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读经明义丨《荀子》:语言可通向真、善、美

http://www.newdu.com 2018-12-05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心灵是精神的主宰。人的意志、情欲、思想和智慧都要由这个门窗透出。因此,语言这扇窗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言像一扇窗,可以看透一个人的内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先秦时期古人已经意识到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往不可返、覆水难收的特点。
    无论是西方哲学还是先秦儒家、道家,其对待语言的思想传统具有某种意义的一致性。重言、慎言、不发伤人之言成为中西方哲学一个根深蒂固、源远流长的传统。
    在荀子看来,语言有真、善、美三个维度,可以通向真伪、善恶与美丑不同的价值论域。
    语言可通向善恶。语言可以作为道德的载体。荀子说,“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这话后来被《增广贤文》发展为更为通俗的“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语言是有温度的。善言良语如同春天般温暖,让人如坐春风,改变人的心境,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与熏陶。当别人处于困境、逆境之时,一句暖心的话,可以安慰那颗受伤的心灵,可以提供与人东山再起的动力。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资料图 图源网络)
    而恶言劣语则如同冬天般寒冷,如讽刺、挖苦会对人形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所以荀子又说“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言语可以招来祸患,行动也可以招来耻辱。言语具有化干戈为玉帛之功效,一定要谨慎地对待语言。
    语言可通向真伪。语言可以作为科学的载体。语言由于与逻辑相通,可称之为一门科学。荀子认为“君子必辩”,语言有辩明真理的作用。语言具有客观性、逻辑性与科学性。
    而有的语言虽然表面听来“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但却“足以欺惑愚众。”所以“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
    君子说话有界限,重视语言恰当性;行动有标准,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主张有专重,明确自己的立场,知道该坚持些什么。所以,“言必当理,事必当务。”言谈要符合道理,事情符合要求,才是君子所追求者。
    
    君子不徒语,语必有理;君子不虚行,行必有正(资料图 图源网络)
    辩论是语言辩明真理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人们常说,真理越辩越明。
    语言可通向美丑。语言可以作为艺术的载体,有对美的执着追求。《荀子》一书充溢着对文学审美的探求。
    如《成相》篇是对民间通俗说唱文学样式来表达政治思想的韵文。句式整齐而富有变化,以三字句、四字句与七字句为主,节节押韵。
    《赋》篇以问答的样式,主要采用四言为主的形式描述对象,运用了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启汉赋之先声。
    
    荀子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常用排比句增加气势(资料图 图源网络)
    正因为语言通向真伪、善恶与美丑,所以荀子说,“君子之言,涉然而精,俯然而类,差差然而齐。”君子的言论深刻而精微、中肯而有条理、错落参差而始终如一。
    于是形成了对语言进行判断的三个标准:“言有类”“言有节”“言有文”。也就是说,言语要有法度、讲真理、有文采,要将言语的道德性、科学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人才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