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怎样学写古诗词之七古

http://www.newdu.com 2019-10-18 国学网 徐晋如 参加讨论

    苏轼曾与其弟苏辙论书法,有云: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
    他说端庄中要有流丽的气息,刚健时又能有婀娜的风姿,这真是文艺创作大家的经验之谈,不止是在讲书法的笔法,其美学原则,在一切文艺都可通用。因端庄刚健属阳,流丽婀娜属阴,阴阳相生相济,自然符合中庸之道,也就会产生中和的美。
    七言古诗往往纯以气行,篇幅又较长,很难在下笔之先,设计出严谨的篇章结构。而一般是如沈德潜《说诗晬语》中所讲的那样,“随手波折,随步换形”,跟着情感的自然脉络走下去。这就要注意运用苏轼的“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笔法了。沈德潜又说,在结尾时,如全诗写得纡徐从容的,须用陡峭劲健之语;诗写得一气直下峭拔,结尾则宜写得悠扬摇曳,这与苏轼所讲的道理是一致的。
    比如杜甫的《高都护骢马行》:
    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歘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
    这首诗极尽纵横变化之能事,跌宕曲折,题为写马,实是借马喻人。高都护指高仙芝,开元末为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诗人要感慨的是,高仙芝战功赫赫,却未得到朝廷的体恤。但他不由人写起,而是从马写入。开头四句力道沉雄,写出马的雄俊,以及常思战斗的英姿,意甚激昂,是“刚健”之语。次四句写马远自西极流沙而来,但不求惠养,而一心只想效命沙场,“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两句,是承上“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而深入一层,意谓老骥伏枥,仍有千里之志。语意上就偏于“婀娜”了。“腕促蹄高如踣铁”以下四句,转为入声韵,诗意就显得尤其地峭拔。他说此马的踠骨非常短小,马蹄十分高厚,(这是良马的特点。)故能奔行如踏铁,西域交河的积冰都会被它踩裂,马身的毛花,犹如五花云一般,这是一匹奔行万里的汗血宝马。“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说长安精壮的男子都不敢骑它,因为马儿奔跑如风驰电掣,满城的人都会出来争看。到这里仍是“刚健”的。“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道”,谓马已年长,怎能还让它再出横门(唐代长安城北西起的第一门,是往西域的必由之路。),到沙场去拚死呢?末尾的两句,情感顿转蕴藉悲凉,充满对高仙芝的同情。这两句就是“婀娜”的。
    又如杜甫的《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钓竿欲拂珊瑚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这首诗赠给托病辞官的孔巢父,其时李白正在浙东一带,杜甫写这首诗,也请巢父转给李白看。诗的前八句一气呵成,中间意脉没一点停顿,如黄河东奔入海,气势非凡。但尽管意脉相续不断,却不是没有变化。“巢父掉头不肯住”是直陈其事的赋笔,是“端庄”语;“东将入海随烟雾”就是“流丽”的笔致了。“诗卷长留天地间”是何等重大的笔法,刚猛无伦,马上又转到“钓竿欲拂珊瑚树”,轻身飞举,婀娜动人。“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是重拙的描写,“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则清空有致,像是书法创作中的一顿一提,笔画自然跌宕多姿。“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nuó)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意思是巢父你本是仙骨珊珊的天生隐士,世人无法理解你,也属正常,又何必苦留不去,要知人世间的富贵就像草头的露珠一样,日出后旋即干掉,无谓恋栈。这四句是用来宽解巢父失官,从情感的脉络来说,前八句本是一条汹涌澎湃的大河,到这里水面忽变开阔,水流也开始舒缓起来。“蔡侯静者意有馀”四句,转写他们的另一位不热中富贵的朋友(静者)蔡侯,意存缠绵,在清风朗月之夜,在庭院中置酒为别。鼓琴已毕,明月洒满了地席,心里充盈着惆怅,不由得想:君去后几时得有书信来?除,是台阶的意思,临前除,就是在庭院中。这几句更是悠扬摇曳。最后,又用“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两句重拙的话振起全篇。
