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芒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http://www.newdu.com 2019-06-04 腾讯道学 止水 参加讨论

    文/止水
    芒种,是入夏的第三个节气,意味着仲夏的到来,有“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三候。
    
    芒种(资料图)
    芒种
    
    芒(资料图)
    芒,上面为“艹”,表示叶子。下面是一个“亡”字,表示没有,造字的本义是指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说文解字》解释为:“芒,草耑也。”意思是草的一端。
    种,本字“種”,甲骨文左边一个“禾”,表示庄稼。右边一个“重”,表示背负重物,代表在庄稼里负重干活。这个字有两个读音,第四声表示动作,《吕氏春秋·辩土》写道:“慎其种,勿使数,亦无使疏。”第三声表示庄稼的苗、子粒,或者表示繁衍,如我们常常说的“种类”、“种子”等。
    
    麦田(资料图)
    芒种,通俗来讲是“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在民间有这样的一句话,即“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意思是麦子这个时候可以收了,而稻可以下地了。通常进入芒种节气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开始进入了梅雨季节。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忙碌起来,“芒种”谐音为“忙种”,人们收获夏麦,种下秋稻,收获与付出。
    芒种三候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资料图)
    一候,螳螂生。螳螂在民间的名字很多,如杀虫、天马、斧虫等。杀虫,是说该虫能够感受一阴之气而升,通过捕蝉进食。天马,是说这种昆虫像马一样敏捷。斧虫,顾名思义是因为螳螂的手臂类似于人类的刀斧。我们熟知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句,语出《庄子·山木》,写道:“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蜋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现代人将此语用来讽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的人。
    
    劳燕分飞(资料图)
    二候,“鵙始鸣”。鵙(音同菊),一说是伯劳鸟。《道藏》所录《淮南鸿烈解》中写道:“鵙,伯劳鸟也。五月阴气于下,伯劳夏至应阴而鸣,杀蛇于木。”这种鸟感受到阴气的存在而鸣叫。成语“劳燕分飞”也与此鸟有关,其本意是伯劳与燕子各飞东西。燕子相对于伯劳,是一种候鸟,常迁徙。古人通过对这两种鸟习性的观察形成俗语,来形容事物由合到分。
    
    反舌(资料图)
    三候,反舌无声。反舌,又名“百舌鸟”。《七修类稿·卷三天地类》中写道:“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这种鸟遇阴,便没了声音。古代诗人常有“咏百舌”的题材。杜甫曾写道:“百舌来何处,重重只报春。知音兼众语,整翻岂多身。花密藏难见,枝高听转新。过时如发口,君侧有谗人。”这里说百舌鸟可以分辨忠奸,此处用典源于《易·通封验》中的“仲夏之月,反舌无声;反舌有声,佞人在侧”。
    入梅,饯花神
    
    梅雨季(资料图)
    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人们往往将芒种节气定为梅节令,即进入了梅雨季节。所谓的梅雨,是指雨季时正值梅子成熟,故又称作“黄梅雨”。还有一说法,是取“梅”与“霉”的谐音,此时天难晴,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又称”霉雨”。《清嘉录·黄梅天》写道:“江南以三月为迎梅雨,五月为送梅雨。”入梅的准确时间,按照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来算是:芒种后逢第一个丙日为入梅,小暑后逢第一个未日为出梅。
    关于古代芒种的习俗,《红楼梦》中有一段详尽的记录:“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
    
    《红楼梦》剧照·饯花神(资料图)
    饯,篆文左边是一个“食”,表示食物。右边是一个“戔”,表示切块。这个字表示将食物切成小块,作为旅行时所食的干粮。在这一天,女孩子们要精心打扮,送走花神。既然有“送花神”,自然有“迎花神”。在古代,被称作“花朝节”,即“花神节”。《梦粱录·二月望》写道:“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我国南北风俗有异,此节的日期有几种,包括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
    芒种,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忙碌而又有收获颇丰的节气。民谚中的“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芒种前后麦上场,男女老少昼夜忙”等都表此时农耕的忙碌。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也是千百年来中国农耕文明所延续下来的智慧。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止水,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