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大殿端坐的红脸长髯者就是城隍爷——有着“诗佛”之称的唐朝大诗人王维。王东明 摄 庙内有“十八层地狱”壁画。王东明 摄 中新网福建平和5月20日电 (张金川 叶秋云)从福建漳州九峰镇东门向镇区方向,穿过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牌坊“龙章褒宠坊”,右侧便是恢宏古朴的平和城隍庙(也称为“平和都城隍庙”)。庙边上的石碑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字样,说明其重要性。 近日,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与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联合拍摄的大型丛书《摄影家眼中的方志》拍摄小分队实地探访此座有着近五百年历史的城隍庙。 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九峰镇的库藏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平和城隍庙”,应该是分量很重的一颗珍宝。信步向庙内走去,只见大门内侧两旁立着黑白无常,白无常瘦削高大,尖帽上写有“一见大吉”字样;黑无常矮小敦实,右手执铁链,左手持“善恶分明”。正殿大门两侧立着众衙役群像,中间大殿端坐的红脸长髯者就是城隍爷——有着“诗佛”之称的唐朝大诗人王维。 唐代开始,全国各地普遍建起了城隍庙,城隍神的社会职能也逐渐扩大到驱灾除患、扬善惩恶、督官慑民等。城隍也有分等级,至明洪武年间,全国城隍庙简化为京都、府和州县三级,规定城隍的官阶规格与当地官署的正衙相同。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平和县置县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431年间,九峰镇都是平和县的县治所在地。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王阳明奏请并获恩准,平和城隍庙破例以府级规格建造。 据平和第二中学教师朱大良介绍,平和城隍庙和其它大部分县级城隍庙相比较,它不是县级建制而是府级建制,其规制规模居福建省县级城隍庙之冠。值得一提的是,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并非当地有功有德的历史人物,而是对当地民俗风情一无所知的唐朝大诗人王维,这一现象在全国范围内应该也是独一无二的。 记者了解到,这是一座五进建筑群,占地面积14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中轴线上大门、仪门(后接通道式戏台)、凉亭、大殿、后殿依次排列,总长73.02米。庙内有壁画“十八层地狱”、“二十四孝”等四十多幅,虽有些残缺,然更显珍贵,有专家称之“全国少有”。 平和县方志委主任林丽红对此颇有研究,她表示,很多人对平和城隍庙选择有“诗佛”之称的唐朝诗人王维为城隍爷觉得很有意思。林丽红认为,王阳明、王维的诗赋才学在各自的时代里都堪称一代大家,崇尚儒释的思想是一致的,而且,都曾经历过宦海浮沉并因此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是与王维的这种惺惺相惜的情结,使王阳明最终选择了王维。 林丽红说,不过,读了东南大学张祥浩教授的《王守仁评传》后,还延伸一种想法,王阳明之所以选择王维,除了以上所述外,更隐藏着他对归隐的渴望,隐藏着他对于“德治天下”、“无为而治”美好社会的向往。 林丽红表示,王阳明在漳南一带停留不过两月之久,他只是平和的一个短暂停留的过客,但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过客。平和这个地方对于王阳明来说,是他漫漫人生路中很短暂的一程,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程。 记者看到,平和城隍庙内展览着赴台湾台南忠泽堂参访时,忠泽堂管理委员会赠予其“弘仁普济”题词;以及2015年,平和城隍庙参加由台湾嘉义城隍庙举办的两岸全国大二爷舞林大会竞技比赛,财团法人嘉义市城隍庙董事长叶源助授予参赛证书。证书上书“永续传承两地城隍文化艺术精神,展现卓越精湛之实力,特颁证书,以资表扬”。 朱大良表示,两地城隍庙同根同源,赴台交流、比赛,可以通过相同的信俗,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交流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