规模、产业与经济状况、主事人员等因素,无论在迎请神明、祭典时间、办理目的等都不同,在各地开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在地风貌。
    展览开放时间:每日9:00至17:00
    系统号:A-011502
    34、【展览】台湾扶鸾文化特展
    时  间: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9月4日
    地  点: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特展厅(宜兰县头城镇青云路三段750号)
    主办单位: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
    内容简介:
    台湾的扶鸾文化发源于宜兰,对台湾有重大贡献与影响,本馆花费数年,委托专家学者搜集与整理,调查研究,将鸾堂丰富文化内涵,有系统整理,在2017年开始进行展示规划,2017年12月30日开展,2018年1月14日办理开幕活动,以实体活动、文物展示、模型仿真、电子互动、学术研讨、实际观摩等方式,突显台湾鸾堂的特殊性,及其在宜兰的发展,并传播至全台的历程。
    本展览开放时间为,9:00-17:00,每周三休馆。
    系统号:A-011503
    36、【展览】19世纪台湾印象之旅
    时  间:2018年2月22日至4月7日
    地  点:海参崴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军事历史博物馆(690091, Приморский край, г. Владивосток, ул. Светланская, 66)
    主办单位: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所
    联 络 人:海参崴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军事历史博物馆,Tel: (423) 221-64-92
    内容简介:
    1875年俄罗斯海军军官伊毕斯(Pavel Ibis)所属的太平洋海军舰队的船只在香港停泊,他趁此机会到台湾旅行二个月。伊毕斯利用简易地图及指南针完成环岛之行,透过随行向导与当地居民沟通,纪录台湾居民语言及风俗习惯,纪录数据于1876年发表在俄罗斯《海洋汇编》及德语刊物Globus上,还附有他所画的插图。当这位俄国年轻探险家的故事已经几乎被世人遗忘之际,140年后有2位俄罗斯旅行家S.Malkov 与 F.Labutin,在阅读伊毕斯的故事后,决定追踪这位俄罗斯先锋的脚步,于2014年来到台湾依照伊毕斯的旅行路线,用摄影方式记录下现在的台湾面貌,与伊毕斯当年的手绘插图作对照。伊毕斯台湾之旅留下的史料已在俄罗斯6个城市展览,本次主要展出纪录他环岛足迹的笔记等珍贵史料及对比照片,展览自2018年2月22日至4月7日,博物馆也提供当年船舰的模型,让内容更加丰富。
    系统号:A-011504
    37、【展览】台湾意象,文学先行——李魁贤捐赠展
    时  间:2017年9月27日至2018年4月22日
    地  点:国立台湾文学馆展览室E(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文学馆
    联 络 人:Tel: (06)221-7201
    内容简介:
    作家捐赠文物向为本馆珍贵典藏,所搜藏之作家真迹、手稿等各式珍贵文物,在台湾文学发展史上皆具有重要价值,并能呈现台湾文学多元发展面貌。 本次捐赠展从李魁贤所捐赠的文物中,精选手稿、照片等对象,呈现李魁贤创作不辍以及推广台湾文学的事迹,与大家共同领略诗人如何穷尽毕生之力,以创作将台湾推向国际舞台。并藉由常态性文物捐赠展的规划展出,感谢作家对本馆的慨允捐赠。
    本展览开放时间请参见:http://www.nmtl.gov.tw/content_125.html
    系统号:A-011505
    38、【演讲】荆志淳:认识商文明——人口、技术、艺术、宗教与城市
    时  间:2018年8月27日(周一)10:00
    地  点: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文物陈列馆5楼会议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
    主 讲 人:荆志淳(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内容简介:
    主持人:李匡悌(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研究员)
    系统号:A-012275
    39、【演讲】吴淑凤:从国史馆典藏的档案看戴笠形象
    时  间:2018年8月30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吴淑凤(国史馆修纂处纂修)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戴笠,原名征兰,谱名春风,生于1897年,四岁失怙,母亲守节抚孤,虽有严母管教,但在三十岁以前是个自命侠义却行事冲动、求学和求职均受挫的青年。1926年报考黄埔军校失利,以年届三十取名「戴立」又名落孙山,改名「戴笠」后才考上。因缘际会戴笠踏入情报工作,以一肄业生主持特务处,随后掌有军统局实权,因抗战所需扩大职权成为叱咤风云人物。战后戴笠的事业版图还在整顿中,1946年3月即坠机身亡,其离奇死亡有各种的阴谋论说法。
    有人说戴笠是蒋介石的佩剑,有人说他是杀人不贬眼的魔王,对于这样一个特务头子,档案里的「他」,是什么样面貌,就从国史馆典藏的档案说起……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系统号:A-012252
    40、【演讲】简文敏:圣化与爱——小林历史文化与重建的核心
    时  间:2018年9月20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简文敏(高苑科技大学通识中心副教授)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突如其来的灾难,摧毁家园、部落,亲人离散,悲凄的命运,使人陷入极端绝望的境地。该放下的,不该放弃的,这时都需要重新抉择!
