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魏碑《张猛龙碑》一些最有用的临摹技巧

http://www.newdu.com 2018-09-10 书法名家堂 newdu 参加讨论

    《张猛龙清颂碑》,楷书,26行,每行46字,魏碑后期佳作之一。立于北魏明孝帝正光三年 (521年),全称《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现在山东曲阜孔庙中,碑文记颂魏鲁郡太守张猛龙兴办学校的功绩,碑阴为题名。古人评价其书“正法虬已开欧虞之门户”,一向被世人誉为“魏碑第一”。
     
    
    其碑文书法用笔方圆并用,结字长方,笔画虽属横平竖直,但不乏变化,自然合度,妍丽多姿。碑文中的“冬温夏清”四字被认为是鉴别《张猛龙碑》古拓、今拓、原拓、翻拓的重要依据。据说有些古人拓碑,每拓一次之后就要把原碑上的某字去掉一点或留下某种印记,使后人之拓永远不能与前人之拓相雷同、相媲美,更不用说伪造作假了。
    
    
    《张猛龙碑》是我国魏碑书法艺术宝藏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放射着奇异的光彩。自传拓以来,备受推崇。杨守敬在(平碑记》中称:“潇洒古淡,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盛赞:“结构精绝,变化无....为正体变态之宗!”并将其列为“精品上”。
    
    
    该碑用笔沉着痛快,如断金切玉,干净利落;其结体中官紧密,四面伸张,且随字赋形,不拘方正,达到了自然生动的效果,以结体鼓侧多姿、险峻而著称于世。自清以来,凡学北魏书者莫不奉为主桌。
    
    
    风格特点
    (一)左鼓——奇劲之险
    左鼓有两种形式:或整体左倾、竖画斜置,如“晋”字等,或部位偏移、上左下右以作向左斜势,如“方”、“当”等。“晋”字横画尽力倾斜,其他皆短而斜,竖画亦有左蔹之势,体态飞动。“方”字首点如磐石,横画平而伸展,“刀”部靠右书写,单钩独撑,以斜对偏,整字却斜而不倒。“当”字起笔左偏,偏离中心,横钩又写得出奇的倾斜,败坏之势似不可收。然而,书者巧妙地将“口”和“田”的左竖并作一画,成为“中流砥柱”,支撑着全局。然最为关键的是,将“田”字写得宽博厚重,于稳定了左倾局势,化险为夷!
    
    
    
    (二)右侧——奇纵之险
    右侧之字在该碑个占有一定的比例,或竖画向右倾斜,或撇画左伸,整字成右倾之势,如“若”字,或上右下左,通过上下位置的移动造成右斜,如“其”字。其”字,横不令平,竖不使直,短横愈短,长横尤长,上部斜紧,宛如斜塔落在长横右半边,其势倾侧难扶。然而书者却向左撇出长点,支撑危局,最后重笔一点,力挽狂澜,使整个字有击节起舞、呼之欲出的生动之感。
    
    
    (三)左鼓右侧——奇崛之险
    颂”字左部向右倾,右部向左斜,形成上合下分之形。‘虽”字左部向左倾,右部向右斜,造成上分下合之态。“颂”若泰山屹立,“虽”似陨星飞落,皆似斜实正,重心稳当。“怀”字左竖挺拔高耸,而右上收敛,忽又将“四”部写得极斜、极低,险势顿出。下部本已局促,可横与撇竟大胆从容,迫使竖提右遇,且洒脱自如地将最后两笔作了变化,轻盈点出,使整字左右对应,超然稳健。
    
    
    (四)上鼓下侧——奇逸之险
    
    《张猛龙碑》无字不奇,无字不异,此说似不为过。细细品味碑字的造型,不难体会到书写者的独具匠心。
    
    临习提要
    
    《张猛龙碑》是初学楷书(魏碑)的最佳范本之一。临习此碑,不仅可以增强笔力,同时还能突破唐人楷法过于平正统一的习惯。临习时用笔要果断,力量要强,尤其是要写出干净利落的方笔来。结字要紧,抓住“斜画紧结”的特点。其碑额“鲁郡太寸》府群清颂碑”十字,也可以临习。
    
    
    在明末此碑的笔法、字法和章法后就需有一定量的练习,通过实践去学习去掌握它,初习此碑的时候可适当地夸大其特点,不断地强化以加强记忆,在大量练习的同时不可忽视读帖的工夫,不断地把自己的临作与原帖进行对比,找出不足,不断改进,同时要不断思考领悟以达其神髓。
          
    
    往往不少的书法爱好者学习《张猛龙碑》已经达到不错的水平了,但是,还只是限于临摹的层次,一旦离开原碑,就写不出〈张猛龙碑〉的味道。或者,原碑中有的字可以写得出来,没有的字就写不出来。究其原因,就是临摹与创作不能紧密地结合。我们临帖主要的目的是获取技巧与方法,获法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创作中运用。如果临帖的能力很好,可不能在创作中运用,那么临帖的意义就失去了,临帖只是劳而无功。所以,必须解决临摹与创作接轨的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