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炎玉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仙逝了。 金庸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接触(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本来想说“大作家”“一代宗师”“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的,但是字到笔下,就烟消云散了。好像忽然明白,武则天为什么会为自己立一座无字碑。 金庸先生之上,不需要冠以任何头衔,就算是最高贵的冠冕,对他来说也是累赘。因为那些头衔只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而不是他本身。他,就是金庸先生。 老子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道至简”,在这里便是最好的诠释。 金庸先生是被上天带走的。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中说道:李贺过世是因为才气太高,以至于被天帝相中,到天上为白玉楼作记去了。即所谓的“玉楼赴召”。 金庸先生走了,一个时代远去了。那是一个关于侠的时代。侠客这个群体,先秦以前便出现了。 韩非在《五蠹》中说:“侠以武犯禁。”这个观点既表现了他以法治国的初衷,也反映了他对侠客的畏惧。但是,侠客在社会底层依然得到了广泛的拥护。 普通人向往侠客精神,武力超群,劫富济贫(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到了汉朝,司马迁竟破天荒地在《史记》中为侠客立传——《游侠列传》,开启了侠客入史的先河。尤其是通俗文学兴起以来,以侠客为题材的作品更是层出不穷。 然而,真正为写侠客而写侠客的,真正写到炉火纯青的,金庸先生也许是独一份。我们现在说起侠客,最先想到的总是那几个人,如郭靖、萧峰;说起武林,最先想到的也总是那几件事,如华山论剑、杏林事变。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来说,金庸先生带来的是一个别开生面的时代。然而,这个时代的缔造者却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金庸先生走了,一种情结留下了。那是一种关于义的情结。义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一脉,从孔子、孟子就开始讲“君子喻于义”“舍生而取义”。 文学作品中,义气几乎贯穿了众多小说的始终,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现实生活中,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两肋插刀等有关义气的词语也一直活跃于我们的话语间。 桃园三结义,关公被后人称为“正义之神”(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义也叫侠义,侠亦称大侠。金庸先生借郭靖之口说出了什么是大侠:“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是大义凛然,这是义薄云天。随着书中人物不断地深入人心,人物身上具有的品行气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敲打着我们的心灵。 所以说,金庸先生的作品讲我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用通俗的形式传达给读者,虽然他不在了,但是他留下的这种情结,将会永远缠绕在我们的心中。 金庸先生走了,一段人生不朽了。那是一段关于梦的人生。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看过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的人都知道这首诗。此诗据说为黄沾所作,而当时在他脑海中盘旋的人,正是《笑傲江湖》的作者金庸先生。 但是金庸先生坦承:“我自己与大侠完全不像。”是啊,大侠只活在他的笔下,而他,却是一个始终都在寻梦之路上的游子。 海宁查氏属于名门望族,我们看一下金庸先生的亲戚们就知道了:堂兄穆旦(查良铮),表兄徐志摩,姑父蒋百里,表姐蒋英,表姐夫钱学森。 可以说,金庸先生就算是无所事事也不愁吃穿。然而,他却一直用自己的力量在奋斗。 金庸先生奋斗了一辈子,留下了许多武侠名著(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做过记者,当过翻译,创过报刊,写过专栏,直到《书剑恩仇录》横空出世,他终于步入了正轨,就这样一直走到今天。名满天下之后他依然没有懈怠,不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订,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反思,直至去世前夕。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外加一部短篇《越女剑》,十五部经典著作足使让金庸这个名字永垂不朽。 花花世界,鸳鸯蝴蝶。在人间已是颠,何苦要上青天?我们那夜无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