    以大武垄平埔原住民族人为多数的小林部落,2009年莫拉克风灾即遭受前述的大灾难。他们如何在困顿的环境里,展现自主能动性,组成大满舞团,自助助人,重新让社会听见大武垄的声音。本次讲题将以灾难人类学的观点,说明下列议题:
    1、小林、大武垄与南岛语族
    2、莫拉克风灾与灾后重建
    3、大满舞团的成立与运作
    4、神圣化与爱的疗愈作用
    并藉此反思长期以来平埔族的研究与国家政策。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系统号:A-012253
    41、【演讲】蓝适齐:当海外台湾人遇到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  间:2018年9月27日(周四)14:00-16:00
    地  点:国史馆4楼大礼堂(台北市中正区长沙街1段2号)
    主办单位:国史馆
    主 讲 人:蓝适齐(国立政治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联 络 人:国史馆采集处第3科,Tel: 02-2316-1055
    内容简介:
    历史上,台湾一直都是一个吸引外来移民的地方。但是在日治时期,台湾开始出现比较显著的向外移民;除了中国大陆,东南亚的各个欧美帝国的殖民地也成为了台湾人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在1910年代和1930年代之间,海外台湾人逐渐的在英国殖民的香港和马来亚、以及荷兰殖民的东印度群岛(今日的印度尼西亚)等地,成功的建立了事业与家园。但是1941年爆发的太平洋战争,使得身为日本帝国殖民者的台湾人,被卷入了帝国之间的战争;而这场战争,更对这些海外台湾人的生活带来了深远又戏剧性的冲击。海外台湾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经历,不但能够让我们在跨国的脉络下了解台湾的历史发展,更让我们有机会进一步思考战争对台湾的历史意义。
    ※教师及公务人员全程参与者,可核发研习时数2小时
    系统号:A-012254
    42、【工作坊】2018年第二次环境史研究工作坊
    时  间:2018年8月8日(周三)
    地  点:中研院台史所802室(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28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台史所
    联 络 人:刘晓芸,E-mail: hsyunliu@gate.sinica.edu.tw
    内容简介:
    10:30-12:00
    【研究报告】
    移民与环境:以恒春半岛烧炭业为中心(1700-1900)(洪丽完,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阅读报告】
    John L. Brooke, Climate Change and the Course of Global History: A Rough Journey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perback, August, 2014).(刘士永,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研究员)
    系统号:A-012301
    43、【工作坊】中国现代史研究生工作坊
    时  间:2018年9月15日(周六)
    地  点:台湾师范大学文学院会议室(台北市大安区和平东路一段162号)
    主办单位: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
    联 络 人:林小姐,E-mail: schuan@gate.sinica.edu.tw;Tel: 886-2-27898202
    报导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
