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港台汉学近期出版物目录(五十)

http://www.newdu.com 2018-11-30 国学网 newdu 参加讨论

    2018·9——2018·10
    1、淡江史学第30期
    时  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淡江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一件红山文化玉人的考察(黄建淳)
    从临淄考古看田齐的都城选择(高上雯)
    「空军三重一村」眷村文资再利用政策研究(王韵涵)
    淡水河的适航性与淡水河系的船只(陈国栋)
    港口、维新与革命基地——新加坡早期华人移民社会(陈丁辉)
    越南古地理书「天南四至路图」研究(牛军凯)
    沪里沪外:台湾北海岸地区的石沪发展与变迁(赖惠如、林信成、李其霖、陈美圣)
    2、语言暨语言学第19卷第3期
    时  间:2018年7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
    内容简介:
    也论汉语「主语指向型」动补结构的句法构造(毕罗莎(Luosha Bi)、(潘海华)
    汉语动词双音化过程中的形式选择和菜单现(董秀芳)
    邢台话「了1」的两个变体(范晓蕾)
    宋室南渡与临安官话对吴语的影响——若干词汇、语法的例证(盛益民)
    从几种语法现象透视晋语对元白话的继承和发展(邢向东)
    3、佛教史研究(第2卷)
    时  间:2018年8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论文】
    「中国佛教」的确立与佛名经(山口正晃)
    A Survey of the Dunhuang Chinese Manuscripts of the Youposai jie jing 优婆塞戒经 (Sūtra on Upāsaka Precepts) and a Study of their Colophons (Chen Ruifeng)
    隋仁寿舍利崇拜制度与文化统合(杨效俊)
    中原水都:隋唐洛阳城的社会构造与宗教空间(妹尾达彦)
    唐代「巡礼」和五台山信仰(气贺泽保规)
    唐代的妇女与佛教——以墓志的检讨为中心(松浦典弘)
    唐代印度天文学·咒术的影响与天竺僧人菩提僊那的渡日:以日本奈良时期对印度的认识为中心(水口干记)
    宗风西来:西明寺与径山寺法系(湛如)
    神尼真如与天降宝玉:唐朝肃代之际皇位传承的一个侧面(尤李)
    开封繁塔供养人题记与宋初的江南归顺(速水大)
    唯识学在十至十三世纪的中国(严耀中)
    蒙山茶祖「甘露大师」新考(段玉明)
    【学术综述】
    部派佛教佛陀观研究现状述评——文献、历史、思想及其图像表现(伊家慧)
    【书评】
    〔美〕柯嘉豪,《佛教对中国物质文化的影响》(李湖江)
    〔日〕吉村诚,《中国唯识思想史研究——玄奘と唯识学派》(张美侨)
    〔荷〕田海着,刘平、王蕊译,《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聂靖)
    地方视域下的近代佛教史书写——评《民国成都佛教研究(1912-1949)》(邵佳德)
    4、台大历史学报第61期
    时  间:2018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
    内容简介:
    【专号:从帝大到台大:重探史学研究的边界】
    「从帝大到台大:重探史学研究的边界」专号导言(吕绍理)
    台北帝国大学南洋史学讲座.专攻及其战后遗绪(1928-1960)(周婉窈)
    知识的接收——国分直一与战后初期的台湾研究(陈伟智)
    拼装的科学革命——以美国第一回达尔文争议为中心(洪广冀)
    附录:近30年台北帝国大学与战后初期台湾大学研究书目初篇(吕绍理)
    【专题论文】
    礼以制财——《左传》、《国语》中的经济论述(傅扬)
    Linking the Visible Cities: The Chinese Junks Sailing between Nagasaki and Batavia (1665-1719) (串连「看得见的城市」:长崎——巴达维亚航线上的唐船贸易[1665-1719]) (郑维中)
    晚清台湾的财政——刘铭传财政改革的历史制度分析(林文凯)
    【研究讨论】
    台南清万寿亭初址与区位意涵探析(张伯宇)
    【书评】
    评杜建录,《党项西夏碑石整理研究》(吴国圣)
    5、中国现代文学半年刊第33期
    时  间:2018年6月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内容简介:
    1949的民主建国论(杨儒宾)
    狐步舞结束以后:论中国归侨作家黑婴的成长小说(陈丽汶)
    「愿做一个败北者」——两位台湾诗人的「1949」(黄英哲)
    萧军在延安与「鲁迅传统」的转变(张钊贻)
    不确定的年代:萧军《东北日记》(1946-1950)与「新」中国文艺运动(李文卿)
    延安的诗歌陷阱(1938-1949)(陈大为)
    「解冻文学」与1950年代的中国大陆文坛——以《译文》为例(崔峰)
    1950年代台湾的香港文化与传播政策研究:以雷震之赴港建议与影响为例证(须文蔚)
    港腔台调:钟孟宏剧情片的香港明星、华语语系杂音与亚际互文性(王万睿)
    6、台大文史哲学报第89期
    时  间:2018年5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内容简介:
    盐铁会议的政治义涵新探——霍光的意图与桑弘羊在处境认知上的盲点(林聪舜)
    陈傅良《春秋后传》的解经方法(康凯淋)
