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春分:昼夜平分 燕燕于飞

http://www.newdu.com 2019-03-15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每年阳历的3月20或21日,为春分,有“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三候。古人十分重视这一天,民间有祭日、开冰的习俗。
    
    春分(资料图)
    昼夜平分
    分,本字为“八”,甲骨文表切分。
    
    分(资料图)
    《易·系辞》中有:“物以群分”。春分的意思,《遵生八笺》引《孝经纬》中有:“后十五日,斗指卯,为春分。分者,半也,当九十日之半也,故谓之分。”
    斗,即斗柄,古人按照北斗星的“勺柄”的方位指向来与“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相对应。“卯”,《说文解字》解释为“冒也”。二月仲春时节,植物冒出,很形象。分,即九十天的一半。《明史·历一》中有:“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这一天,昼夜等长。
    
    昼夜长短变化(资料图)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昼夜时长的变化规律,即“春分前秋分后,加夜减昼;春分后秋分前,加昼减夜。”此时,人们出门与人交往。《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出门交有功,不失也。”郑玄曰:“震为大涂,又为日门。当春分,阴阳之所交也。是臣出君门,与四方贤人交有成功之象也。”
    春分三候
    一候,玄鸟至。玄鸟,即燕子。玄,即黑色。《白虎通》中有:“玄鸟氏,司分者也。玄鸟,燕也,以春分来,秋分去。”燕,《说文解字》解释为:“燕,玄鸟也。”郭璞曾言:“《诗》云‘燕燕于飞’,一名玄鸟,齐人呼鳦。”
    
    燕子(资料图)
    中国古代有“玄鸟生商”的传说,说的是殷商的祖先为玄鸟。《诗经·商颂·玄鸟》中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史记·殷本记》也有:“殷契、母曰简狄,有绒氐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随其卵,简狄取而吞之,因孕生契。”
    二候,雷乃发声。雷,是阴阳相冲产生的声音。蔡邕曾言:“季冬雷在地下,则雉应而雊。孟春动於地之上,则蛰虫应而振出。”《七修内稿·天地类》中有:”阴阳相薄为雷,至此,四阳渐盛,犹有阴焉,则相薄乃发声矣;乃者,<韵会>曰:‘象气出之难也。’注疏曰:‘发,犹出也。’”
    
    雷火炼金殿(资料图)
    三候,始电。电,《说文解字》解释为:“阴阳激燿也。从雨,从申。”《易》中有:“雷电合而章。”
    《七修类稿》中解释“始电”为:“盖盛夏无雷之时,电亦有之,可见矣。电是阳光,阳微则光不见,此月阳气渐盛,以击於阴,其光乃见,故云‘始电’。”
    
    闪电(资料图)
    祭日开冰
    在古代,皇家在这天祭日。《燕京岁时记》中有“春分前后,官中祠庙皆有大臣致祭,世家大族亦于是日致祭宗祠,秋分亦然。”
    《宋书·礼一》中有:“天子以春分朝日于东,秋分夕月于西,今正月,非其时也。帝郊泰畤,平旦出竹宫东向揖日,其夕西向揖月。此为即用郊日,不俟二分也。”意思是春分、秋分两分日,皇家分别祭日、祭月。
    
    北京朝日坛平面图(资料图)
    古人的祭祀,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各有不同。《新唐书·志第一》中有:“春分,朝日于东郊;秋分,夕月于西郊;夏至,祭地祇于方丘;孟冬,祭神州、地祇于北郊;仲春、仲秋上戊,祭于太社;立春、立夏、季夏之土王、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孟春、孟夏、孟秋、孟冬、腊,享于太庙;孟春吉亥,享先农,遂以耕籍。”
    古代,民间在春分前后还有“开冰”的习俗。“开冰”是相对于“藏冰”而设,这一习俗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国风·豳风·七月》中有一句:“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古代运冰(资料图)
    豳,即豳地,在现今陕西境内。冬季凿冰,仲春时间开冰。此制,在隋唐时期也十分盛行:“隋以季冬藏冰,仲春开冰...唐制,先立春三日...祭讫,凿冰万段,方三尺、厚尺五寸而藏之。仲春开冰,祭如藏礼,依以桃弧、棘矢,设於冰室户内之右,礼毕遂留之。”
    春分,是昼夜平分之时,随后白天会越开越长。天气在这个时候逐渐回暖,但有些地区昼夜温差较大,大家出门还是记得随时添加衣物,以防感冒。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