    内容简介:
    本工作坊为推广中国现代史研究,希望汇集正撰写中国现代史领域学位论文的全国博、硕士研究生,发表尚在初稿阶段的具体论文构想,就问题意识、数据源、章节安排、主旨意义等加以阐发。工作坊将邀请评论人对各篇论文提供意见,希望藉由意见交流,改善论文的可能不足、掌握重要性、清晰展现论点。同时亦提供一平台,结合国内研究中国现代史的同好互相切磋,扩展视野,提升研究成绩,强化学术社群。
    数据缴交:请至(https://goo.gl/zFfnuC)上传
    报名截止日期:2018年8月24日(星期五)
    录取名单:9月3日(星期一)于工作坊网站公布
    系统号:A-012247
    44、【展览】杏林春暖——养生医疗趣味书画
    
    时  间:2018年7月1日至9月25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204、206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内容简介:
    古早人的祝愿辞往往以「福」、「寿」、「康宁」居多,如何才能活得久又身心健康,是人类艮古以来追求的理想。在反映生活的书画艺术中,也常透露此类希望。
    传说中永生不老的仙丹和起死回生的妙药,或许遥不可及,却经常成为书画中富含神话色彩的趣味主题;天下虽无不死之药,先民的智慧却给我们留下了长生之道。本展分「炼丹」、「医药」,与「传统养生术」等三类主题。展品包括明代仇英风格的〈玉洞烧丹图〉卷、主张服气以养精神的养生法〈黄庭经〉、类似按摩口诀的〈神仙起居法〉,以及魏晋名士嵇康强调「清虚静泰,少私寡欲」,从心出发的〈养生论〉。原本收藏于清光绪帝瑾妃所居永和宫,提倡结合肢体动作和呼吸吐纳的健体运动〈八段锦图册〉,以及用一百二十多种中药名称串联成文的短篇趣文〈桑寄生传〉也一并展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国宝名作宋李唐〈炙艾图〉轴,描绘乡野郎中烧灼艾锥,灸治病人,患者龇牙咧嘴试图逃跑的生动画面。同属病药题材的,还有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为了答谢医师诊治肺疾所作的〈烧药图〉。希望透过此项特展拉近古今距离,向观众介绍不仅是古人讲究,今人也更加关心的健康养生议题。
    本展览全年开放:08:30—18:30。
    夜间开放时段: 每周五、周六18:30—21:00。
    系统号:A-012294
    45、【展览】贵贵琳琅游牧人:院藏清代蒙回藏文物特展
    时  间:2017年3月31日至2018年8月20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303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内容简介:
    蒙古、回部与西藏位在亚洲内陆,多为高原和盆地的地形,纬度高、地势高,气候寒冷,雨量不稳定,除了河谷、绿洲之外,以游牧经济为主,其住民多元,蒙古族、维吾尔族及藏族占多数,在地理、宗教与历史上,均与以农业经济为生的汉族有很大的差异,形成特有的游牧文化与艺术。
    十七世纪起于中国东北的满人逐步向西及向南扩张,建立大清王朝。作为王朝的统治者,满族从未改变成为北方草原民族共同盟主的企图,并积极掌控西南方青藏高原的藏族。除了军队戍守和行政治理之外,清王朝并透过婚姻、宗教和年班等手法,深入统治,维系人心,巩固政权。
    本展览以清朝宫廷与蒙古、回部、西藏诸藩部之间往来互动的相关文物为中心,从人类学与物质文化的角度出发,一方面阐释蒙回藏游牧文化的特质,同时解析文物本身的艺术特色及其所传达的文化内涵。
    本展览全年开放,8:30-18:30,夜间延长开放时段:每周五、周六18:30-21:00,国人凭身分证件可免费参观。
    系统号:A-012295
    46、【展览】光影如镜——玻璃干版影像展
    
    时  间:2018年6月19日至9月30日
