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修道这些事儿:道长,您说要慈爱众生,是不是就不能考虑自己了?

http://www.newdu.com 2018-12-28 腾讯道学 武当玄拙 参加讨论

    文/武当玄拙
    修行是什么、道应该怎么修?这是很多初学道者心中都会有的疑惑。宗教在满足一部分人自我清修的需求的同时,也必然要肩负起作为社会组织一员的基本责任,即济度人天。
    这是道教对入世与出世思想的平衡。很多世俗人不明白宗教度世的苦心,在他们看来,既然是清修道人就应该言谈只涉修行之理,若是再去做积极入世的讨论,难免会扰乱这颗清静心。
    
    武当山(资料图)
    这其实只是对“清静”之理的表层解读,并且,若把清修与度人割裂去谈,也会使宗教失去大众信仰的根基。
    相比起名利争杀的社会环境,宗教作为“旁观者”,往往更能够看清楚人们竞相追逐的本质是什么。在道教的历史上不乏对人生本相提出哲思的先圣,其所言所行均是在劝导人们要以清静为本。
    如邱祖在历史上曾经两次面见帝王并回答如何修真的疑问,在对答金世宗时告以“持盈守成”之诫,在对答成吉思汗时又告“以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的道理,其言必称清静之理。
    然而,邱祖对帝王的劝导并非是让其放弃王位而入深山修道,每个人生在世上都是有使命的,我们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完成这一使命,这是针对不同的人所设计的不同修真模式。
    
    丘处机(资料图)
    真正的清静,在于你既敢于担当起本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不产生抱怨和嫉恨心理,同时也不会艳羡他人的修行方式,可以从过往经历中找到符合自己的人生法则。当你可以安然地对待人生中的一切遭遇的时候,就是达到了常清常静的境界。
    生在尘世的普通人,求的是人生之中的平和处顺;生在方外的修道士,求的是对百年生死的至大超越。这可看作是入世与出世的典型表达,二者虽然在方式上有大不同,但若能安于各自的生活方式,便皆可以称为修行。
    不论是对入世人生的追求,还是对方外超越的向往,若总是羡慕他人的生活,而不愿意把本心放到自己的生活当下,便永不能得清静之心。遗憾的是,这也正是当下众生百相中最常见到的背道情境。
    既然说宗教具有度人的社会责任,那么把臻达清静的修行之理告诫给众生,也就成为身着三宝衣的道人们的修行使命。你以烦恼心去看待自己的修行使命,也就只能修证出无边的困扰。
    
    修行,每个人都在路上(资料图)
    道教虽然强调自度,却并没有把度人当作是与己无关之事。
    众生都在修证,自我清修之安宁与度化他人之烦恼是相互辨证、互为根基的,这恰是使各自修行都能够更加精进的前提。道教以自度度人为修真的理念,度人恰恰便是自度的最佳法门之一。在度化众生的过程中,使自我本心更加澄澈了悟,这正是见得了修行本真。
    然而,又有信众会问,道教以度人为宗教的社会责任,要求修道者具备慈爱众生的心,但若心中只念及度化他人,是不是就不能产生为自我考虑的私心了?
    这一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修行,是为了使每一个人都能实现与道合真,这其中既包括修行人要去度化的众生,更包括修真者本人。对自我的慈爱,是对众生慈悲的缘起。
    人们之所以会对修道之自度度人的理念产生误解,大概是因为大家惯常以二分法的方式去思考问题,从根本上把“自度”与“度人”当成两个完全相背离的行为理念去理解。而这一点,恰恰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认知方式。
    在以道家和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中,二者都致力于强调“致中和”。儒家言“中和”,是要达到不偏不执而取其中的境界;道家言“中和”,是期望人们以符合天地自然基本法则的方式去认识世界。
    此二者,儒家立足于对人间伦理的解读,道家立足于对人与自然的探讨,可谓一体两面。在“中和”的理念下,中国人认知事物的方式也就有了两条基本法则:其一为不偏执,其二为合自然。
    
    保持一颗清净心(资料图)
    由此观之,修行所言自度度人之理也并非是对二者的割裂,其实是更强调“度”字,既要度人,又要度己。所以道教修行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说,而是强调每一个生在红尘中的人们——不论是世间普通人,还是世外修道人,都是正在修行路上的人。
    倘若能够取得自度与度人的中和之态,也就能找到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平衡点。如此又何必去执着究竟是度人重要、还是自度重要这一毫无意义的论辩呢?
    真正的修行并不在于能从机辩上占得多少锋芒,而是在于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做出多少真功实行。他人看你究竟为是还是为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可以在日常的修证中找到平和的自己,并且能以此行感化众生痴迷的心。若自我与众生皆证为一,那便是道果结就的良辰之时。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武当玄拙。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