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涵道人 公元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侠巨擘金庸逝世。 金庸先生(资料图) 自有唐一代高道杜光庭撰作《虬髯客传》肇起先河,武侠小说一直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话题。水浒故事,亦以侠义情节作为支撑。至于民国中,还珠楼主作《蜀山剑侠传》,蔚为仙侠大宗。其后梁羽生又改武侠面貌,到金庸这里,则成为一个武侠的帝国,完整的江湖。 以至于金庸本人在道教协会的抗议之下最后都做出了修改。(资料图) 从道教的角度来看金庸,似乎以“毁誉参半”二字最为妥帖。其“毁”处,最坏的影响,即是败坏了全真教一代宗师尹志平的名声,把他描写成了一个“有华人的地方就知道”的强奸犯,一个道貌岸然的猥琐道士。而实际历史上的尹志平享有的盛誉则是:“自古教法之盛,功德之隆,唯清和师(即尹志平)为最。”其在金书中所受到的冤屈比之周瑜在《三国演义》中被歪曲的程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以至于金庸本人在道教协会的抗议之下最后都做出了修改。 而其“誉”处,则是贯穿在其整个武侠作品中浓厚的道家意蕴。兹不论其最早的作品《书剑恩仇录》和《碧血剑》,真正奠定了金书“江湖地位”的是他的《射雕英雄传》,而其中男主角郭靖的形象,金庸自己曾评价到:“对于郭靖那样舍身赴难,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侠,在道德上当有更大的肯定。”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儒家的形象,然而他的思想认识的根源,其实来自书中长春子丘处机的教诲:“人生当世,文才武功都是末节,最要紧的是忠义二字。”这便是道教中忠孝神仙的思想。这种对于世界,对于人间,对于他者的关怀,是道教、道家并不那么“广为人知”,但实际上却非常重要,不可舍弃的一面。 里面都透着浓厚的道教——道家影子。(资料图) 而道家及道教逍遥、自由的态度,则是支撑了金书的又一大主题。金庸先生的朋友陈世骧曾在一封信里谈到:“盖武侠中情景,述事必以离奇为本。”自古离奇之事,无能出道家之右者。我们不在此赘述那些“离奇”的内容,因为不必如此。因为无论可能是金书平均武功最高的门派“逍遥派”,还是金书武学修为第一人最有利的竞争者——张三丰(如果只看早期的版本,甚至可以确定这就是第一人)。里面都透着浓厚的道教——道家影子。我们只看金庸曾经自己的表态,在2001年的时候,金庸曾经提及他最喜欢的男主角的三个名字,第一个就是令狐冲。 作为金庸唯一一部消弭了时代坐标的作品,《笑傲江湖》中几乎所有的角色在极其丰满的同时,也达到了高度的符号化。如果说之前一部的《天龙八部》是以佛教概念俯察芸芸众生,那么《笑傲江湖》则是以道教的概念譬喻众类,里面所有的人,都有非常强的目的性和算计心。无论是世俗意义上的“好”还是“坏”,都离不开“计较”。而偏偏男主角令狐冲首先脱离了传统武侠小说男主角“潜心练级”的模式窠臼,他对于感情以外的事情其实都是“无心”的,然而偏偏地——“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他又“得到”了许多,这才是最值得玩味的“沧海一声笑”。 斯人已远,然文字不灭,文化更不灭。至于大道,不废江河万古流矣。(资料图) 我们如今不再强调文学作品“教化”的意义。但如他本人所言:“虽然小说不是社会教科书,不一定要教人家怎么样做,但是如果社会影响不好,我觉得也是不好的。”故而他“最不喜欢”的一个男主角,就是韦小宝。而自其以《射雕》立足江湖始,至《笑傲江湖》塑造最后一个“正面英雄”令狐冲止。他的侠之世界,从一个受着道家教育的形象作为开始,又以一个潜移默化地贯彻道家思想的形象作为尾声的。这或是一种巧合,亦可能是一个必然。即是道对于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的氤氲,一如这种文化对于中国人的氤氲。斯人已远,然文字不灭,文化更不灭。至于大道,不废江河万古流矣。 (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明涵道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