    地  点:国立台湾博物馆2楼回廊展区(台北市中正区100襄阳路2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博物馆、国家摄影文化中心
    联 络 人:傅先生,Tel: (02)2382-2699#660
    内容简介:
    台湾摄影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为展现台湾早期摄影影像,建构台湾摄影史的历史坐标,本展以20世纪初期至中期主要摄影媒材—玻璃干版底片影像为题,期藉由摄影家作品结合摄影术及媒材之发展演变历程,重现台湾早期社会生活面貌及摄影发展历程。
    本展以国家摄影文化中心典藏之玻璃版底片影像为主,并结合早期写真馆或摄影家留存之珍贵玻璃版底片,搭配相关文献、摄影史料研究说明,重现台湾摄影发展历程及早期摄影影像之美,彰显玻璃版底片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先民生活形貌。藉由交互爬梳台湾摄影发展脉络、玻璃干版底片的根源与特质,及回探当时国际及日本摄影思潮对台湾摄影发展的影响,集结并精选林草、张清言、张朝目、宫本延人、彭瑞麟、方庆绵、邓南光、洪孔达、吴金淼等摄影家或写真馆现存摄于1905年~1940年的作品,重现台湾早期摄影发展脉络及生活影像。
    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上午9点30分到下午5点,国定假日及连续假期则照常开馆。
    休馆时间:除夕及春节初一休馆,周一休馆。
    系统号:A-012296
    47、【展览】何处是蓬莱——仙山图特展
    
    时  间:2018年7月1日至9月25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202、208、212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内容简介:
    蓬莱仙岛与昆仑神山是传说中的两大仙境乐园,《史记》记载战国时期君王遣人探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而昆仑山则是《山海经》所描述的神域。两地皆居住着仙圣,并有丰富物产及神异动植物。六朝至唐代时期,随着道教盛行,道士们逐渐将地图上的真实名山仙道化,形成洞天福地之说,使得仙境更具现实性。名山洞府对于追求仙道的人而言,不仅是采药、炼丹、修行的地方,更是遇仙、升仙的媒介。
    传世山水画中蕴含有不少仙境题材的作品,院藏宋元明清的画作也具备多样且丰富的仙山面貌。本展精选三十幅绘画,规划为「仙境飘渺」、「别有洞天」、「修行采药‧遇仙升仙」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仙境飘渺」,呈现画中瑰奇变幻的仙山楼阁,以及昆仑、蓬莱、方壶、瀛洲等仙境乐园,作品包括宋缂丝〈仙山楼阁〉、明文伯仁〈方壶图〉、传宋赵大亨〈蓬莱仙会〉等。第二单元「别有洞天」以道教的洞天福地观念为主轴,彰显灵山洞府的神秘氛围,与道士画家对圣山的崇敬,传五代董源〈洞天山堂〉、元方从义〈神岳琼林图〉是代表作品。第三单元「修行采药‧遇仙升仙」则是探寻一般人的慕仙心理,及入山修道由凡入圣的实践与超脱,展件包括传宋燕文贵〈三仙授简〉、明崔子忠〈云中鸡犬〉等。期盼藉由展览的推出,让观众能够神游古画里的仙山圣境,并领略此中深刻的文化意涵。
    本展览全年开放:08:30—18:30。
    夜间开放时段: 每周五、周六18:30—21:00。
    系统号:A-012197
    48、【展览】天香茄楠——香玩文化特展
    
    时  间:2018年5月25日至2019年10月20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304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内容简介:
