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格物致知 >

直面自身错误 走好人生每一步

http://www.newdu.com 2019-05-07 腾讯儒学 姚海涛 参加讨论

    文/姚海涛
    现实中有人犯了错,不是坦然面对、认真改正,而是千方百计地设法隐瞒。有句话说得好,当你撒了一个谎,你就得用一千个谎来圆。出了错并不等于无法挽回,但切不可文过饰非、知错不改。否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徒增笑柄。
    
    说谎的人,终会被拆穿(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是人就会犯错,历史上的名人概莫能外。
    孔子在承认错误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澹台灭明是鲁国武城一个长相丑陋的人。当初他拜孔子为师之时,因其长相的关系,孔子对他有些偏见,认为他不会有多大出息。当这个弟子学成之后,去了南方,广招门徒,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支派。
    孔子知道后,坦承自己的失误,感叹道,“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不可以貌取人(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还有一次,孔子到武城这个地方考察。此时,孔子弟子子游正当武城宰。在考察过程中,孔子听到了音乐声传来。他微微地笑着说:“宰鸡哪里有必要使用宰牛的刀呢?”言外之意,让子游治理武城是大材小用了。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大道就会爱别人,平民百姓学习大道让他们做事就会做得更好。”孔子意识到自己的说法有问题,就赶紧对身边的弟子们纠正说:“你们记住,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前面的话是说笑话而已。”
    陈司败曾与孔子谈论起鲁昭公是否懂礼这一问题。孔子当时的观点是,昭公知礼。二人分别之后,陈司败又和巫马期论及此事时说,我听说君子无所偏私,难道孔子偏袒昭公吗?昭公从吴国娶了一位夫人。而吴和鲁同为姬姓国家,按照周礼“同姓不婚”,不能叫她吴姬,没办法只好称她为吴孟子。昭公如果懂礼,那么天下谁不懂礼呢?
    
    不学,不足以登大雅之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巫马期将这些话转告给孔子时,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意思是说,我孔丘真幸运,有了错误,别人一定给我指出来。你看,圣人如此有雅量,毫不避讳自己言论上的错误。
    有其师,必有其弟子。子路闻过则喜,颜回不迁怒、不贰过。在《孟子?公孙丑》中提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子路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就会很高兴,因为又可以提升完善自己了。
    真没想到以粗鲁、直率著称的子路在孔子教育之风的吹拂下,也变得敢于直面自身过失。
    大禹听到了别人好的建议,就会给人行礼以示感谢。舜更不得了,他对于行善,没有自己与他人之分,善于舍己从人,以抛弃自身的缺点,接受别人的优点为乐。所以他从一位种庄稼、做瓦器、当渔夫一步步做到了天子。可见,改正错误,才能走向成功。
    孟子评论道,“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善事,这就是与别人一道行善。君子的最高德行就是与人为善。
    
    人只有改正错误,才能不断进步(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即使博学如苏轼,也有犯错的时候。苏轼有一次去拜访王安石不遇。看到王安石桌子上有一首还未有完成的诗写道:“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认为秋菊是最耐久的,不会落下花瓣的。
    于是就提笔写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后来,苏轼被贬黄州,看到那里的菊花片片纷落的样子,不禁感慨万端,认识到自己当时的粗浅。
    我们常人更会犯错,甚至会有非常低级错误出现。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不承认自身错误,更可怕的是明明错了,却百般抵赖、千般掩饰。“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发出的声音再小,也会有人听得见,行动再隐蔽也会显露。错误岂能通过掩饰就能掩饰得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只有在改正自己的错误中才能求得进步,取得个人素质的提升。从闻过则喜的子路到与人为善的历代先贤,我们得到的最大启示可能就是敢于直面自身错误,才能走好人生每一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