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亚洲美食节:中国人没吃过的“中国菜”

http://www.newdu.com 2019-05-16 腾讯儒学 周宏亮 参加讨论

    文/周宏亮
    我国与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在漫长的历史上,日本曾派遣大量使者、僧侣和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日本与中国在文化上密切联系(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从作为上层建筑的官僚机构和政策法规,到老百姓日常生活里的衣食住行,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无处不在,就连日语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是根据汉字的偏旁演化而来。时至今日,漫步在东京、京都或者奈良的大街小巷,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中国汉唐遗风的魅力。
    虽然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具有很多的共同点和相似点。但是我在日本生活的时候,还是有一个方面很不习惯,那就是饮食。众所周知,日本料理以其清淡新鲜而闻名于世。和中国人相比,日本人更喜欢生食,据说这样更好地可以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和营养物质。
    日本人不仅吃生的蔬菜,还吃生鱼片,“生虾”和“生章鱼”,有的人甚至连牛肉都敢生吃。在日式快餐店里,有一种特色美食叫做“蛋浇饭”,就是把一个生鸡蛋拌饭吃。
    
    日本饮食习惯较中国差异很大(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我在日本几乎天天都去中华料理店吃“中国菜”。中华料理在日本人气很高,在年轻人群体当中尤其受欢迎。不过就好像日本在借鉴吸收汉字的过程中进行了本土化一样,日本人也对中国菜进行了“再创造”。
    在日本,最受欢迎、排名第一的中华料理是饺子。我在横滨中华街点过一份饺子套餐。按照惯性思维,我以为“饺子套餐”就是很多种不同口味的饺子拼在一盘。但当服务员上菜的时候,我才傻了眼。
    他给我端了一小碟煎饺,一大碗米饭。我问了半天,才弄明白,原来在日本,饺子是搭配米饭一起吃的。原本是主食的饺子,漂洋过海来到东瀛以后,居然变成了一种下饭的菜,真的是出乎意料、闻所未闻。
    除了饺子,中华料理店里另一个常见而实惠的菜就是著名的麻婆豆腐了。虽然这个名字是从川菜里一字不改地照搬过来的,但是日本的麻婆豆腐寡淡无味、顶多带一点甜,实在是跟“麻辣”一点边儿都沾不上。
    这是由于日本人喜欢吃甜食和清淡的口味,吃辣能力几乎为零,日本菜里几乎没有辣椒,所以当地的厨师为了市场的需要,减去了麻婆豆腐里的葱、姜、蒜、豆瓣酱、辣椒和花椒等配料。
    
    日本处处都有中华文化的影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当然,我作为一个“非素食主义者”,下馆子肯定得点两个荤菜。日本人不怎么喜欢吃肉,所以菜单上可选择的菜品不多。在听从了服务员的建议以后,我点了一个中华料理店的“招牌菜”,糖醋里脊。这道名为糖醋里脊的菜,一眼望去几乎找不到里脊肉。碟子里盛满了西红柿、黄瓜、胡萝卜、西蓝花以及其他蔬菜。
    刚开始,我还以为是服务员上错菜了,我没有点这一盘蔬菜大杂烩啊。一起用餐的日本朋友再三向我确认,他肯定地说这就是糖醋里脊。然后他用勺子在碟子里翻了两下,我在蔬菜的下面,终于找到了两块肉。
    更有趣的是,我回国以后,在餐馆里拍了一张正宗的糖醋里脊的照片,给那位日本朋友发过去。他十分不解地问我:“咦,糖醋里脊里怎么没有蔬菜呢?”,我听到以后,真的是哭笑不得。
    饮食,作为文明的一部分,深刻地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晏子春秋》里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同样的一道菜在不同的国度演变出了不同的样态。中国人餐桌上的饺子、麻婆豆腐和糖醋里脊东渡扶桑以后,便改头换面,成为了别有风味的中华料理。
    
    一花独放不是春,文化多样春满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近日,盛大的亚洲美食节正在我国的北京、杭州、广州和成都四大城市同时举行。美食节上,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来自亚洲各国的风味小吃,还能欣赏异域色彩浓厚的表演文化。美食,作为沟通不同文明之间的桥梁,促进了我们对于亚洲各国的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文化的多元性与共通性。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辣有辣的好,甜也有甜的味。美食是多样的,特色美食因多样,才有了自己的魅力。“文明是多样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