    皮日休、陆龟蒙与道家——晚唐儒家复兴的一个侧面(李长远)
    航向蔡明亮的爱欲乌托邦:论《黑眼圈》及其他与性别争议(谢世宗)
    「阳刚女」、「阴柔男」:十六、十七世纪英格兰女性时尚与性别争议(林美香)
    7、麻风医生与巨变中国:后帝国实验下的疾病隐喻与防疫历史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卫城出版
    作  者:刘绍华 着
    内容简介:
    导 论
    ·中国麻风防疫的初步成果·后帝国论述下的防疫运动·防疫历史的再现
    第一章 疾病隐喻与政治运动
    ·麻风简史·社会主义卫生运动·独特的麻风防疫之路
    第二章 进入社会主义的防疫建制
    ·从宗教网络到苏联模式·薪火相传、开枝散叶
    第三章 聚落体制化与防疫实验
    ·人民公社与集体化运动·集体化下的麻风防疫·纵横交错的防疫网
    第四章 新手医师的阶级、性别与情绪劳动
    ·医士、医学生与新手医师·污名下的情绪劳动·记忆的性别与阶级·防疫工作再度转型
    第五章 文革动乱下的麻风防疫
    ·政治狂潮与去专业化·医疗下乡的挑战与生机·科学主义与污名政治·文革的下场
    第六章 新国际主义下的变与不变
    ·进入全球麻风治理版图·新国际主义下的本土实作·全球化转型中的弱点与焦点
    第七章 最后的冲刺及余绪
    ·国际影响下的翻身与尝试·教会重返巨变中国
    结语
    ·回顾与展望:两层伦理反思
    8、当经济遇上法律:明清中国的市场演化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作  者:邱澎生 着
    内容简介:
    导论  比较视野下的明清市场演化史
    一、「数目字管理」中的经济、法律与文化
    二、由「数目字管理」到「市场演化」:超越二元对立的比较经济史观
    第一章  由苏州商人结社方式变化看明清城市社会变迁
    第一节 组织方式的长期演变
    第二节 自称与他称:经济功能的转型
    第三节 公共财产保护机制的加强
    小结
    第二章  清代前期苏州棉布字号的经济与法律分析
    第一节 商人如何支配生产?「放料制」运作与「工厂制」争议
    第二节 棉布字号的经济与法律分析(一):交易成本的变动
    第三节 棉布字号的经济与法律分析(二):法律制度的调整
    小结
    第三章  十八世纪苏州棉布业的工资纠纷与工作规训
    第一节 苏州兼为全国商业中心与「罢工之都」
    第二节 质检验收、工资谈判与新工作规训的形塑
    小结
    第四章  十八世纪滇铜市场中的官商关系与利益观念
    第一节 政府铸币需求与铜材市场规模的扩大
    第二节 滇铜产销组织中的官商关系
    第三节 滇铜流通过程中的利益观念
    小结
    第五章  清代中期重庆船运纠纷中的国法与帮规
    第一节 重庆城航运业发展、经社结构与船帮团体的形成
    第二节 船运纠纷的类型及其调解/审理过程
    第三节 制度变迁中的「国法」与「帮规」
    小结
    第六章  十九世纪前期重庆城的债务与合伙诉讼
    第一节 重庆城的经济与社会
    第二节 重庆商人债务诉讼的证据问题
    小结
    第七章  明清中国商业书中的伦理与道德论述
    第一节 综论与举证交错:《客商规鉴论》的商业训练与教育
    第二节 体系与注释绾合:由《客商规鉴论》到《商贾便览》的演变
    小结
    结论
    9、百年降生:1900-2000台湾文学故事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作  者:李时雍 主编
    内容简介:
    12位「80世代」,透过故事的形式,献给所有在长夜写作的人们、给底层的心灵、给无名者。这是上一个文学百年的备忘录,属于「福尔摩沙」的百年风华,给下一代的岛屿纪事。从台湾文学萌芽到正式诞生、烁烁火花迅速绽放,直至昼夜间动乱的希望明灭,《百年降生:1900-2000台湾文学故事》以历史为本,全新创作,在拼凑建构中,再现另一种更贴近常民生活的可能面貌,有别史料专著之庞杂细目,以时代思潮为段,从1900到2000年,一年一篇,是为上一个文学百年备忘,更期许岛屿后浪之不息;属于「福尔摩沙」的百年风华。
    二十世纪的台湾文学,是一场漫长的降生,徘徊着文学者们思考与困惑的身影。这些文字纪录照亮了历史的空缺,留了微光。因此你将看见一个人,默默结束了他的时代,看见被遗忘的故事,看见终战之时,镜头的焦点,留在南洋的密林、留在忘了将死亡带回来的那人;风车接收到光年外的电波,现代主义成为年代的底色,《剧场》反艺术的艺术家却来到了台前。故事的择取,除反映写作者敏锐的目光,确实也呈现了千禧后的二十年间,愈成熟、更新的台湾文学研究成果。
    10、日军档案中出现的平型关大捷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元华文创公司
    作  者:姜克实 着
    内容简介:
    序 言
    第一部 研究方法论
    1.1 宣传与历史——抗战史记录的病理
    1.2 日军的战史档案数据
    1.3 日军死伤者数调查方法
    1.4 历史是怎样发生失真的?——兼考平型关大捷林彪的战果报告
    第二部 平型关大捷研究
    2.1 旧日军档案中出现的「平型关大捷」
    2.2 战场一,新庄自动车队的溃退
    2.3 战场二,行李队的遭难
    2.4 平型关大捷日军死伤数再考——自动车部队的死伤
    2.5 平型关大捷日军死伤数再考——混合行李队的损失
    2.6 关于腰站阻击和倒马关战斗
    2.7 「平型关大捷」中的「辎重兵特务兵」考
    2.8 平型关大捷中死亡的 14 名日军士兵——《支那事变忠勇列传》研究
    2.9 《步兵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炮小队阵中日志》
    2.10 一一五师可曾进入平型关正面战场?
