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明德讲堂 >

《一种说法》之黄俊杰:转变命运的关键

http://www.newdu.com 2018-12-05 腾讯儒学 黄俊杰 参加讨论

    【摘要】通常我们的面对一个情境,我们的心首先生出的第一念,多半从自己出发,而不是从对方立场出发。儒家的心学,强调“转心”,就是要把第一念,转化成第二念。
    《论语·述而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孔子就以肯定的态度,来楷定我们的自我,是我们的意志方向的决定者。“我欲仁,斯仁至矣”,在孔子看来,自我是一个自由的行动主体,他是顶天立地的,他是不太能够做为他人的精神上的奴隶的。
    《论语·述而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孔子又在这个基础上肯定,世界的规范,源于自我的意志。再进一步,从孔子思想脉络发展发展出来的命题就是,世界的转化,是以自我的转化,做为基础。
    
    人是世界的主体,可以通过自我规范能动地改造世界(资料图 图源网络)
    因此修己才能以敬,修己才能安人,修己才能安百姓,因为他是一个自由的主体
    因此孔子也同时课以人的一种责任,人因为他是自由的,因此他必须为他行为的后果,承担起最后的责任。
    从孔子的对自我的这个看法,我们看到了“自由与责任”,这个现代概念,两者之间确实不可以切割,而且自由的基础,正是在于责任。
    《孟子·尽心上》
    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孔子这一种对自我的肯定,发展到了孟子讲得更好。孟子讲“仁义礼智根于心”,在孟子看来,人的一切的价值理念,仁义礼智都是源自于心。那我们可能会问儒家,那要修什么心呢?
    我想至少有两种心,是在儒家看来是非常重要。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第一个就是所谓“不忍人之心”。他说这种不忍人之心,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看到小孩子快要掉到井里,我们就会去救他。
    可是我们去救这个小孩子,并不是为了要跟他的父母交朋友,也不是为了要得到好人好事奖,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那一种“不忍心”看到别人痛苦。
    我们看到1999年,台湾中部大地震、2008年大陆四川汶川大地震、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大地震,来自台湾民间的善款,在汶川以及日本东北大地震这两个个案里面,台湾民间所捐输的善款,达到了第一名。
    可是台湾是一个经济并不富裕的社会,各行各业薪资偏低,对于在灾难中受苦的人,所表现的这种“慈心、悲心”,实在令人感动。
    它就是我讲的,儒家的“不忍人之心”在现代最典型的华人社会,台湾的民间社会得到最好的保存
    
    看到别人遭受困难,我们会以同理心去帮助他们(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为政篇》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那么第二种,是一种“感恩之心”。在儒家思想里面的家庭观,里面的“自我”是以“孝”做为他最核心的价值。
    在论语里面,孔子的弟子,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那孔子讲说,我们服侍父母的时候,那个表情最不容易。
    他说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有什么事情呢,那么晚辈就去做,有好吃的东西,长辈先吃,他说难道这样就是孝吗?
    《论语·为政篇》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又接着跟子游讲,他说现在所谓的“孝子”就是能够奉养他的父母。要像那个狗跟马,我们也都给他东西吃,他说我们养父母,跟养那个狗,差别在哪里?差在有没有“敬”!他说“不敬,何以别乎啊!”
    《论语·里仁篇》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因为“敬”所以孔子讲,“父母在,不远游”,那要去哪里,一定要告诉父母,“游必有方”。这一种“念恩之心”,是儒家要我们修的第二个大类型的心
    
    二十四孝是古代孝子的典范(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么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心”,他其实有一个共同的元素,当代西方心理学家讲的mindful awareness,我们可以翻译成“有心的觉知”,这两种心共享的平台,就是他是一种“有心的觉知”
    我想以2009年,台湾南部八八水灾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2009年,八八水灾的重灾区—嘉义地区,大部分桥梁都被冲垮了,只有少数的桥梁幸存下来。
    事后却有一个很有趣的发现,就是被冲垮的桥梁,多半是地方政府,依据政府采购法,循公正、公平、公开之原则,发包给厂商所建的桥梁,全部冲垮。少
    数存下来的那些桥梁,是谁建的呢?原来是嘉义民间行善团体,叫做嘉邑行善团,自己募款、自己买钢筋水泥、自己出劳力去盖的,通通没有被冲垮。
    这一个事情给我们非常好的一种启示,那就是工程有两种,一种是“有心的工程”,一种是“无心的工程”。这种“有心的觉知”呢,我们可以用四个英文字来加以归纳,就是“COAL”。
    儒家鼓励我们“真诚的关怀他者的生命”,这是Curiosity;儒家鼓励我们要“开放我们自我的心,才能接纳他者,这是Openess。
    儒家也强调,我们要“接纳他者的优点和他的限制”,这是Acceptance;儒家鼓励我们要用爱心,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要“用爱心来融合自我与他者”,这是Love。
    我们把四个字的第一个英文字母抽出来,就是COAL,正是当代西方心理学家,一再强调的这个方法。
    修这些心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要我们要常常练习转心。通常我们的面对一个情境,我们的心首先生出来的第一念,多半是从自己出发的,而不是从对方的立场出发的
    
    无论是朋友还是亲人,都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资料图 图源网络)
    儒家的心学,强调“转心”,就是要把第一念,转化成第二念。第二念多半是从对方出发思考,也就是体谅对方的立场,这个在儒家看来就是“恕”。
    《论语·卫灵公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是弟子问孔子说,有没有一个字,我们可以终身来践行的呢?孔子说,有啊,其恕乎!
    “恕”这个字,就是“如心”,也就是能够从他者的立场出发来思考。我们原来的心、我们刚硬的心,我们要转化成柔软的心;我们原来自利心,要转化成利他的心。
    要经过这一个“转心”,我们才能够把我们干枯的我,转化为润泽的我,我们才能把逆境,转化为顺境,把冲突转化为和谐,把怨恨转化为感恩,把斗争转化为共生共荣。
    “儒家心学”以上所讲的这种“转心”,及其重要性,对21世纪的个人乃至国际秩序,都有重大的启示
    
    黄俊杰先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主讲人简介:
    黄俊杰,现任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学术咨询委员、台湾通识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台大讲座教授兼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长。
    研究领域为东亚思想史,近年着有《东亚儒家仁学史论》、《大学之理念》、《东亚儒家人文精神》、East Asian Confucianisms:Texts in Contexts等书,多种著作被译为英、日、韩、越、德、法、西、斯洛维尼雅文出版。
    本文及视频为大爱电《一种说法》提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敬请关注腾讯儒学微信公众号“ruxue_qq”,收看更多精彩文章。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