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止水 如今,年轻人会将三八妇女节的前一日,即三月七日称作“女生节”、“女神节”,男生通常在这一天会对心仪的女生的表达关爱。本文围绕“仙女下凡”,从“凡”的造字结构开始,结合民间神话故事中的“七仙女”、《镜花缘》中的“百花仙子”来看中国式的奇幻故事——“仙女下凡”。 七仙女(资料图) 仙女下凡 凡(资料图) 我们常说的“下凡”中的“凡”,甲骨文里是一个四个柄的夯具,也就是木桩。后来引申为“总计”、“皆”、“全”等意思。《前汉·扬雄传》中有:“请略举凡。”《注》师古曰:“凡,大指也。”在农业社会,使用“凡”这样的农具较为常见,而一起使用这四柄的农具是要喊号子的,称作“同”,成语有“以后同声”。词语“凡人”,是相对神仙而言,也指平凡的人。《书·君陈》中有:“凡人未见圣,若不克见;既见圣,亦不克由圣。” 朝元仙杖图(资料图) “仙女”一词,不见于先秦时期古籍,汉代以后常见。《云笈七签》中有“天老为丞相,故敕之往六宫问说起居六玄女也,六宫主亦各遣仙女乘鹤蹻诣帝君修敬。”《艺文类聚》中有:“《十洲记》曰:青丘山上有紫宫,天真仙女,多游于此。又曰:方丈山上有琉璃宫。”《七修类稿·卷二十四辩证类》中有:“按明皇游月中,见仙女素衣奏乐极妙,记其音,归而制之。” 在杜光庭在《天坛王屋山圣迹序》里,“仙女”还指代“西王母”:“中有仙女一人,衣黄裳,戴金冠,隐隐而至。左右侍从有仙童一人,谓帝曰:‘此西王母也。’...复遣仙女宋妙英歌《万年长生》之曲。歌罢,母赐帝茹芝数枚,食之不饥不渴。又赐修真七昧之书。授讫,母冲天而去。” 牛郎与织女(资料图) “仙女下凡”,有一种故事结构是:本为天上的仙女,来到人间感受世间的疾苦冷暖,体会七情六欲。民间故事常以“凡夫与仙女”间的爱情故事进行展开,如我们熟知的牛郎织女、董永与七仙女。 七仙女 “七”这个数字,在中国人心里很特殊。道教经典中常有带“七”的词,比如《云笈七签》中有“七魂”之名:“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皇庭内景经》中有“七液”:“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流冲润庐间。” 86版《西游记》七仙女(资料图) 七仙女,可表七个仙女。《西游记》中的“七仙女”在蟠桃园中与大圣有段对话。我们在这些对话里看出七仙女的耿直与善良:“大圣笑道:‘可请我么?’仙女说:‘不曾听得说。’大圣道:‘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尊席,有何不可?’仙女道:‘此是上会会规,今会不知如何。’”这里也引出了后面的剧情。我们试想,如果此时孙悟空遇到的是诸如太白金星,或者一个稍微世故的人,就不会这么直白的回答。很明显,这是作者的巧思。 天仙配(资料图) 七仙女,也表排行第七。《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是黄梅戏的保留剧种。故事围绕了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展开,体现了民风的淳朴。董永的故事,早在汉代就有流传。在曹植的《灵芝篇》中写有:“董永遭家贫,父老无财遗。举假以供养,佣作致甘肥。责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干宝的《搜神记》中有:“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中国人重视孝道,民间艺人以爱情故事为内容,借助戏曲这一艺术形式,使得富有精神内涵的中国好故事可以传颂至今。 百花仙子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百回长篇小说,其文带有浪漫主义及奇幻色彩,其中构建了一个名为“百花仙子”的角色。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镜花缘》(资料图) 在第一回《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赐芳筵》中有描写:“且说天下名山,除王母所住昆仑之外,海岛中有三座名山:一名蓬莱,二名方丈,三名瀛洲...内中单讲蓬莱山有个薄命岩,岩上有个红颜洞,洞内有位仙姑,总司天下名花,乃群芳之主,名百花仙子,在此修行多年。”百花仙子的职责,为群芳之主,总管天下名花。后面的故事,都是在其“任昕部下,呈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而被贬下凡的故事情节之上展开的。 此外,还有一个与仙女有关的故事——“天女散花”,这里没有称“仙女”,而是“天女”。梅兰芳先生曾对这个故事有非常唯美的演绎,成为了京剧经典剧目。 在民间传统里,每一个“仙女下凡”的故事都承载着中国人对美、对生活的思考,充满浪漫主义精神。对于现代人而言,“仙女”是称赞一位女性的气质脱俗、与众不同时的用语。当然,要想拥有“仙女”般的气质其实也不难,唯有做到心中的宁静。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