    「天香」二字,取自北宋丁谓所著《天香传》,为中国最早针对沉香所做之专著。「茄楠」是明代开始视为最高等级的沉香。沉香的形成是由瑞香科树木经过刀伤、虫蛀或细菌感染伤口所分泌的树脂,经过长时间结节而成,即所谓「结香」。主要出产于两广、海南、越南与其他东南亚地区。因为特殊的结香方式,成为或蜜香或乳香,既醇厚又清凉的幽远香味。自古以来,为世人所重,在生活、宗教、医学都被妥善使用,发展出独特鉴赏方式、随身香佩及熏燃器具,成为奢华尊贵又带有士人风雅的香玩文化。将展览取名为「天香茄楠」,期待观者除欣赏工艺制作之美外,更能探寻如天香般令人难忘的香味。
    展览分成两部分,一是「香之道」,通过国立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宫廷茄楠沉香,看过去的日子里,稀有的沉香是如何被珍藏、穿戴及熏燃品玩,故分为「收藏陈设」、「随身佩饰」、「品香香具」三个单元,以了解古人是如何使用这种价比金高的香中钻石,让生活更有味道。二为「香之味」,看今日除收藏、佩戴外,过去数十年来,台湾复兴了品香文化。以品香为主,发展出完整的香席器用,藉由展出「香具艺术」与「品香空间」二单元,让这些优秀的创作来说明现代人如何玩香,同时传递着属于现代人生活的美感。
    在沉香越来越稀少的今日,透过展览,看当时宫廷如何将最上乘的沉香,奢侈的做成各种精美的香玩器。也经由台湾在地的本土创作,将生活美学淬炼在玩香的器具。
    本展览全年开放:08:30—18:30。
    夜间开放时段: 每周五、周六18:30—21:00。
    系统号:A-012198
    49、【展览】典藏新纪元——清末民初的上海画坛
    
    时  间:2018年7月1日至9月25日
    地  点:国立故宫博物院105、107陈列室(台北市士林区至善路二段221号)
    主办单位:国立故宫博物院
    联 络 人:Tel: 886-(2)-28812021
    内容简介:
    国立故宫博物院在前清旧藏的基础上,多年来透过收购、捐赠与委托寄存等方式,持续不断地扩充典藏。这批新入藏或寄存的书画文物,弥补了本院既有收藏所未及之处,使本院的展览主题与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因此推出「典藏新纪元」系列特展,期能与台湾民间携手,共同深耕文化,一同迈向典藏的新纪元。
    本展览为「典藏新纪元」系列特展之一,以清末民初的上海画坛为题,展陈五十八件作于1850至1930年代之间的作品。上海于1843年开埠,逐渐跃升为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经济发展造就了新富阶级,其对文化商品的大量需求,复带动书画市场的蓬勃。大江南北的书画家荟萃于此,以书画买卖为营生。他们笔下鲜丽明快的色彩、通俗易懂的题材,吸引来自海内外的广大主顾,形成了俗称为「海派」的纷然面目。
    本展览透过「八方云聚」、「金石花鸟」、「山水士气」、「书画营生」等四个单元,探索这时期上海画坛多元风格的生成、金石画派的兴起、山水画风的发展、以及书画赞助形式的转变。借着梳理花鸟、山水与人物等传统题材在近代绘画市场勃兴之际的演变与发展,冀能引领观众进入二十世纪之交上海繁华多彩的绘画世界。
    本展览全年开放:08:30—18:30。
    夜间开放时段: 每周五、周六18:30—21:00。
    系统号:A-012199
    50、【展览】岛屿群相——台湾考古展览
    
    时  间:2018年6月27日开展
    地  点:中研院史语所历史文物陈列馆(台北市南港区研究院路二段130号)
    主办单位:中研院史语所历史文物陈列馆
    联 络 人:Tel: (02)26523180
    内容简介:
    岛屿群相,试图彰显目前台湾考古文化看似风华亮丽,却又埋存几许隐晦不明的脉动。更新世冰期未结束前,台湾与中国大陆仍相连接。考古数据也显示,三万年前台东县长滨乡的八仙洞遗址发现有旧石器时代文化的遗留,但无法确切地指出这批人什么时候消失得无影无踪。随着一万八千年前气候暖化、海水面上升,约在距今八千年前台湾海峡已然形成;早期人类和动物再也无法经由陆桥往返两地。
