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修道这些事儿:人生是一场苦吗?

http://www.newdu.com 2018-12-13 腾讯道学 武当玄拙 参加讨论

    文/武当玄拙
    人生天地之间,难免要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因为这些事情总是会给人们带来不太舒服的情感体验,所以一些宗教为了教导人们向善修真,便总结出人生皆苦的教条。
    韩愈在《祭十二郎文》中写道:“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不论生前是否荣华富贵,在四大苦面前人人平等。一生辛苦付出,却逃不过自然的轮回,这难免会使人产生情志上的波动。
    认为人生是一场苦,这其实是在表达对人生之中诸多不如意之事的愤懑、对人生之中诸多痛快之事的不舍。爱恨情仇,世俗人等皆沉迷其中。
    
    武当山(资料图)
    但在道教的理解中,人生在天地之间,所有一切际遇都是大道运化的过程,凡事有生必有亡、有因必有果,这正是道生万物的过程。在修行人眼中,人间的千百种遭遇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于是又何来甘苦之说呢?
    真正的苦,并不是人生中的无常,而是人们不能在无常之中保持住自己寂然不动的真心。因为心会随着事物的生灭而动摇,所以才会让自己在爱河欲海中不断沉浮。
    道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道教是一个把入世与出世融为一体的宗教。道教认为红尘世界的是是非非本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它不会主动劝导人们放下尘俗而去求出世的逍遥。
    正相反,道教以道为教化,力图使每一个普通人都能体悟到大道无为、自然的妙旨,学会以出离于世的心态去看待世间的种种,入尘却不染尘,达到逍遥的境界。
    哪怕是在生老病死苦面前,一名真正的修道人也不会因为身遭这四大苦楚而内心凄凄,因为他知道世人一生必然逃离不了这一法则,人们所能做的便是在生时安享人间的一切美好、在行将离去的时候淡然地放开所有执着。
    不为了不能改变的事情而劳心费神,在可以种下善因的时候,用最大的努力去避免日后的恶果。这便是道教倡导人们要从当下开始修行的出发点。
    
    心为物所迁,不得自由(资料图)
    人生之苦的源头,只在于“性命”二字,这与修行之事乃是同源。言修行事,于心性上讲,就是要去除执着、贪恋;从命体上讲,就是要勤于炼养。
    人们之所以会被各种各样的爱恨情仇缠绕,是因为无法用更加通明的眼光去看待万事万物。沉迷在俗世之中,自然会被短暂的浮光遮蔽内心中的慧真。
    修行,就是要调养出一颗慈爱万物的心性,明白人生中的一切际遇都是修真的阶梯。心怀美好,才能从卑微的人生中看得到更大的希望。修行,就是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世界。
    我们现在正在遭遇着的一切,不论是幸福还是苦难,都是在为日后更进一步的修行筑基。要怀着一颗淡然的心去面对所有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哪怕是在变化无常中也可以找到恒常不变的所在。所谓无常,只不过是人们所感知到的生化与幻灭;而恒常,则是认为生灭本来就是人生的真相。我们何必因为求不得而烦忧呢?
    所以,修行中的性命事必然强调要保持住心中的淡然,你以什么样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决定着你身边的世界将会展现出什么样的情态。缘聚缘散,终究是自己的因果。
    那些为了自己一时的放不下而使情志沉溺于欲海之中的人们,终将成为世间最大的愚痴。
    
    道法自然(资料图)
    言修道,是在给予人们一把斩断万千烦扰的慧剑。此剑出于各自本心,心有染着,自然不得清静,心中无尘,便又何惧外界风波!
    道教修行固然在告诫人们看淡世间花开花落,但并不是要人采取消极的人生态度。修道者能够看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明白当下之“苦”皆由前世所种之“因”,所以才更加注重修持的意义,避免因此时的欲求而造成日后的萦缠之苦。
    这一点,在道教对命体的炼养上体现地尤为突出。道教向来重生,认为生命当属世间最珍贵之物。为了保养身体元和,道门先祖提出了多种炼养功法,意在使人们避免遭受病殃之苦。
    道教强调无为,是在告诉众生在面对人生的困顿时,可以保持不强其所难的态度,也即南华真人所谓“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素”的态度。道教之有为,在于通过当下积极的努力而使生存与生活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得之在我,失之亦在我。明白了“我”才是一切烦恼产生的泉源之后,才会明白修行中的去欲、去执和去我的过程究竟是在修什么。
    
    去除执念,回复真性(资料图)
    当一切外在都不会对本心产生影响,达到“视之不见,听之不闻”的冥然状态的时候,修道者自然可以参悟到道之本然。“我”是这场人生修行中最为关键的所在。
    道教从来不认为人生是一场痛苦的旅程。不论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还是略有坎坷的人生,其本身并没有好与不好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在于作为生活主体的你是否能从现有的生活中感知到生存的价值意义。
    因此,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给生活多一点积极的因素,用真切的行动去改变生活,最终你将得到出离苦难的大光明。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武当玄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