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虚道人 道教上嗣炎黄,道祖留世五千真文并以“道”为天下之教,再经祖天师一系开宗立派而使道教之名广布天下,历朝历代不乏崇玄修真高士。因诸位先祖修行法门有所不同,当下道教可分为全真、正一两大派系。 单从外在形式上看,正一道与世俗联系更加紧密,全真道的清修生活则具备更多的出世色彩。也正因为这一点,很多人对全真道总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这一讲求出世和自我修炼的教派本应该不染人间烟霞,所以大众看到有全真道人常在世间奔走时,总是会产生一丝诧异。 世人之所以会对全真道人形成如此看法,与艺术作品中对世外隐者的美好想象密不可分。道教崇尚逍遥,全真道人身上所具有的与世无争、恬淡自然的风骨为人们超越人生困顿提供了一种寄托。 世人心中的道人形象往往是出尘离世的(资料图) 诚然,认为道教应该以清静修炼为主,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要想全面了解全真道的修真大义,还需要从人生追求、修真态度和普度情怀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解读: 其一,所谓道人,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论其是否修道,都应该明白自己的人生追求是什么。全其本真,可看作是全真道人的人生追求。 道教素来以得道成仙为终极修行目标,以重阳祖师为首的全真道教对成仙理想进行了新的解说,《重阳立教十五论》中提到“离凡世者,非身离也,言心地也。” 并非人人都可以修炼至肉体飞升的境界,但只要能在滚滚红尘之中做一个居尘而不染尘的人,就是实现了对现世人生的超越。 道教修行不应该只着眼于人生百年之后的功德果报,而是更应该着眼于当下的、具体的功行,从所历经的世事的千锤百炼中煅养出坚贞不渝的道心。 道教认为,我们可以接触到的一切事和物都是含有道性的,道在万物之中,所以修道并非是脱离物质的基础而单纯谈论精神的超越。全真道素以苦修、离尘为修行方式,通过这一特殊的修行方式,其表达的是对一切有形皆是短暂与虚妄的隐喻。 修道须破除妄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资料图) 邱祖曾说:“道涵天地,神统百形,生灭者形也,无生灭者性也、神也。有形者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示终。”祖师直言有形肉体终将毁灭,修道并非执着于万物的生灭,而是能够以超越的视角看到规律所在。 在至道之下,不为拥有而欣喜,不为失去而伤悲,因为一切有、一切无的轮换交替本就是道的自然体现,能以平常心去看待人生之中的有无相生,也就明白了道的根底是什么。重阳祖师又言:“是这真性不乱,万缘不挂,无去无来,此是长生不死也。” 世间俗人总被欲望迷惑。只有能全其真性者,才能破除妄念遮蔽,既不做欲求的奴隶,同时又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际遇,真正达到“一志超然不外求,万事俱忘常内顾”的达观真境。 其二,既言人生修行的最大目标是全其真性,那么修真的法门是什么呢?修真的法门就是要以清静为一切的根本,以恬淡无为作为行事的具体法则,做到这些才能葆养出道人独有的仙家风骨。 清静恬淡、无为自然、少私寡欲等修真理念并非全真道独创,《道德经》中早有“清静为天下正”的语句,道门另一无上经典《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更是把“清静”作为修行的根本宗旨。 物外无道,道外无物,道在物中(资料图) 只不过相比起其他宗派,全真道人以苦修、离尘等等方式把修行的主旨发挥到了极致而已。重阳祖师曾言,要把“气财色酒,一齐隳逐”,认为世间人们之所以无法达到真清真静的境界,皆是因为身处七情六欲之中。 谭处端有劝世诗一首,曰:“人被欲情染,情生神气伤。人还情欲断,步步履仙乡。”全真道人所做的一切行持,皆是希望能够打破人生欲望的桎梏,从而得到一性真灵的自由解放。 与此同时,全真道并不提倡人人都以出家修行为上,对世间百姓的教化以敛情去欲为主。丘祖曾说,出家修行的道人可以“恶衣恶食,不积财”,但在家修道之士必然免不了一些人情往来,唯以凡事“不宜过度”为基本原则。 针对各自的身份特征,分别教以清静身心的不同法门,在此层面上看,自度与度人的理念在本质上是相通为一的,这就为全真道的济世情怀奠定了根基。 其三,全真道人多是离尘修行,这与其教派本身所具有的普度人天的宗教理想并不冲突。自度,是针对修真者个人而言的修行目标;度人,是针对宗教团体而言的社会责任。 脱离济度的主题而谈自修,无异于缘木求鱼,终不可得。若没有自度基础而妄谈度人,亦将有可能将他人引向歧路。 心中喜乐长存(资料图) 全真道倡导修道者应该有真功实行,认为人们唯有在世间做出具体的功行,才能为升仙得道打下根基。功行又分内功和外行,内功是对心性和丹功的修炼,外行则体现为行道济世。 时至今日,道人仍惯以“慈悲”二字作为与人相见时的敬语,其中含有的真意便与重阳祖师在《玉花社疏》中引晋真人之言相契合,其曰:“若要真行者,须要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或化善人入道修行。 所为之事,先人后己,与万物无私,乃真行也。若人修行养命,先须积行累功。有功无行,道果难成;功行两全,是谓真人。” 祖师又常常教导人们要时常怀有恻隐之心,见人所哀如己之哀,见人有过如己之过。又如邱祖西行止杀的传奇事,进一步使全真道人的度人理想上升到普济人天的度世情怀。 从表层上看,全真道以慈爱与悲悯的形象来度世人出离苦海,内在上仍然不离对自身功行的累积。以自度之理去教化世人,以度人之功做自我修证的法门,二者虽名异,却是道同。 若能把全真道自度且度人、度人更自度的宗旨内化成自我修行的真功行,那么大罗天界的逍遥理想也就指日可待了。 (编辑:见石)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