    直到距今五、六千年,一批以海洋生活为主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社群开始落脚在台湾各地及澎湖。历经千年以后,另一群带着部分雷同文化要素,却具有一定文化差异的人们来到台湾,发展了具有相当风格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又过千年,一群以灰黑陶为主流,甚至对台湾闪玉情有独钟的族群几乎遍布岛屿全境;但此时此刻,考古学家依旧无法断言是传承关系还是断裂。
    与其说在距今两千年前,玻璃器取代了玉器做为装饰品,不如说铁器时代根本不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群所发展出来的文化。除了玻璃制品外,各种铁器仍看不到全然由本地生产的考古证据,或许是人群中具备专业加工技术的匠师跟随而来,于是乎开展出台湾考古文化的新史页。
    曾经,连横在台湾通史序中写道:「台湾固无史也。荷人启之,郑氏作之,清代营之,开物成务,以立我丕基…」,从世界史的视角来看,台湾在十六世纪大航海时代中,被西方世界「发现」,接踵而来的交流与碰撞,相当复杂,说是混乱该不为过。无论如何,不同的人群、相异的政治势力都给台湾注入了新的血脉、新的基因。
    系统号:A-012200
    51、【展览】神界·人间:台史博馆藏神像特展
    
    时  间:2018年1月9日至8月26日
    地  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展示教育大楼第2特展室(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联 络 人:Tel: (06)3568889#8103
    内容简介:
    天地有神,神在神(天)界,也在人间。台湾早期汉人带着原乡香火、神像渡台,在台湾落地生根。一尊尊神像,不仅是宗教的神圣象征,在香火祭祀的背后,更承载着各个时代常民对生活的寄望与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
    本特展希望透过台史博丰富的馆藏神像,带观众从工艺、美学、历史与文化保存观点,探索神像的前世今生。
    成神之前
    从无形的神祇到有形的神像,先是由成神背景、传说与显圣事迹塑造出抽象的神祇形象,再经由民间工艺造像具体化,让神像有了外型、神采,最后再透过经由神圣仪式转化、赋予灵力,使神像成为神圣象征物,受到百姓崇祀敬拜。
    常民信仰与神像
    汉人移民社会的演变大致经过渡海、开垦、定居与发展等四个时期。早期汉人移民渡海来台时,多会由原乡携来神像或香火,除了原乡乡土神,也祭拜与保佑航海、适应环境与促进开垦有关的神祇。
    随着在地网络建立、经济发展与行业专业化,行业神信仰日益兴起。19世纪,台湾迈向近代化,日本殖民政权挟国家力量介入民间信仰,佛教盛行;战后,民间信仰回归多元发展,快速转变的社会与经济型态,也让现代信仰日益趋向务实、功利。
    走入人间遇见神像
    当神像退去一身法力、脱离被祭祀的身份以后,再度以物的姿态走入人间。这时的神像在收藏市场中,成为可以工艺技巧、世代美学与市场需求衡量的有价收藏品,透过各个藏家的藏有,再度转化为承载个人收藏哲学、美学及生活记忆的对象。
    见证了各时代民间信仰发展的神像,也成为研究者、博物馆极力保存、研究的重要文化资产。近年,台史博透过科学检测与保存修复,历史学与田野调查研究,一步步地发掘神像背后所伴随的时代生活样貌与生命故事,再转化为公共知识财,让神像在新世代以更多元的面貌开展新生。
    本展览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入馆时间至下午4时30分)。春节期间开馆日另有公布,请参见官网(http://www.nmth.gov.tw/)
    系统号:A-012201
    52、【展览】台湾扶鸾文化特展
    时  间:2017年12月30日至2018年9月4日
    地  点: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特展厅(宜兰县头城镇青云路三段750号)
    主办单位:宜兰县立兰阳博物馆
    内容简介:
