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庄子:丧失本性还是追求自得?

http://www.newdu.com 2019-06-04 腾讯道学 道诚 参加讨论

    文/道诚
    对于人最初的本性,我们一般会说“人之初,性本善”,或者说“人之初,性本恶”,或者说“人出生开始如同一张白纸”,而庄子对本性有着怎样的认识呢?
    
    不要丧失本性(资料图)
    《庄子·天地》“丧失本性的五种情况:一是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二是五声乱耳,使耳不聪;三是五臭熏鼻,塞鼻伤额;四是五味污口,使口病伤;五是患得患失,心猿意马。这五种都是性命的祸害。”
    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心意因为受到了外界的扰乱、污染,而让人丧失了本性。这其实也是承接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的外在扰污对本性的损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在庄子这里,对人而言,本性不是世俗所认为的善恶品行,而是人本来的天性。所以他认为,盗跖和曾参、史鱼,他们的品行虽有差别,但在丧失本性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本性不是世俗所认为的善恶品行(资料图)
    在庄子这里,对事物而言,本性也不是世俗所认为的美丑外观,而是事物原本固有的性质。百年大树,被破开做祭祀的酒器,涂饰上五颜六色的文彩,将剩下的抛弃在沟中。牺尊和沟中断木相比,有了美和丑的差别,但在丧失了树木本来的天性这一点上,两者却是相同的。
    本性,在庄子的眼里,与世俗的善恶、美丑无关,是人或事物本所固有的属性。而世俗的善恶、美丑,在庄子看来,是人为的,是背离了自然而对人或事物进行了有意识地改造的,是为了发挥其在当时世俗中的某种作用功能或者是为了获得当时世俗的某种认可的,但是扭曲了人或事物原本自然之属性。
    如果本性受到了祸害,就无法获得庄子认为的自得。他认为有所得但是被世俗的东西困住,得而受困,能算是得吗?况且好恶声色如柴木一样充斥于心,冠冕服饰束缚于体外,内塞柴木而外缚绳索,眼睁睁地在束缚之中却还洋洋自得,那么罪人束手被缚,虎豹被囚困在兽栏里,也可以算作自得了!
    虽然有所获得,但是被世俗困住了,就不能算是真正的得。这里的困,既有内在之困也有外在之困。在庄子看来,那样的人心灵闭塞蒙昧无法恢复生命的生机盎然,行为拘束虚伪无法恢复生命的自由自在,如同在内心塞满了柴禾,在外体紧缚了绳索。
    世俗的枷锁和网罩与庄子要的逍遥自得是格格不入的,而庄子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回归天性,保全本性(资料图)
    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学,想请他来辅佐朝政,派两个使者带上许多珍珠玉帛,在濮水岸边见到隐居在此钓鱼的庄子。庄子对使者说,“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死了已经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龟,宁愿死去留下骨头享受尊贵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这就是庄子的独立思想与独立人格。享贵庙堂与曳尾涂中两者之间,庄子通明透彻做出毫不犹豫的选择,与其显名于庙堂而毁身灭性,不如隐居于江湖而逍遥全身。后来也比喻与其在污浊的环境里委曲求全不如到自在的天地中舒展身心。
    把回归天性、保全本性当作人生目标,渴望身心自由自得的庄子,是不会理会某些世俗的追求和评价的,也许正因如此,他的思想才能穿越时光,在千年之后依然闪耀在人类思想的星空而毫无褪色吧!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道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