    2.11 平型关大捷是怎样记录下来的?——一场历史剧的来龙去脉
    2.12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砍刀」——评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的展示
    2.13 平型关战场可曾有「朝鲜兵」存在?
    11、探索精品馆藏: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历史发展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元华文创公司
    作  者:钟雪珍 着
    内容简介:
    自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研究历程
    第三章 文献探讨
    第四章 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历史发展:筹备时期1933-1937(民国22-26年)
    第五章 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历史发展:抗战西迁至成立及复员时期 1938-1948(民国27-37年)
    第六章 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历史发展:迁台复馆时期1949-1976(民国38-65年)
    第七章 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历史发展:文化建设时期1977-1995(民国66-84年)
    第八章 国家图书馆特色馆藏历史发展:网络及自动化应用时期1996-2017(民国85-106年)
    第九章 综合讨论
    第十章 访谈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十一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参考书目及附录
    12、国族音影:书写台湾·电影史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作  者:洪国钧 着,何晓芙 翻译
    内容简介:
    导论 台湾电影与缺席的历史学
    第一部 类型
    第一章 殖民与后殖民的考掘:战前台湾,以及「国家」出现前的纷杂文本
    第二章 类型与国族的纠葛:台语电影二十年,1949~1970
    第三章 行者影迹:健康写实主义、文艺政策与李行,1964~1980
    过场 侯孝贤之前的侯孝贤:过渡时期的电影美学,1980~1982
    第二部 风格
    第四章 回首来时路:台湾新电影的兴衰,1982~1986
    第五章 前往岛屿的单程票:王童作品中的回顾式电影叙事
    第六章 无所/不在:蔡明亮台北三部曲的后殖民城市
    后记 后国族时代的电影
    13、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三(1955-1959)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作  者:王洞 主编
    内容简介:
    《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卷三(1955-1959)》,即夏济安、夏志清兄弟于1947年至1965年之间往来六百多封书信的第三批,涵盖了兄弟间四年多的通信,始自信件编号281,夏济安1955年6月10日于艾尔克特发出的信,至编号390,夏济安1959年7月15日于西雅图发出的信,共110封。
    1955年夏济安由美国国务院资助来美在印第安纳大学进修半年,六月学期结束后,即至伊利诺伊州艾尔克特(Elkhart)县拜访心仪已久的同学鲁思小姐,然后到纽黑文(New Haven)市探望阔别近八年的弟弟夏志清,兄弟相聚约二月有余。期间夏济安完成了英文短篇小说《耶稣会教士的故事》(The Jesuit’s Tale)。八月束装返台,直到1959年三月再度来美担任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英文系访问教授。夏济安感情丰富,落笔快,读书,交友,都告诉弟弟;夏志清也如实分享生活中种种大小事情。兄弟情深,跃然纸上。
    14、幼医与幼蒙:近世中国社会的绵延之道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作  者:熊秉真 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世界史上的生命绵延
    第三章 医案之传承与传奇
    第四章 幼科医学的区域特性
    第五章 乾隆歙邑许氏幼科
    第六章 新生儿照护理
    第七章 乳与哺
    第八章 婴幼儿生理
    第九章 成长与发育
    第十章 士人笔下的儿童健康
    第十一章 幼慧、幼蒙与幼教
    第十二章 结语
    15、海上张园:近代中国第一座公共空间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秀威信息公司
    作  者:张伟、严洁琼 着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上海第一名园「张氏味莼园」(简称张园)自1885年到1919年间的历史掌故。张园作为近代中国第一座免费向民众开放的私人庭园,与愚园、徐园一起并称「海上三大名园」,更是清末民初首屈一指的娱乐场所,集娱乐、社交、展览、演说、休闲、集会等功能于一身,汇聚了时下最流行的文化。
    透过作者详实的考据与研究,读者将能在本书中读到如今已然湮没的花园那浮沉数十载的精彩故事,更见证到清末民初改朝换代之际,上海这座新兴港口城市的繁华与蜕变。
    作者简介
    张伟,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兼职教授。从事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逾三十年,筹划并主持「中国与世博」、「国际名流与近代上海」等课题的研究,着有《满纸烟岚》、《民国电影笔记》、《遥望土山湾》等专著,主编《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国际名流与近代上海》、《中国近现代话剧图志》等。
