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为什么你的人生 被写在别人的书里?

http://www.newdu.com 2019-04-26 腾讯儒学 子今 参加讨论

    文/子今
    张潮《幽梦影》:古今至文也,皆血泪所成。
    
    一蓑烟雨任平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那些名垂千古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血泪。
    曹雪芹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来描述创作《红楼梦》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这并非是为求情感上的慰藉而刻意做的夸张之论,观之曹公一生的经历可知其言不虚。
    他出生、成长于钟鸣鼎食之家,后父亲因罪被抄家,生活由“锦衣玉食”忽然间跌落到“家亡人散各奔腾”的境地,一变而为阶下囚。之后隐居黄叶村,所居之处“茅椽蓬牖绳床瓦灶”,贫困至极,因此愤而著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遂有《红楼梦》流传于世。
    
    这哪里是写书,写的分明是人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他跌宕的人生经历带给他的洞见,困约的处境磨练出来坚毅的心志,为这本书注入了人文的厚度与生命的深度。不惟独曹公以及《红楼梦》如此,往前追溯,还有很多伟大的名字同样因苦厄的打磨而愈发显得熠熠生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欧阳修一语道破这其中的深奥:“自古文人少达而多穷,诗穷而后工。”留下经典作品的人,大都历经过生命带来的沉郁顿挫的痛,然后才有了达观不屈的逆境重生,经典作品的背后,挺立着的是作者高贵的人性,是一颗颗高贵的灵魂在面临生命的重压时,依然能不忧、不惧、不惑。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一些暗淡无光的时刻,那时候的自己看起来像是可以走向任何一个方向,实际上却又是任何一个方向都去不了。因为经历有限,我们很容易为自己的处境感到焦虑,因为智力有限,我们很难透过现象的迷雾,看清真相。因为精力有限,我们常常缺乏披荆斩棘的决绝与勇敢。
    
    何以如此悠闲得体悟别人的人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个时候,去亲近这些历经苦难后而重生的作者,去阅读他们笔下的文字,就像是在困窘时与朋友的对话,既是在聆听他们的真挚的关怀,又是在跟他们学习如何一步步走出黑暗区,找到属于自己的光亮。
    即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未必会同样出现在我们身上,但是他们在困厄中彰显的人格魅力,或是坚忍不拔,或是睿智深邃,抑或是达观脱俗,都会给予我们力量与光芒,支撑着我们走出黑暗。
    更不用说阅读他们的文字时,词采因闪亮惊人鼓舞人心,比如苏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式的达观;思路因细密曲折让阅读者粗糙的头脑变得精致缜密,比如《荀子·解蔽》篇对人心“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式的分析。
    文章架构因雄浑庞大让阅读者的眼界不至于狭隘到如井底之蛙,比如卡西尔的《人论》,对于人类精神世界的变迁,从神话、巫术到宗教、科学、政治,娓娓道来;对普遍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让阅读者感同身受,不因自身一时的困顿而裹足不前。
    
    从书中唤出的人,便是自己(资料图 图源网络)
    比如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物在面对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时代变迁交织而成的人生问题时,一边抉择,一边获得。
    这大概就是孟子所说的与古人交朋友要“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吧?这其实也是一种磨砺自己的工夫。
    理解这些“至文”背后的血泪与不朽,对他人的不幸有同情心、同理心,也是在磨炼我们自己那颗粗糙、迟钝的心,当有一天,我们也遭此同样的境遇时,能够借助这些经典铺就而成的阶梯“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