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教育 > 教育研究 >

怎样在古典文学中进行理论教学

http://www.newdu.com 2019-05-27 中国论文联盟 佚名 参加讨论
摘要:《论语》是一部影响深远的特殊著作。它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内容宏大广博,丰富多彩,包括政治主张、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等各个方面。尤其是《论语》中的教学思想,是其儒家大义中的精髓。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年代,人才成了急需和珍贵的资源,而教育随之就成了众多人所关注的话题。我国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更加重视教育。而近几年我国开始了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加快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界也对《论语》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让其教学经验为现今所利用。
    关键词:学习方法;现实价值;教育原则
    中国各个阶段的教育界也没有忽视过《论语》中教学理论的研究。教学理论包括教与学的理论,而《论语》中都相应提到了这两方面的理论内容。《论语》中的教学理论具体全面,融汇着孔子独特的理论见解。
    一、教育原则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适应当时文化下移历史趋势,创办私人教育的教育学家。在长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孔子总结了内容丰富的教育思想,为中国古代教育学做出了贡献,中国之有教育学,可以说是从孔子开始的。
    (一)有教无类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在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他又学问之后就回馈社会,宣称只要是十五岁以上的人就教,打破当时只有贵族子弟才能继续升学的限制,也开启了平民教育,也就是“有教无类”。这一思想,使教育开始走上了大众化、普及化。他是大量的、而且是有系统的传播贵族学术思想到人民之间来的,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人。他又是把当时贵族宗庙里的知识,变化成为人类社会中“共有、共享”的学术事业,也是第一人。这一不分阶级、不分地域、不分智愚的教育观念,不但是后来学术平民化的开端,同时开了自由民族共和的先锋。
    (二)因材施教
    子曰:“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这段话皆就他们的性格而言,侧重在天生的气质和性向。孔子在平常生活中了解学生的性格,而且根据能针对每个人的特点,予以指教,使之在政治上日趋成熟。所谓“因材施教”,正是由此展开。孔子的学生原来也是平凡人,但是受过教育之后,使人刮目相看。孔子认为人的本性中与生俱来的先天的东西是接近的、差不多的,但由于后天的习染的结果,而显出了很大的差别。既看到了先天因素在人性发展中的一定作用,也看了后天因素(主要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发展的重大影响。
    二、学习方法
    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师与生之间根本上是主体与主体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所以要实现教育改革,不仅仅是教师在教育原则上有改变,同时也需要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己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
    (一)学无常师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为改之。”
    孔子的老师老子也提出“圣人无常师”,意思是圣人并没有固定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仅仅要向书本学习,而且要向社会学习,吸收每个人的优点、长处,就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韩愈在《师说》中也提到“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才有了“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比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同样要学习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也要向社会实践学习,否则我们就是“本本主义”,只会落入条条框框之中;同样,我们的老师不仅仅是教课的固定老师,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同样都是我们的老师。
    (二)不耻下问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就是要亲自作调查,亲自了解情况,正如孔子所说:“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不耻下问”在当今涵义有两种:一是不仅向君子、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人;第二种涵义是指因求教于人将可能带来耻辱,这是很难得的榜样,而榜样的作用是可以影响一个时代的。现在“不耻下问”已经成为一句成语,就是“不知为不知”的原则,为学到知识而忍辱负重。虽然现在可能已经不会因为学习而“忍辱负重”了,但是“不耻下问”所体现的那种不掩盖自己、不怕丢面子丢身份的态度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
    三、现实价值
    《论语》中的教学思想不仅仅这些,有太多的精髓,如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育方式和积久成学的学习方法对当今的教育事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所以《论语》在当今教育事业发展中有着深刻的现实价值。
    (一)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我们在当今的教育中应该注意到学生的性格及的不同,对学生实施不同程度的教育方式,使学生在适合自己的教育环境下迅速发展,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就应该吸取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应该在培养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同时,也应该不断总结这方面的经验。
    (二)不耻下问,吸取更多知识
    现今越来越多的学生更加讲究所谓的“自尊”,更加认为向别人问一些自己不懂的事情很丢脸,更别提向比自己身份低下的人了。这也就造成了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结果。所以我们要学习孔子提出的“不耻下问”,这样才能解决更多疑惑,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愈来愈多。
    结语:在简单分析孔子教学思想之后,孔子教学思想的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在人类已经迈入21 世纪的今天,仍然有着无可否认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仍然散发着独有的魅力。在教育改革深化和素质教育事业推进的重要时期,我们更应该对这本底蕴丰厚,内部含义的文化古籍进行研究,对其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去粗取精”,更好地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
    作者:张晓丽
    参考文献:
    [1]胡齐临.论语真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东方桥.读论语的方法学[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版
    [3]段维龙.论语的智慧[M].金城.金城出版社.2003年版
    [4]古棣.孔子批判(上)(下)[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