    严洁琼,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现为上海图书馆馆员。发表有《中国早期影坛的配音与配乐》、《小校场年画中的吴方言》等论文,担任《中国木版年画集成。上海小校场卷》、《中国现代电影期刊全目书志》等书的副主编。
    16、自己的历史课:严耕望的治史三书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作  者:严耕望 着
    内容简介:
    卷一 治史经验谈
    序 言
    壹 原则性的基本方法
    贰 几条具体规律
    参 论题选择 
    肆 论著标准
    伍 论文体式 
    陆 引用材料与注释方式
    柒 论文撰写与改订
    捌 努力途径与工作要诀
    玖 生活、修养与治学之关系
    校后记
    卷二 治史答问
    序言一
    序言二
    我研究历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我在中学大学读书时代的课外阅读
    我对于政治制度史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我对于历史地理的兴趣是怎样引发的
    我的研究重心何以放在唐代
    我对于上古史与考古学的兴趣
    宋史是青年可大展拳脚的园地
    我对于唐诗史料的利用
    我今后的撰述计划
    研究历史不要从哲学入手
    研究中国史不必要从中文入手
    社会科学理论只是历史研究的辅助工具,不能以运用理论为主导方法
    「无孔不入」、「有缝必弥」
    目录学与校勘学
    年龄与撰述
    前进与落伍
    史学二陈
    通贯的断代史学——吕思勉
    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我购藏书刊的原则
    我对中国通史讲授的几点意见
    卷三 钱穆宾四先生与我
    序言
    上篇 钱穆宾四先生行谊述略
    下篇 从师问学六十年
    附录一 我与两位王校长
    附录二 我对傅斯年孟真先生的感念
    17、羣碧楼藏书特展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作  者:林圣智 主编
    内容简介:
    傅斯年图书馆善本典藏最大宗为5,135册羣碧楼藏书。本书从羣碧楼主人邓邦述生平与藏书始末,到收藏珍本介绍,并精选其中手书题跋、鉴藏章,考察善本的阅读与流传。史语所宋元善本收藏始自接收羣碧楼藏书,认识这批藏书对理解本所以及傅图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18、日本统治时代的台湾:俄文史料与研究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中央研究院
    作  者:刘宇卫、莫洛贾科夫 原著,陈韵聿 翻译,钟淑敏 主编
    内容简介:
    近年来国内对于国外的台湾研究颇为注意,但是对于拥有独特史料、累积了不少研究成果的俄国,研究者所知有限,幸好有这本综论十九世纪中叶至今俄国人对台湾的调查、研究与史料著作实时出现。本书不论是在俄罗斯或其他国家,都是首次尝试展现在俄罗斯的台湾研究之完整历史,是第一本系统性、完整呈现俄罗斯台湾研究史的著作。
    19、山川为证——东亚古典文学现地研究举隅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简锦松 着
    报导者: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凡例
    第一章 导论
    一、前言
    二、释题目
    三、释结构
    四、释现地研究五步骤
    五、现地研究散说
    六、小结
    第二章 如是我闻——指物写实与依诗求证
    一、前言
    二、「写实」是「古诗系统」诗篇的内在需求
    三、景物写实的证据运用方法
    四、事物写实的证据运用方法
    五、小结
    第三章 必要工具——谈GPS与现地研究
    一、前言
    二、GPS的使用方法
    三、由四大价值看GPS应用的必要
    四、小结
    第四章 人在驿路——孙樵〈兴元新路记〉的GPS验证
    一、前言
    二、孙樵原文与研究方法
    三、二十四孔阁晋碑的今昔及其定位作用
    四、从扶风县至五里岭驿程的现地验证
    五、下五里岭至青松驿驿程的现地检验
    六、小结 
    第五章 现地看诗——白居易〈初出蓝田路作〉之真实相
    一、前言
    二、释题目
    三、停骖问前路,路在秋云里
    四、苍苍县南道,去途从此始
    五、绝顶忽上盘
    六、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起
    七、朝经韩公坡
    八、夕次蓝桥水
    九、浔阳近四千
    十、始行七十里。人烦马蹄跙,劳苦已如此
    十一、小结
    第六章 辋川所居——王维终南别业与辋川庄
    一、前言
    二、辋川形势图说
    三、王维本人对谷口终南别业的指述
    四、王维本人对孟城口辋川庄的指述
    五、营建「终南别业」与购买「辋川庄」的时间
    六、小结
    第七章 仰观俯察——重读王维、裴迪《辋川集》
    一、前言
    二、《辋川集》诗篇的写成年月
    三、《辋川集》二十景所在的定位与描述
    四、小结

    第八章 传说无信——〈辋川图〉与明清方志传说
    一、前言
    二、问题之症结
    三、宋金元人藉由〈辋川图〉与《辋川集》揉成的辋川印象
    四、历代向辋谷深处寻找王维别业的得与失
    五、〈辋川图〉与《辋川集》内容的现地比较
    六、小结
    第九章 南传诗法——越南莫朝诗人阮秉谦《白云庵诗集》现地研究
    一、前言
    二、《白云庵诗集》的版本及纠谬
    三、中津月渡之GPS定位拟测及白云庵之结构
    四、白云庵诗「看山经验」的写实探析
    五、阮秉谦传记之纠谬
    六、小结
    第十章 自然真实——高丽诗人李齐贤的成都纪行诗词
    一、前言
