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祭鬼何妨入炼持:郑所南与其祭炼内法

http://www.newdu.com 2018-11-23 腾讯道学 牧之 参加讨论

    文/牧之
    郑思肖(1241—1318),字忆翁,号所南,自号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原籍福建连江,宋亡后隐居平江(今江苏苏州)。郑思肖生于南宋末世,遭遇了国破家亡的巨大人生变故。
    作为一位由宋入元的遗民,真是欲哭无泪,复国无门,只能通过其独立特行的行为方式来表达他志节和内心的愤懑。其人其事极富传奇色彩,颇耐人寻味。
    
    所南画的“无土无根”之兰(资料图)
    因肖是赵(赵是宋的国姓)的构成部分,所以改名思肖。又在宋亡后自号‘所南’,用‘木穴国人’命名居室(木穴合写为‘宋’字),以示心向南方,不忘故宋。郑思肖擅画兰,宋亡后,所画兰均无土和根,因土地已沦丧于异族。无从扎根。
    当时一些权贵向他索要画兰,尤靳不与。庸人孺子颇契其意者,则反与之。邑宰求之不得,知其有田,因胁以赋役取。先生怒曰:“头可断,兰不可画!”他每逢岁时伏腊,望南野哭而再拜。
    隐居求道著《太极祭炼法》
    对时局的不断变坏,郑所南自己作为一介书生,无能为力,只有通过文学艺术和隐逸于道释之间,为自己提供一种合理的宣泄和满足的途径。当宋朝灭亡已成定局,无法改变的时候,郑思肖以字字血泪的书写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心史》。
    所南著该书毕,以铁函封之,沉于吴门承天寺晋井中,至明崇祯年间方被人发现。因此之故,自该书出井以后,明清以至民国,为其作序作跋者不绝如缕。
    
    《心史》是郑思肖孤愤忠君、奇气伟节、特立独行精神的呕心沥血之作(资料图)
    他将自己封闭起来,独游于山水间,狂歌浩笑,告人以道。所南因见于当时社会上流行之祭炼法杂乱不堪、名目繁多,以至鱼目混珠、真伪难辨,遂发心考镜源流,更辨其得失,晚年写下了关于道教科仪的《太极祭炼法》。
    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亦评价道“得丹一阳之要者,莫详于所南郑先生《内法议略》深切著明,诚所谓发仙公未发之蕴也。……予尝参讨数派,莫善于斯。”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说:
    “宋元间以民族气节著称的名士郑思肖所南,撰有《太极祭炼内法议略》卷当作《内法》一卷,《议略》两卷阐灵宝派度亡祭炼之术……所南宣扬灵宝派祭炼之道,自是为超度抗元亡魂,以寄托他对故国的哀思。”
    其中对所南之祭炼法作了简要评述:“郑所南《太极祭炼内法议略》融摄内丹、雷法及儒释之学更多。”道教学者刘仲宇先生所说“南宋郑所南《太极祭炼内法》要算是保留下来的最为系统的宋代祭炼仪及理论文献。”
    死魂受炼,仙化成人——道教的炼度仪式
    道教界历来即把祭炼之源追溯至葛玄,葛玄也被后人称为“祭炼教主”。虽如此,炼度仪随时代变迁而逐渐增添、删减、变更,最终形成完整而成熟之科仪。炼度仪发展到南宋末年,已呈法出多门之态。
    
    炼,指以真水和真火交炼亡者灵魂;度,就是修斋行道,拔度幽魂(资料图)
    郑所南《太极祭炼内法仪略·卷中》说:“世之祭炼,自称其法为仙公的派,符咒作用,各各不同,江湖汗漫,宗派多门,非可以千百数之”。针对混乱状态,郑所南“采摭道门诸家祭炼之法,删烦削伪,谆谆训释,聚而成编,以遗学者。”
    炼度科仪作为一种对高功法师有着甚高内修要求的仪式,南宋宁全真在《上清灵宝大法》中说到:“斋法莫难于炼度,乃超凡入圣,脱胎换质之道。得其理则水火交济,阴尸秽质一时生神。不得其法,则依科读诵,徒负幽冥,此高功第一事也”。
    随着唐宋内丹理论思想的成熟以及内丹术的繁荣和影响,道教科仪中对行法之士的内炼要求也进一步提高。这也许是所南在其“祭炼内法”加上“太极”两字的。
    《易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图与道教有关,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内丹、阴阳等思想观念上。
    
    两仪指太极的阴、阳二仪(资料图)
    《太极祭炼内法·卷下》载:“外像以香炉为火,以水盂为水,及先焚宝箓,外更无他物,不要灯烛,方静打坐,一更许,乃行持作用。纯是以我一团精神,祭炼幽冥,岂独鬼神得济,我之精神亦豁然清爽。
    ”炼度科仪对高功法师的如此要求,正是建立在内炼方术高度成熟的基础上。有此基础,道教才会提出以人代神而炼度亡魂的思想,才会产生这种通过高功内炼而度化鬼魂形神的科仪。
    水火交炼之法是炼度科仪的精髓。炼度科仪之“炼”,就是要求行法者以自身之真水与真火交炼亡魂之形神,使其形完质净。首先要明白乃水炼与火炼的要义。
    《太极祭炼内法》在阐释水火炼度之义时说:“水炼之曰水者,非水也,吾精之泽也。炼吾之精而生彼之精,故化之为水而炼之焉;火炼之曰火者,非火也,吾神之光也。炼吾之神而生彼之神也,故化之为火而炼之焉。
    精亡神离,昔虽堕而为鬼,精生神全,今当升而生天。炼则度矣,不炼则不度也。故曰水火炼度”。炼度就是要通过真水与真火的交炼,而达到使鬼魂亡离之精神聚合而生全,从而位登仙班。
    
    炼度仪要求行持之士运己身纯阳之道炁,而点化纯阴之鬼魂(资料图)
    其次要明水炼与火炼的顺序。《内法》卷中云“天一生水,故先水炼,地二生火,故次火炼。”若颠倒水火之序,实于理不通。因经火炼之后,众魂皆己化为婴儿,“膏润光明,‘神黑精采,变形更生”,只待受三饭九戒、宣宝篆而生天,无再受水炼之理。
    最后,要明白水炼与火炼的后效。所南曰“祭炼不得火降水升造化,余皆末事。火降水升,真祭炼之要论。凡坎离交靖,水火既济之后,造化皆上朝泥丸,幽魂得此造化,亦不容不生天。
    ”未受水火炼度之前,众魂“全如晦夜之月,存魄晕而有障豁”,受水火炼度之后,众魂“如望夕之月,化魄晕而为光明”,只待授以三饭九戒,并藉宝篆之用,即时生天。
    道教炼度科仪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它包括了炼度亡魂、施食、解冤释结、召叹孤魂、三皈九成等等,每种内容都与社会大众有着紧密的关系。炼度仪之所以长盛不衰,正是因为它反映了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愿望,起到了教化民众、济死利生的巨大作用。
    郑所南对于炼度仪的规范和统一,至今仍具有较大的影响。清代娄近垣真人增订考核的《太极灵宝祭炼科仪》,仍然沿用所南所撰集的内炼方法,大致上仍然保存着宋代的风貌。
    炼度科仪在南宋定型并流传至今,其坛场设置则与古炼度仪大致相同,作法和作用也一仍其旧。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牧之。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