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清明时节:放飞风筝 放飞思念

http://www.newdu.com 2019-03-27 腾讯儒学 崔晓明 参加讨论

    文/崔晓明
    清明时节,东风解冻,沉寂了一冬的土地,又响起了放纸鸢的孩子们的脚步声。
    
    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资料图 图源网络)
    看着满天的风筝,听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人们才发觉,漫长的冬天已经走了,明媚的春季终于到了。
    清明对于大人来说,是个悲伤的节日,要祭祖,要表达对先人的哀思
    而不识愁滋味的孩子们是不管这些的,他们要踏青,要放风筝,被禁锢了一冬天的他们,早已迫不及待醉倒在春天里
    清代戏曲作家孔尚任曾经写过一首儿童放风筝的诗《燕九竹枝词》:“结伴儿童裤褶红,手提线索骂天公。人人夸你春来早,欠我风筝五丈风。”诙谐幽默的语言,使一个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呼之欲出。
    
    春风来,风筝起,家庭活动其乐融融(资料图 图源网络)
    风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春秋时期,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后来鲁班用竹子改造了风筝,在空中飞翔达三日之久。风筝一开始不是用来娱乐,而是传递信息的工具
    传说楚汉相争时,张良坐在一个巨型鹞子上飞到项羽军队上方,唱起了楚地思乡的民歌,使征人思乡,军无斗志,于是项羽大败。由此诞生了成语“四面楚歌”。
    隋唐时期,造纸业发达,人们开始用纸糊风筝,使得风筝重量减轻,放风筝已成为一项老少咸宜的活动。到了宋代,清明时节放风筝已成为一种习俗。南宋文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
    
    张良“四面楚歌”一计,靠的就是风筝(资料图 图源网络)
    小孩子放风筝是为了好玩,大人则赋予了风筝更多的意义他们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灾病写在风筝上,将风筝放上天后剪断线,意味着可以带走一年的病痛与烦恼
    有的人放风筝,是想让风筝传达对故者的怀念
    我小的时候,每当清明来临,爷爷都会亲手糊一只风筝。清明节当天,他会带上我,来到山顶。爷爷举着风筝,让我放线,很快,风筝借着呼呼的东风飞上了天,成了一个小点。我时而跟着风筝奔跑,时而欢呼雀跃。爷爷也跟我笑个不停。
    天空飘过大片的白云,爷爷就不动了,呆呆地望着云彩。我知道,爷爷又想奶奶了。
    爷爷奶奶虽然过了一辈子苦日子,但感情很好。奶奶在我出生前就去世了。从此每当天上有云彩飘过,他总会呆呆地看上老半天。因为奶奶的名字里有个云字,他是把云彩当奶奶了。
    爷爷呆呆地望了云好一阵子,才如梦初醒地喊我:“大孙女,把风筝再放高一些,你奶奶在看着咱们呢。”
    我把风筝线又放了好长一段,期待能离奶奶近一些。
    
    什么是清明?清明就是怀念曾经的陪伴(资料图 图源网络)
    如今,爷爷已去世多年,再也没人为我糊风筝,陪我放风筝了。长大后,我走过大江南北,看过潍坊风筝博物馆里造型奇特的风筝,看过天津风筝魏制作的匠心独具的风筝,可再也找不到爷爷为我糊的简陋朴素却饱含爱意的风筝了
    去年清明前夕,我跟着网上教程,自己动手糊了一只风筝,在一个白云飘飘的日子里放飞了它。我知道,爷爷奶奶从未走远,他们正坐在云端陪伴着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