    二、李齐贤成都行程之考察
    三、李齐贤成都纪行诗词的价值
    四、小结
    第十一章 大东舆地——柳成龙忠州三诗新读
    一、前言
    二、〈金滩路中赠景任〉一诗之讨论
    三、〈出獐项峡口望忠州〉一诗之讨论
    四、〈过弹琴台有感次朴昌世先生韵〉一诗之讨论
    五、小结
    第十二章 结论
    一、前言
    二、方法学上的结论
    三、本书八个项目的简明总结
    20、晚明王学原恶论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陈志强 着
    报 导 者:陈志强教授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主题与方向
    二、研究进路的澄清
    三、章节结构的安排
    第二章 理论渊源——论先秦与宋代儒者的过恶思想
    一、前言
    二、先秦儒者过恶思想的简述
    (一)孔子
    (二)孟子
    (三)荀子
    三、两宋儒者过恶思想的简述
    (一)周濂溪
    (二)张横渠
    (三)程明道
    (四)陆象山
    四、小结
    第三章 「意」的堕落——王阳明论「恶」之起源
    一、前言
    二、阳明论「恶」的来源
    三、阳明的去恶工夫及其「一滚」面向
    四、「人性圆融说」在善恶问题上的理论意义
    五、小结
    第四章 「念」的歧出——浙中与泰州学者「恶」的理论研究
    一、前言
    二、「念」的歧出及「知识」与过恶的关系
    三、当下自反的去恶工夫
    四、小结
    第五章 知见空言——罗念庵论「学者」之「过」
    一、前言
    二、「学者」知见空言之「过」
    三、针对「学者」之「过」的去欲工夫
    四、小结
    第六章 集大成者——刘蕺山对「恶」的议题的总结
    一、前言
    二、阳明与蕺山过恶思想的理论关联
    三、《人谱》及其对「恶」的议题的总结
    (一)〈人谱正篇〉
    (二)〈人谱续篇二〉
    (三)〈人谱续篇三〉
    四、小结
    总结
    21、国史馆现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经国(一套两册)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国史馆现藏总统副总统档案目录——蒋经国》编辑委员会 编着
    报 导 者: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蒋经国先生曾任中华民国第六、七两任总统,任期内推动一连串自由化改革措施,如废除戒严令,解除党禁、报禁,开放大陆探亲等,为今日台湾地区的政治民主奠定基础。
    国史馆所藏蒋经国总统文物包含文件、照片及器物,本套书即收录当中的「文件」系列档案目录共1万6千余件,分为忠勤档案、党政军文卷、接待宾客、行谊剪辑与大事纪、专著手札与讲词等5个副系列,涵盖年代为1924年至1990年。期望透过档案目录的出版与档案图像的公开,便利海内外研究者的运用,不仅提高档案史料的信实基础,更加强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22、朝贡贸易与仗剑经商:全球经济视角下的明清外贸政策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作  者:骆昭东 着
    内容简介:
    前言
    第一章 大航海时代欧洲国家海洋贸易扩张和明代朝贡贸易体系建立的比较
    第一节 欧洲国家的海上贸易扩张
    第二节 明政府构筑以中国为核心的朝贡贸易圈
    第三节 中西贸易政策比较
    第二章 中西初遇:明末清初西方商人的到来与明清政府的应对
    第一节 明代后期西方商人的到来与明政府的应对
    第二节 西方商人叩关与清初的对外贸易政策
    第三章 中西贸易新阶段:清朝开海后贸易政策的调整
    第一节 中西贸易进入发展新阶段
    第二节 清朝贸易政策的调整
    第三节 十三行制度
    第四章 从国际贸易竞争的角度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第一节 明中期之前:受压制的中国民间贸易
    第二节 中西初遇:海外市场、民间贸易与中西商人关系
    第三节 中西贸易新阶段:贸易发展与商业主导权丧失
    第四节 中国商人遭到西方商人的竞争与打压
    跋
    23、战国重金属之歌:汉字与文物的故事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作  者:许进雄 着
    内容简介:
    壹·礼器与兵器——青铜不凡,国之重器
    古代冶金文明
    受到偏爱的铜器制造法
    炼铜工具与甲骨文「厚」字的关系?
    是民生用具,也是国之重器的鼎
    家家户户的大事:「彻」底把煮饭的鬲洗干净
    甲骨文中暗藏的刑法制度
    记载了武王克商史实的簋
    贵族应有的吃饭礼仪,就从「卿」字来展现
    最诚恳的待客之道,请用觥洗手
    为什么甲骨文的动物字,都窄窄长长的?
    古装剧中常出现的爵,到底该怎么使用?
    以「爵」位加之于人的含意
    与滤酒的方法有关的「莤」字
    甲骨文的「享」字,来源于豪华建筑?
    甲骨文「丧」字与采桑活动的关联
    有「温度」的甲骨字
    不得酱不食:古代的酱料瓶
    象牙的使用与象的灭绝
    象征公平公正的动物图纹
    甲骨文「戈」字与武器的进化
    中国何时开始有铁的使用?
    埋藏两千多年依然锋芒如新的宝剑:优良的锻打技术
    神秘的青铜弓型器在历史上消失的原因
    从「轭」的发明,看马车的制作
    何时开始有金银镶嵌的技术?
    贰·其他生活用具——其南笙钟,熏香自烧
    甲骨文的「监」字是指看着什么?
    从镜子的花纹来判断时尚潮流
    甲骨文的「南」字,来源于南方的钟?
    中国钟的特殊形状和它的发音方式
    跨越春秋与宋,作为历史见证之钟
    头顶火焰的人形:甲骨文「光」字的由来
    具消烟设计的精巧灯具
    「明」、「搜」、「幽」:从甲骨字形看古代照明用具之设计
    为什么王族喜欢随葬骆驼俑
    花俏美丽的带钩装饰
    金文「熏」字与塑造仙乡景象的博山炉
    甲骨文「冓」字为什么被当作交接联系的代表?
