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炎玉 近日,忽然听说了一个叫做“国际孤独等级表”的东西,上面写的“孤独”,并不是真正的孤独,只能说是独处。 《国际孤独等级表》(资料图 图源网络) 刘震云曾在《一句顶一万句》中说:“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孤独和独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前者是孤立无援的哀怨,后者是心如止水的沉思。所以,不要自怨自艾,其实我们更多时候都是独处;不要妄自菲薄,我们能够将孤独都变成独处。 独处是一种强大的能力,是一种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才拥有的能力。 《礼记·中庸》载:“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是指道德高尚的人,是儒家推崇的最高人格典范。 那么,问题来了。君子不是“德者无敌”吗?为什么《礼记》还要强调“君子慎独”呢?难道“独”是君子都摆不平的吗? 是的。原因有二:其一,你是否能够忍受独处;其二,你如何对待独处。 独处别有一番心情,静下心与自己交流(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些人会将独处和无聊、煎熬、生不如死、度日如年等消极怠工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甚至同等看待。当然了,也会有所谓的“杠精”予以反驳:我不无聊,我有手机;然后下一句就是:无聊的时候我就玩手机。——还是无聊嘛! 很多人抱怨自己内心不够强大,受不了刺激,经不起打击。想要转变,不如先从独处开始。 不一定非要“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去看一场电影,静静体会它的意义;去吃一顿美食,静静咀嚼它的精华。如果你能忍受独处,而且不会无聊,起码在你被别人冷落的时候,不会觉得自己“冷”,依然保持自己的节奏。 独处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是一种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品味的享受。 在我看来,唐朝的李白和宋朝的苏轼,是最能也最会享受这种美好的人。 诗人的独处,让诗句更有哲思(资料图 图源网络) 李白喜欢交友,孟浩然、王昌龄、杜甫、贺知章、高适,等等,都是他的至交好友;同时他也很享受独处。 一个人的时候,他还是照样的喝酒、照样的吟诗、照样的热爱生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生命中所有的美好,他一个人就占了一半。 苏轼爱热闹,爱独行;爱欢闹,爱静思……若要问他到底爱什么,其实不过也只有两样东西——这也爱,那也爱。热闹因他而变得深厚,独行因他而更有意义。 半夜家里没人开门,苏轼便会独自来到江边,回忆自己的过去,“此身非我有”;畅想自己的未来,“沧海寄余生”。寓居黄州定慧院,与孤鸿为伴,“拣尽寒枝不肯栖”,更不屑与人为伍。 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细水长流,也是岁月静好。不要因为什么“孤独等级”而自怜自伤,更不要因此而心乱如麻,急切地去寻找另一个拥有相同“等级”的人。 不必急于去找另一个孤独的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乱花渐欲迷人眼,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你才会看到一些在人前看不到的东西——不是鬼,而是心。 学会倾听心灵的声音,人的一生才会更有深度;珍惜并享受独处的时间,生活的点滴才会成为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