    在唐代以七古为后世推崇的还有韩愈。且看他的《郑群赠簟》:
    蕲州簟竹天下知,郑君所宝尤瑰奇。携来当昼不得卧,一府传看黄琉璃。体坚色净又藏节,尽眼凝滑无瑕疵。法曹贫贱众所易,腰腹空大何能为。自从五月困暑湿,如坐深甑遭蒸炊。手磨袖拂心语口,曼肤多汗真相宜。日暮归来独惆怅,有卖直欲倾家资。谁谓故人知我意,卷送八尺含风漪。呼奴扫地铺未了,光彩照耀惊童儿。青蝇侧翅蚤虱避,肃肃疑有清飙吹。倒身甘寝百疾愈,却愿天日恒炎曦。明珠青玉不足报,赠子相好无时衰。
    这首诗的内容只是说,天特别热,作者无钱买好席子,友人郑群就送了一张给他。这本来是极平淡无奇之事,作者却能写得诗意盎然。诗一开始,就以夸饰之笔,先声夺人。韩愈不从天热开始写起,也不从对方的情意开始写起,而是从蕲州出产好竹席,郑群自用的席子尤好写起。说郑群携来好席,本想中午睡个好觉,但却欲眠不得,同事都要传看他的席子,那席子像黄琉璃一样莹滑可爱。席子质地坚韧,颜色匀净,竹节就像不存在一样,一眼望去找不到瑕疵。这是刚健雄奇的笔法。“法曹贫贱众所易”以下八句,说自己做的是法曹的冷官,囊无馀钱,为大家所轻视。这些天热得如在蒸笼里,恨不得倾尽家资,来买一幅蕲州好席。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全诗到这里,是偏于刚健峭拔的。
    而从“谁谓故人知我意”开始,至“肃肃疑有清飙吹”为止,笔法就转向了婀娜纡徐。他说八尺长的席子一铺开,仿佛水面吹过清凉的风,那光彩连童仆都要惊叹不已。以至于苍蝇、跳蚤、虱子都纷纷走避,仿佛有凉风吹过一样。肃肃是形容风声的象声词。最后四句,再反写一笔,说身子倒在席上,便得甜睡,所有毛病一下子好了,简直甘愿每天都是暑热的天气了。郑群兄你对我的情谊如此之深,我送你明珠、青玉案,都称不上报答,唯有赠你长久不衰的友谊吧!到这里,又是平淡中见奇崛,再回到刚健峭拔的一路来。
    清代大诗人李黼平,字绣子,学杜、韩而有得,他的《夜渡洞庭》:
    城陵山前霜月高,江潮欲上鸡初号。舟人夜语起捩柁,但觉枕底生风涛。粘天洞庭乘水入,余亦起从帆下立。三江杳杳宿鹜迷,五渚苍苍老蛟泣。巴邱邸阁波浪间,到眼突兀横编山。芦中渔火尚未灭,空际梵音殊自闲。绕湖周遭几百里,湿烟一堆层迭起。倒影俯临明镜看,却是君山青插水。二山宛在湖中央,南北苕亭势可望。不知蓬瀛定谁到,对此辄欲褰余裳。斯须斗转星亦沉。群真出入地道深。龙女遥归碧海岸,湘君正依斑竹林。湘山虚肃徘徊久。小别京华亦回首。洛阳少年济时才,上书那(nài)遣长沙来。
    全诗主旨在末四句。作者坐船穿过洞庭湖,由眼前迷蒙的烟景,生出迁客骚人之悲。他想到的是西汉贾谊,因才高为人所嫉,被贬长沙王傅,亦隐有自伤身世之意。“上书那(nài)遣长沙来”的“那”,通“奈”,怎奈之意。
    一般七古都是先高唱而起,本诗也不例外。“城陵山前霜月高”四句,写得非常刚健,非常重大。“粘天洞庭乘水入”,是乘水而入高浪粘天的洞庭湖中,倒装句法;“余亦起从帆下立”这句,就是完全的散文句法,用在近体诗中会很突兀,但放在古风里,就显得更加质朴、更加刚健。“三江杳杳宿鹜迷,五渚苍苍老蛟泣”,虽用对仗,但却是不符合近体声律的古风句法,读来就有傲兀强奇之美。诗写到这里,仍以刚健沉雄为主。
    “巴邱邸阁波浪间”二句,承上启下。以下十句写景,就像是画山水画,用淡墨渲染,写出洞庭君山,湖山相映的美景。作者看到湖中的大小君山,忍不住将之比作传说中的仙山蓬莱、瀛洲,想要提起衣服的下摆,涉水往登。这是端庄的笔法。“斯须斗转星亦沉”四句是想象之辞,他想象洞庭湖上仿佛有仙真出入,牧羊的龙女,泪溅斑竹枝的湘妃,都趁着天明归去了。写得隐隐绰绰,就是流丽的笔法。结尾四句点明题旨,则笔法又转为重拙。
    明代诗论家胡应麟说:“七言长歌,非博大雄深、横逸浩瀚之才,鲜克办此。”强调写好七古,需要有博大雄深的学养,横逸浩瀚的才力。的确,学养才力不够,写七古很难写得好,但如在写作时多注意笔法的刚柔重轻,是会更易入门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