    参·权位与信物——玉六器,礼四方
    家家户户必备的时间测量工具
    从甲骨文的「取」字,看古代的军事习惯
    甲骨文「凤」字跟古代语言的关系
    黄帝为什么叫「黄」帝
    象征统治者端庄优渥的「璜」
    见剑如见我:代表贵族身份的宝剑
    在墓中放入玉石做的马,是想骑着去哪里?
    象征转化新生的玉蝉
    佩戴玉佩,就可以长生不老?
    肆·占卜与预知——不敢暴虎,不敢冯河
    神秘的骨占卜,只出过一次错?
    对「龟」的崇敬,和龟甲占卜的兴起
    「戏」字的由来与打虎表演
    伍·同场加映
    骑马上天:对星空的浪漫想象
    只有豪宅才用得起的陶瓦
    古代玻璃的使用
    自古就贵重无比的黄金
    24、视觉、性别与权力:从刘吶鸥、穆时英到张爱玲的小说想象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联经出版公司
    作  者:梁慕灵 着
    内容简介:
    第一章 想象中国的另一种方法
    辑一
    第二章 混种文化翻译者的凝视——刘吶鸥对殖民主义文学的引入和转化
    第三章 由翻译到「模拟」——刘吶鸥、穆时英和张爱玲小说的「视觉性」
    第四章 刘吶鸥、穆时英和张爱玲小说「电影可视化表述」的确立、本土化与改造
    第五章 性别观看与殖民观看——从穆时英到张爱玲小说的「视觉性」变化
    辑二
    第六章 从「讲故事」到「小说」——张爱玲小说中的记忆转化
    第七章 「反媚俗」——张爱玲电影剧作对通俗剧模式的超越
    第八章 他者·认同·记忆——张爱玲的香港书写
    第九章 张爱玲的离散意识与后期小说风格
    第十章 张爱玲后期作品中的女性离散者自我论述
    第十一章 终章
    25、东莱新村的历史与人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巨流图书公司
    作  者:李文环、周秀慧 着
    内容简介:
    左营东莱新村泛指左营旧城北门内夹杂于义民巷和旧城巷一带的住户群,东有龟山构成天然边界,北边和西侧紧紧捱着旧城城墙,西南处与东自助新村交错。这是一处由自然山丘和历史古迹合围而成的村落,初次造访的人,通常会为其所带有的历史空间分量而感染一份特殊的氛围。
    特殊人群在特别的历史空间所建立的村落,势必有其某种的时代意义,他们来台的历程以及在台发展的故事不应该被埋没。在此理念之下,本书试图在「空间与人」的观照面下,探讨村落变迁与人群的故事和文化。
    作者简介
    李文环,高雄市大寮区人,国立成功大学历史学系文学博士,目前任教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致力台湾文化资产及地方文史之研究。过去五年作品有:《糖铁旗尾线的历史变迁与遗产》、《港都首部曲 哈玛星》、《一本就懂的台湾民俗等三本专书,以及〈日治时期安平港对外贸易之分析〉、〈蚵寮移民与哈玛星代天宫之关系研究〉、〈安平移民庙:高雄市哈玛星文龙宫之研究〉、〈高雄港港史馆历史变迁之研究〉、〈日治时期高雄市「哈玛星」的移民与产业—以户籍数据为主的讨论〉等数篇论文。
    周秀慧,台中市人,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台湾历史文化及语言研究所硕士。
    26、大清帝国与中华的混迷:现代东亚如何处理内亚帝国的遗产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台北:八旗文化
    作  者:平野聪 着,林琪祯 翻译
    内容简介:
    序章 「东亚」的疑点
    ◎黄帝纪元与神武纪元间的漫射
    ◎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逆流
    ◎「东亚」是不证自明的概念吗?
    第一章 从华夷思想到大明帝国
    ◎「万里长城」的存在意义
    ◎何谓华夷思想?
