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道诚 春节期间一派喜庆气氛,亲戚好友欢聚一桌,免不了要喝点酒。酒酣耳热之余,让我们不妨聊一聊关于“酒”的故事。 小酌怡情,喝酒助兴(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鼻祖、行业守护神,酒业也不例外。我国传说的酒神有两位,一位名叫仪狄,据说是曲药酿酒术的发明人, 一位名叫杜康,据说是秫酒酿酒术的发明人。 “春清漂酒,康狄所营,应化则变,感气而成。” 中国人的酿酒工艺是非常早、也是非常讲究的。曾经专门把用发霉的谷物酿制的酒和用发芽的谷物酿制的酒分开,分别称为酒和醴。“若作酒醴,尔惟曲蘖。” 后来觉得用发芽谷物酿酒效率不高,将其淘汰,专注发展中国的“曲酒”。制曲方式和酿造技术流传到多国,被誉为“第五大发明”。 制作中对各种工具、材料、环节也都有严格的要求。《礼记·月令》:“秫稻必齐,曲蘖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酒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文化符号,是承载着人们许多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情感交流、人生感悟的一个特殊载体。 古人以酒会友,友谊在推杯换盏中更加深厚(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逐渐有了杜康、欢伯、杯中物、壶觞、醍醐、浮蚁、忘忧物、般若汤、清圣、浊贤等各种各样的别称。 在百姓家庭中,酒是用来医用或庆贺或沟通或消遣的日常用品,就像柴米油盐姜醋茶一样。 例如古人经常提到的屠苏酒、椒柏酒。“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 饮用屠苏酒、椒柏酒,除了庆贺新年、寓意吉祥长寿之外,因为其用屠苏草、椒实、柏叶等中药泡成,所以还有驱邪、解毒、辟疫、辟瘴作用。药王孙思邈:“饮屠苏,岁旦辟疫气,不染瘟疫及伤寒。” 在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那里,酒更是用来展示心志、表达观点、抒发情怀的一种重要表达道具。 不同追求的人有不同的表达主题,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资料图 图源网络)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作为政治人物兼诗人的曹操,唱起慷慨豪迈的《短歌行》,感叹人生苦短,抒发渴望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惟酒无量,不及乱。” 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喝酒,却是经常反省自己:“我有因为喝酒耽误过事吗?”强调以不神志昏迷错乱为限,把握好适度原则,反映出严于律己、三省吾身、不为外物所困的伟大精神。 在不同的节日处境中,触景生情,人们抒发的情感也不相同。《客中守岁》:“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外地艰苦的环境中过年,怀念家乡之情溢于诗中。 梁代诗人徐君倩和家人一起守岁,写下了浓厚的亲情,《共内人夜坐守岁》:“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同样是喝酒,不同性格的人表达情怀,也反映了不同的个性特点。“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诗圣杜甫看花喝酒,想到漫长的严冬过去,春天来临,认为春天和花朵很值得珍惜,但是看到花瓣飘飞,感觉春光很快过去,不禁有了愁怀,在克制中有着令人动容的感染力量。 熬过冬天便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了(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仙李白与友人喝酒,同样是对时光易逝的抒怀,却哀而不伤,悲而能壮,带着乐观与自信,把情感和信念抒发得势不可挡,淋漓尽致。 最后提醒读者一句:春节举杯欢庆,为叙团聚之情;不管喝多喝少,千万不可酒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