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魏武帝曹操热心于研究炼气养性之理,以求健康长寿。在他的诗中,最精彩的一篇当推《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曰: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诗中以长寿动物神龟为例,说明生老病死的规律。同时也是一曲养生之道的千古绝唱,是曹操给后世养生长寿的渡人金针!今人常用诗中“烈士暮年,壮志不已”来抒发老当益壮的胸襟。 2 善于养神,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东晋名士陶渊明《饮酒》诗曰: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典型的养生诗,境与意会,物与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 家和万事顺,家和万事兴,家中人和,是人生幸福之泉。“诗圣”杜甫在安史之乱的年月里,颠沛流离,备受艰辛,体衰神伤。所幸的是,他家中有老伴体贴,小儿亲昵。这在他的《江村》诗中得到印证: 老妻画纸为棋局, 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 微躯此外复何求? 这是杜甫的肺腑之言。温馨的家庭生活给了诗人至纯至厚的情,至深至广的爱,才使他晚年一度过得安闲而自在一些。 4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作中有不少是抒写养生方法的。他的“养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炼气功。他在《负冬日》诗中写道: 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 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 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旷然志所在,心与虚空俱。 从诗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爱好气功,而且已修炼到很高的层次。他练功时“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 5 健身需健心,“心乐才有身乐”,乐观旷达,内心欢乐,才能健身强体。怎样才能“心乐”呢?北宋名家程颢的一首诗,给人一个深刻的启示: 云淡风轻近午天, 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 将谓偷闲学少年。 他认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应当和少年人一样丰富多彩,以愉悦身心,欢度晚年。 6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很不得志,但他却处世达观,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还潜心研究医药,收集民间验方,编成《苏沈良方》以济世救人。他在一首养生健身诗中写道: 羽虫见月争翻翻, 我亦散发虚明轩。 千梳冷快肌骨醒, 见露气人霜逢根。 说的就是他在皎洁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旷的轩阁之中,梳发健身的情景。他还经常练习气功,“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练习气功时清朗精神境界的写照。 7 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共走过了85个春秋。他诗中蕴含的独特养生之道,可以使我们参悟到这位诗人的长寿秘诀,对现代人提高健康素养无疑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陆游钟情食养,清淡为主。在诸多食疗方法中,陆游似乎对食粥有所偏好。他写道: 世人个个学长年, 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 只将食粥得神仙。 他认为丰盛的饮食会加重肠胃的负担,粗茶淡饭为宜。粥系流质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营养丰富,易为人体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应的食品或食物,如莲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参、胡萝卜等,还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8 明代开国功臣,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军师刘伯温作过一首养生自娱诗: 买条黄牛可耕田, 结间茅屋傍林泉。 因思老去无多日, 且向山中过几年。 为吏为官皆是梦, 能诗能酒总神仙。 世间万事皆增价, 老了文章不值钱。 刘伯温刚满60岁,即看透世事,归隐山林,给自己身心一派绿水青山,实现了返璞归真,怡养天年。去过那“能诗能酒总神仙”的无拘无束轻松愉快逍遥自在的日子。 9 明代名医龚廷贤活到92岁,他写的《摄养诗》,是根据多年从医治病,保健养生的实践,归纳出的一套有关“吃喝玩乐”的科学规律。诗的全文如下: 惜气存精更养神, 少思寡欲勿劳心。 食惟半饱无兼味, 酒止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 常含乐意莫生嗔。 炎凉变诈都休问, 任我逍遥过百春。 这首诗告诉人们,别轻视“吃喝玩乐”。这四个字是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过岁月给每个人判的分数不同罢了。“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证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10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写的《好了歌》颇耐人寻味: 世人都晓神仙好, 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今何在? 荒家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 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爱, 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 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 孝顺儿孙谁见了? 11 《蔡轩琐记》中的《人心难足歌》是这样写的: 终日奔波只为饥, 才教食足又思衣。 衣食若还多充足, 洞房捻冷便思妻。 娶得妻来鸳被暖, 奈何送老恐无儿。 有妻有子双双乐, 终日思量屋舍低。 起得高楼并大厦, 又无官职受人欺。 县丞主薄皆嫌小, 欲去朝中挂紫衣。 人心似海何时满, 奈何阎罗下帖追。 12 “闲扫萧斋静扫蝇,修行何必定如僧。”这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在《偶成》诗中的诗句。他主张动静结合,在读书间隙不妨做点清扫书斋等事,既可活动筋骨,又可创造清洁的环境。袁枚享年82岁,被誉为“一代文星兼寿星”。到了古稀之后,从事扫书斋等活动已力不从心了,又该做何消遣呢?他在《遣怀杂诗》中写道: 一笑老如此, 做何消遣之? 思量无别法, 惟有多吟诗。 并写道: 譬如将眠蚕, 尚有未尽丝, 何不快倾吐, 一使千秋知。 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遗嘱后人的精神,颇能给人以启迪。 13 清代东阁士阎敬铭写的《不气歌》更是使人猛悟: 他人气我我不气, 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气中他计, 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 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危害太可惧, 诚恐因气命要去。 我今尝过气中味, 不气不气真不气。 养生之道虽无一定模式,但有规律可循。古今许多名人的养生诗歌,对自己的长寿经验都有总结,值得我们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