    ◎中华帝国——明的朝贡贸易系统
    第二章 内亚帝国
    ◎大清的兴起
    ◎明的瓦解与清迁都北京
    ◎前所未有的版图与藏传佛教
    第三章 盛世下的隐忧
    ◎雍正皇帝的苦恼
    ◎批判歧视的《大义觉迷录》
    ◎逐渐崩解的骄傲
    第四章 彷徨的儒学家与神圣的武力
    ◎笼罩布达拉宫的巨影
    ◎蜕变为经世儒学
    第五章 圆明园的启示录
    ◎东西文明的相遇
    ◎英国的亚洲政策与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曲折
    ◎洋务运动时代
    ◎近代东亚史的序幕
    第六章 通往春帆楼的荆棘道路
    ◎走在近代史的伤口上
    ◎「适应」万国公法
    ◎未知国家「日本」的出现
    ◎清法俄的情势紧张与曾纪泽的国家主权论
    ◎朝鲜问题与甲午战争的酝酿
    终章 未完成的清末新政
    ◎自强的波澜
    ◎义和团事件与日俄战争的冲击
    ◎瓦解
    27、以弃绝致解脱——耆那教经典诗选
    
    时  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
    作  者:Adelheid Mette 着,刘震 翻译
    内容简介:
    耆那教根植于印度早期的思想世界,直至今日仍然十分活跃。如印度其他宗教一般,耆那教也相信灵魂轮回转世说。但是该宗教给予人类一条特殊的道路——一条能脱离无尽轮回的道路,人们孤独地面对着这条十分艰辛的道路,只有极少的人能够践行始终:严苛的苦行「tapas」,得以使灵魂从物质存在的羁绊中解脱,并且引入永恒的快乐之所。
    德国著名的俗语和耆那教专家梅塔教授引经据典,为我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这一相对陌生的印度古老宗教。其创始人的生平、重要的教义和经典,皆以故事和诗歌的文学形式来展现。但愿读者们能藉由这部中译本,体会到一些原文和德语译文的优美。
    28、无尽灯:汉传佛教青年学者论坛论文集
    
    时  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法鼓文化公司
    作  者:释果镜、廖肇亨 主编
    内容简介:
    【导论】
    初发心时便成正觉(廖肇亨)
    【研究论著】
    云冈昙曜五窟图像组合分析(王友奎)
    东亚佛教交流与日本平安佛教王权的构筑——以空海为中心(李志鸿)
    中日佛教文化交流中的《法华经》——从中古时期东亚佛教仪式文本的角度出发(郭佩君)
    天台山国清寺在中日交流史上的时代意义与价值——兼论日本天台宗比叡山延历寺(范明丽)
    峨眉山诗中的「普贤圣境」与「心灵图景」——以清初至干嘉为主的讨论(黄郁晴)
    昙阳子三教形象的叙写与演变(贺晏然)
    女尼、师娘、佛头——宝卷宣讲与女性的宗教参与(苏芸若)
    莲池做会——白族女性诵经组织的意义、起源及个案观察(徐郁萦)
    29、太虚时代:多维视角下的民国佛教(1912-1949)
    
    时  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作  者:侯坤宏 着
    内容简介:
    序论
    第一辑 本尊:释太虚
    1 释太虚的「现代启示录」
    2 释太虚与《海潮音》杂志
    3 释太虚与弥勒法门
    第二辑 革命与佛教
    4 辛亥革命前夕的中国佛教
    5 辛亥革命与佛教
    第三辑 佛教与政治
    6 北伐时期的佛化运动:以唐生智、冯玉祥为主的讨论
    7 党义与佛法:国民党训政下的佛教
    8 释太虚和蒋介石:1930年代的佛教与政治
    第四辑 佛教、军事与战争
    9 军人与佛教(1912-1937)
    10 佛教与抗战(1937-1945)
    第五辑 佛教与经济
    11 寺庙维生之道:从收入面分析
    12 寺庙所需的消费:支出面之分析
    第六辑 佛教与外交
    13 佛教外交:以释太虚访问印度为例
    14 由释法舫看释太虚的世界佛教观
    结论
    30、边缘的丰饶:澳门现代文学的历史嬗变与审美建构
    
    时  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政大出版社
    作  者:张堂锜 着
    内容简介:
    前言 边缘发声:澳门文学与世界华文文学
    第一辑 澳门现代文学的传统风貌与发展轨迹
    1 澳门现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与特殊品格
    2 澳门小说「道德教化」叙事传统的形成与型态
    3 澳门女性散文的抒情传统与批判意识
    4 澳门女诗人的世代书写:以懿灵、林玉凤、袁绍珊为讨论对象
    5 澳门土生葡人作家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
    第二辑 新世纪/回归以来澳门现代文学的创作趋向
    6 新世纪澳门现代文学发展的新趋向
    7 新世纪以来澳门文学中的「回归书写」
    8 浮城/我城:从澳门小说看回归后澳门形象的变与不变
    第三辑 澳门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与区域流动
    9 澳门文学的域外知音与海外传播
    10 台湾/澳门文学关系史研究体系的建构与思考
    结语:丰饶景观的发现与呈现
    31、近代日本の中国学
    
    时  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作  者:廖钦彬、高木智见 编着
    报 导 者: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序章(高木智见)
    第一章 近代日本美术史の起点と东洋史とヨーロッパ·インド学との关连——冈仓天心の『日本美术史』を中心に(林少阳)
    第二章 明治期汉文中国史书物の歴史叙述(黄东兰)
    第三章 内藤湖南の『周易』成立史研究(呉伟明)
    第四章 孟子の思想と早期湖南(高木智见)
    第五章 狩野直喜の君主政治観:儒教解釈と天皇崇拝——『御进讲録』を中心に(胡珍子)