    台湾的扶鸾文化发源于宜兰,对台湾有重大贡献与影响,本馆花费数年,委托专家学者搜集与整理,调查研究,将鸾堂丰富文化内涵,有系统整理,在2017年开始进行展示规划,2017年12月30日开展,2018年1月14日办理开幕活动,以实体活动、文物展示、模型仿真、电子互动、学术研讨、实际观摩等方式,突显台湾鸾堂的特殊性,及其在宜兰的发展,并传播至全台的历程。
    本展览开放时间为,9:00-17:00,每周三休馆。
    系统号:A-012202
    54、【展览】魔幻鲲岛,妖鬼奇谭——台湾鬼怪文学特展
    
    时  间:2018年3月28日至2019年2月24日
    地  点:国立台湾文学馆1楼展览室D(台南市中西区中正路1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文学馆
    联 络 人:Tel: (06)221-7201
    内容简介:
    鲲岛台湾在悠久历史中,恐怖暗影潜伏于山海之间,或鬼或怪,野史轶闻多有传言。鬼,有时被理解为人死后流连人间的灵魂精魄;怪,则有更广泛的想象,可能具有奇异外形、由动植物化身、或更多难以归类的存在。对于原住民来说,因各族群对精神及物质世界的观点不同,鬼怪传说更加丰富,呈现出台湾鬼怪形象的多元面貌。
    本特展透过梳理台湾鬼怪传说,第一部分将说明鬼怪如何在台湾的海洋文化、自然、社会环境中诞生并产生意义,第二部分则引出文学如何运用这些传说故事;并展现鬼怪传说没落之后,在当代复苏的轨迹。希望透过参与式体验,认识台湾鬼怪的特征,并理解鬼怪的故事是与生活切实相关,让观众从全新观点认识台湾在地文化。
    系统号:A-012203
    55、【展览】芳菲灿然,盛开在诗的流域——新北现代诗展
    
    时  间:2017年12月8日至2018年9月30日
    地  点:齐东诗舍(台北市济南路二段25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文学馆、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联 络 人:Tel: 02-2327-9657
    内容简介:
    自1875年沈葆桢奏请设立「台北府」,开启「大台北」地区独立设治为起点;到日治初期仿清领时期台北府之制,设立「台北县」;再到2009年由县辖市改制为直辖市,并更名为「新北市」——这座位于台湾本岛最北端的都市,由环绕着台北市区周围的各卫星市镇构成,不仅人口众多、幅员广大,且因长期吸纳外地移民,造就多元缤纷的族群景观。另一方面,这里有丰富多变的地形与地貌:长达120公里的海岸线、众多支流错综汇集而成淡水河流域、山地丘陵层峦迭起……。都说文学来自土地与生活的滋养,历经百余年人文与自然的荟萃,在不同时间、从不同空间到此生活、呼息的诗人们,早已将这里孕育为繁华瑰丽的文学沃土。这一次,且让我们沿着蜿蜒曲折的文字河,探看哪些诗人和作品,共同织锦出新北诗流域的芳菲灿然。
    随着台湾在不同历史阶段之社会型态、政经结构、族群关系的变化,群聚、交会于新北的诗人各式各样,因而也使得新北现代诗自有其独特风格与璀璨光华,故本展览乃是以与此处有深厚渊源的诗人为主角,包括出生、设籍、长期居住新北,或生命中某重要阶段在新北度过,或诗作生涯之奠基成形在新北开启等等。为使焦点明确且有脉络可循,展览以「现代诗」为核心,展出自日治时期以降至1980年代出生的现代诗人及其作品,并依诗人所属世代分为「诞生于烽火中的谬思——before1945」、「与土地共同起飞的婴儿潮——1946至1960」,以及「一步一步走向春暖花开的世界——1961-1980s」三个单元。透过历时性的方式介绍不同世代诗人,并将各家作品罗列并陈,这幅兼顾历史纵深与题材多样的新北现代诗图谱,即足以展现新北诗文学的精采丰富。
    系统号:A-012204
    56、【展览】与佛同行——发现佛陀的故乡
    
    时  间:2018年5月12日至9月30日
    地  点:佛陀纪念馆本馆2楼第二展厅(高雄市大树区统岭里统岭路1号)
    主办单位:佛陀纪念馆、英国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
