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大侠仙游去:金庸笔下的侠与道

http://www.newdu.com 2018-10-31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逝世。武侠这个词,在某种层面上就等于金庸。本文通过回顾金庸笔下的道教仙山与世外仙岛、道教人物的刻画、武侠与隐士,来看金庸笔下的侠与道。最好的哀悼,便是回到先生笔下的世界,感江湖冷暖,品味人生。
    山与岛
    道教的洞天福地,是金庸笔下重要元素之一,孕育着名门正派。
    
    武当山(资料图)
    15部小说里,武当山作为道教圣地出现了5次,分别在《书剑恩仇录》《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侠客行》《飞狐外传》。其中,《倚天屠龙记》以武当山、武当武术、武当道人为故事主线,文中在写到武当山地貌时写到:“来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见郁郁苍苍,树木茂密,山势甚为雄伟”、“其时正当春末夏初,山道上繁花迎人,天柱峰高耸入云”。
    
    终南山(资料图)
    终南山,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都有出现。这个被刻画成一个隐士的修炼之地,被全真教定为祖庭。先生写到:“(郭靖与杨过)二人一路上山,行了一个多时辰,已到金莲阁,再上去道路险峻,蹑乱石,冒悬崖,屈曲而上,过日月岩时天昏地暗,到得抱子岩石新月已从天边出现。”、“(杨过)但见花丛中有如一座大屏风,红瓣绿枝,煞是好看...”
    
    桃花岛(资料图)
    桃花岛,是金庸笔下黄药师的避世圣境,东邪退隐江湖后,不问世事久居此岛,颇有世外桃源之意:“岛上郁郁葱葱,一团绿、一团红、一团黄、一团紫,端的是繁花似锦...竹林内有座竹枝搭成的凉亭,亭上横额在月光下看得分明,是‘积翠’三字,两旁悬着副对联,正是“桃花影里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那两句。亭中放着竹台竹椅,全是多年之物,用得润了,月光下现出淡淡黄光。竹亭之侧并肩生着两棵大松树,枝干虬盘,只怕已是数百年的古树。苍松翠竹,清幽无比... ”
    以上三处,虽然先生写作时未曾去过,不免有些单薄,但其刻画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为这些道教圣境增添了几分神色。
    道教人物
    先生作品中,道士形象丰富,有诸如张三丰、王重阳、丘处机这样的宗师泰斗,也有诸如余沧海、玉真子这样的反派人物,更有李莫愁的矛盾,当然还有一个“复归于婴”的老顽童。
    
    张三丰影视形象(资料图)
    小说之中,张三丰身为“武当七侠”之师,被推为“天下第一高手”,百岁时自创“太极拳”“太极剑”,为一代宗师。金庸以历史人物为蓝本,通过艺术加工,丰富了张三丰的形象。
    
    武当武术(资料图)
    而武当武术也得以借先生的笔,传扬开来:“我这套太极拳和太极剑,跟自来武学之道全然不同,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垂臀,沉肩坠肘。”
    
    金庸写给武当山的题词(资料图)
    现代意义上的武当文化以及武当武术传播,金庸先生的作用可谓巨大。据《十堰晚报》指出:2002年,金庸挥笔为第五届中国武当国际旅游节写下“弘扬武当武术 振兴十堰经济”12个遒劲有力的字,表达对十堰、对武当山的祝福。2005年5月,在香港的家中,金庸欣然提笔,为十堰、武当山写下“灵山武当 天下名扬 清水北调 京津浩畅”。武当文化也因先生的笔墨,在华语世界以新的艺术形式进行传播,对功夫电影在世界上的传播以及流行文化也有着重要影响。
    
    活死人墓(资料图)
    小说中出现的全真教人物,多以历史人物为蓝本。在这些故事里,丘处机“一言止杀”、“活死人墓”是确有其事,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艺术加工虚构了一部分内容,如王重阳“华山论剑”以及与林超英的故事等。关于构造道教人物的反派角色以及带有争议性的李莫愁等角色,我们也应该站在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很多人口中黑化道教的意思。毕竟,这些人终究逃不过天理循坏。
    侠与道
    虽然先生的小说所刻画的侠客世界,充满着血雨腥风、刀光剑影,但整体上都趋向一个“隐”字。
    首先高手,多半是隐士。独孤求败隐与剑冢,其墓前写到“杀尽仇寇奸人,败尽英雄豪杰,天下更无抗手,无可奈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风清扬隐于华山,独孤九剑求一个“孤”字。潇湘夜雨莫大先生不问世事。这些都是高手中的高手,却都选择隐居生活。
    
    笑傲江湖剧照(资料图)
    其次,主人公都趋向退隐江湖。《碧血剑》袁承志见闯王失败,隐居海外。《笑傲江湖》里令狐冲,先生曾评价为:“令狐冲不是大侠,是陶潜那样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隐士。”
    《神雕侠侣》的杨过和小龙女隐居古墓。《鹿鼎记》的韦小宝“眼见忠义难以两全,只有弃官而逃。他打着回乡探母名义,领着七个老婆回到扬州,与母亲韦春花会合,隐姓埋名,择地而居。”
    退隐江湖,成为金庸笔下主人公的归宿,这符合金庸武侠世界对道家思想境界的追求,也是武侠的至高境界。
    先生的离去,也许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但更是一个新的开始。先生的才识及对工作的热情,将勉励更多的文化及艺术工作者努力向前。相信在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武侠、道文化将会以诸如电影、动漫、文学等更多艺术形式进行展现。相信只有这样,才是对先生最好的缅怀。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