    第六章 本田成之の中国文化「巫」起源観(林超纯)
    第七章 青木正児の儒家批判·道家称赞论(辜承尧)
    第八章 柳田国男と台湾——台湾巡礼から山人思想へ(张政远)
    第九章 田辺元から见た易の存在论——「种の论理」との连关(廖钦彬)
    编集后记(廖钦彬)
    32、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与夏王朝
    
    时  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作  者:宫本一夫 着,郭清华 翻译
    内容简介:
    本书从神话时代开始谈起,延续至进入历史时代的商朝,横跨将近两百万年。从考古现场如姜寨遗址、大汶口遗址、良渚遗址……等,带领读者解读远古中国所留下的讯息,建构中国文化形成的起源与发展,其丰富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史前社会与接之而来的商周社会非但紧密相连,影响至今。
    本书讨论到的时代,大半被区分在史前时代,不会被当成历史记述,也不会记载在文献史料上。西汉的《史记》没有记述到的伏羲、女娲等三皇事迹,到了唐代却以补写的形式,被编纂成〈三皇本纪〉。西汉初期的女娲是独立存在于图像中的,中期以后,伏羲、女娲却被组合在一起,经常同时出现在一个图像之中。当神话不再只是神话,考古学家如何根据出土的史料与遗址,分析神话背后所蕴藏的真相与价值观。
    商王朝藉由祭祀仪礼、身分秩序等象征的礼制,形成以王权为中心的宗族、氏族等社会阶级组织;同时以进贡系统为基础,建立古代国家的模式。这「东亚最早的古代国家」出现的主要契机是什么?史前时代多地域的文化发展,为何会演变成政治性地域统一的一元化的中国?而「文字」——历史时代的开端,源于什么样的需求而生?这种种的疑惑,且看考古学家如何在众多考古遗址中,慢慢拼凑出答案。
    作者宫本一夫教授,是著名的考古学家,而不是历史学家,这是本册与其他11册非常与众不同之处。史前时期没有文献数据,因此本书主要以考古挖掘的数据分析为主。宫本教授以其简朴的文笔,带领我们从器皿、农业、建筑、文化等多个面相观察史前时代人们的生活风貌与社会发展。不同于史家的记述方式,让我们开启不同的阅读体验,认识不同于以往的史前社会。
    33、中国的印度战争:世界屋脊上的冲突,亚洲两大区域强权的角力
    
    时  间:2018年9月
    出版单位:台北:马可孛罗文化公司
    作  者:Bertil Lintner 着,林玉菁 翻译
    内容简介:
    本书英文书名为「China’s India War: Collision Course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1950年代,中国与印度分别成为亚洲两大独立国家,两国间就此开展了五十年亚洲大陆地缘强权的势力竞逐。中国对于印度东北各邦少数民族独立运动的支持,英国殖民政府划下的麦克马洪线中印边界争议,以及九十年后中国欲借道缅甸取得通往印度洋的策略通道。透过政治运作、军事冲突、外交折冲,在世界屋脊的大喜马拉雅山区掀起五十年的阴谋、动荡、煽动与暴力。
    在《中国的印度战争》一书中,作者柏提尔.林纳援引近年解禁的中印战争军事情报资料,四十年间在印度东北、中国西南及缅甸北部少数民族部落区域访问好几代武装势力的第一手经验,写下大喜马拉雅山区中印斗争,以及各族群在动荡阴谋中求生存的挣扎。
    1962年的中印战争对印度是场重大挫败,不只是折损军力,国家尊严受到重大挑战,同时全世界也认定印度为挑衅者,中国仅是「防卫自家领土完整」。半世纪后,本书作者林纳透过爬梳更多机密文件、史料与访谈纪录后,将当时被认定是「边界争议」的军事冲突,重新放置在两大亚洲强权的历史与地缘政治角力脉络。
    本书不只重新定位1962年中印战争的基调,柏提尔.林纳更认为中印战争始终不单纯是一段边界争议,当时在大喜马拉雅山区掀起的国际角力,今日仍旧在缅甸北部、中印交界及印度洋区域持续演进。未来,中国与印度这两大亚洲新兴强权势必争夺亚洲甚至世界的发言权。
    作者简介
    Bertil Lintner,瑞典记者、作家与缅甸问题专家,专研亚洲局势近四十年。曾任《远东经济评论》缅甸特派员,目前为《瑞典日报》及丹麦Politiken杂志亚洲特派员。他是缅甸、印度东北区、中国及北韩关系的专家,大量作品刊登于三十多国媒体。林纳是第一位披露缅甸与北韩策略合作关系的记者。2004年柏提尔.林纳关于北韩的杰出报导,获得亚洲出版人协会奖。他在缅甸、印度东北、寮国及中国云南区域耕耘近四十年,以深入蹲点报导,爬梳区域安全、政治叛乱、族群冲突与组织犯罪之间盘根错节的脉络。报导与分析作品常见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及《亚洲时报》网络版。
    译者简介
    林玉菁,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博士班,剑桥大学印度研究硕士,政大新闻系。曾任职IFRC国际红十字与红星月会联合会美洲办公室,云门基金会,北艺大传统艺术研究中心及国内外NGO组织。现为专职口译、笔译。译有《业的尽头》、《荣耀之城伊斯坦堡》、《印度:南亚文化的霸权》等书。
    34、渔村变奏:庙宇、节日与筲箕湾地区历史 1872-2016
    
    时  间:2018年10月
    出版单位:香港:中华书局
    作  者:陈子安 着
    内容简介:
    筲箕湾——港岛东一个历史悠久的小区,早于开埠初年,即有渔民、打石工人定居于此。昔日交通不便,便曾有「英雄被困筲箕湾,不知何日到中环」的说法。
    随着急速的都市化发展,今日的筲箕湾早已成为交通便利、高楼林立的繁华商住小区。然而,该区的传统民间宗教仍然频繁,既有新庙宇落成,小区的巡游活动也依然活跃。这些庙宇和传统节诞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为什么仍然可以保留下来?
    本书的重要性在于作者透过爬梳各类原始文献,包括官方档案、庙宇碑铭、报章,以及口述采访,藉分析筲箕湾的庙宇和节庆,勾勒出筲箕湾开埠以来,急促都市化的过程中,人群组织、小区文化的延续和变迁的历史发展过程,从中探讨传统庙宇、节诞在城市发展中的兴衰与转型情况,以及水上人在当中所担当的角色与贡献。
    摘自《汉学研究通讯》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