    联 络 人:佛陀纪念馆国际组,Tel: +886-7-656-3033 #4137;E-mail: fgsbmc-intl@ecp.fgs.org.tw
    内容简介:
    佛陀纪念馆为国际博物馆,长期推广社会教育,每年举办丰富的展览,并引进国际优秀的特展,同时举办学术研讨会,以促进国际间艺术文化的交流。此次为欢庆2018年佛诞节,佛陀纪念馆首度与英国杜伦大学、东方文化博物馆联合策展「与佛同行——发现佛陀的故乡」展览。
    本次展览呈现始于二○一一年一月的考古活动及相关项目之成果,目前仍在进行中的项目是由尼泊尔国家考古局、蓝毗尼发展信托和英国杜伦大学共同组成考察团,在科什山·普拉萨德·阿查理雅和罗宾·康宁汉教授的指导下,来自尼泊尔、英国的考古学家和专家们与佛陀纪念馆首次合作,结合信仰、考古与学术为呈现,庆祝佛诞研究发表,共同为遗址历史开启新的篇章。
    系统号:A-012205
    57、【展览】家庭备忘——记忆与迁徙之岛:东南亚新住民主题当代艺术展
    
    时  间:2018年5月11日至8月26日
    地  点:中正纪念堂中央通廊(台北市中正区中山南路21号)
    主办单位:国立中正纪念堂管理处
    联 络 人:郭先生,Tel: (02)23431100#1172
    内容简介:
    据内政部及教育部统计,目前在台婚姻东南亚新住民人数约17万人,其第二代入学人数约11万。新住民除提供台湾更多元文化,也成为台湾新力量。本计划期透过艺术策展,促进新住民与既有族群双向交流,让彼此更多了解,互相尊重与包容,进而促进族群的和谐,以及文化的多样发展,呈现多元文化主义的正面价值。
    本展策展团队表示,这次以「家庭备忘」为核心概念,展览内容包括「迁徙之岛」(以装置艺术诠释新住民女性记忆中的感性风景)、「家庭备忘」(用影片记录新住民与土地连结的个人生命故事)及「家乡风景」(以纪录片呈现新二代与母亲家乡、以及其生命中双重文化扎根的状态)三个子单元,所欲触及的不仅是新住民在台湾的家庭,也希望从她们的故乡开始,作为彼此认识的起点;将她们迁徙历程中,许许多多深藏于原生家乡与新故乡间不为人知的故事,透过艺术策展娓娓道来。
    系统号:A-012207
    58、【展览】「我的奇幻租书店:台湾租书店变迁」特展
    
    时  间:2018年6月21日至2019年4月14日
    地  点: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展示教育大楼1楼大厅(台南市安南区长和路一段250号)
    主办单位: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
    联 络 人:Tel: (06)3568889#8103
    内容简介:
    租书店,是当代台湾大众文学一个重要的流通节点。广义来说,以出租书籍的阅读时间来牟利的行业,历史久远。明末中国的《红楼梦》已书写有当时的租阅形式,18世纪英法有Lending Library,江户时期日本有贷本屋。战后的台湾,则发展出由特定出版社、中盘商、租书店组成独特的产销结构。
    文学,是透过书的出版、流通、贩卖、阅读等基本且必要的元素,才得以与读者沟通,形成完整的回路。租书店运用空间,将书籍作为一种商品,贩卖租赁时间,则具体展示了这个意义。透过「书」的中介,租书店的生态开展出特定的作者、出版商与读者,逐渐发展产业自身的流通循环。
    租书店做为一种媒介或载体,反映了不同时代人们的阅读需求,也承载着人们所著迷、喜欢的纸本世界。我们将台湾租书店文化所掀起大众文学的影响,转化为展示,透过展览一起进入租书店,谈谈这个满足许多人阅读乐趣的奇幻世界,又是如何与大众文化、社会发展产生关系。
    本展览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入馆时间至下午4时30分)。春节期间开馆日另有公布,请参见官网(http://www.nmth.gov.tw/)
    系统号:A-012208
    摘自《汉学研究通讯》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