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是中国士人的崇高追求,叶嘉莹先生当是值得这样评价的。叶嘉莹先生著作等身、荣誉无数、桃李芬芳,是当代真正的“穿裙子的士”,先生之学术影响、人格魅力和荣誉嘉奖无需在此赘言。2005年,我在南开求学时,对先生只是有所耳闻,然而当我离开南开园后,才深深地感受到了叶先生的独特光芒,当初错失了许多向先生请益的机会,甚为遗憾,真是身在高山而不知山之高。因此,我常常研读先生著作,并注意收集先生一些代表性的图书版本。近来,偶得先生1991年12月16日写给母国光校长的信札一封,言及南开建设中的几件事,颇值得纪念。 月前,蒙校方为我举行盛大之聚会。窃恐声闻过情,深为感愧。嘉莹既己从加拿大退休,极愿以有生余年报效祖国。不久前,逄诵丰处长曾与我两次同到北京办事,想逄处长已将有(关)情况向您报告。此事仍需加紧办理,应可早日有成。 近阅报载,校长领导下之研究小组对于以黑白底片摄制彩色照有杰出成就,欣佩何以,仅此函贺,并祝新年万福。叶嘉莹拜上十二月十六日。 “月前,蒙校方为我举行盛大之聚会。窃恐声闻过情,深为感愧。” 1999年,南开学报第5期刊载了叶先生的文章《诗歌谱写的情谊——伴随改革开放同步的嵌与南开二十年》,文中写到,“1990年我自B.C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退休,1991年当选了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那一年我正应邀在台湾清华大学客座一年,并在台大、淡江和辅仁三校兼课。寒假中南开大学邀我来天津,由前一任校长滕维藻和当时的在任校长母国光两位先生共同主持,为我获得了加拿大学术界的最高荣誉,在东艺系的演艺厅举行了一次庆祝会。”信中所说的“盛大之聚会”,就是指南开大学东方艺术中心举办的庆祝会。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是加拿大学术界的最高荣誉,足见海外对叶先生学术地位的尊崇。滕、母两位校长同时参加,如此之规格可见校方对叶先生之厚爱深情。所以叶先生说“窃恐声闻过情”,也是先生感到十分荣幸,又有几分自谦之词了。 “嘉莹既己从加拿大退休,极愿以有生余年报效祖国。不久前,逄诵丰处长曾与我两次同到北京办事,想逄处长已将有(关)情况向您报告。此事仍需加紧办理,应可早日有成。” 虽飘零在外,颠沛流离,但叶先生一颗爱国之心始终赤诚。诗言志,文载道,“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无论是诗中还是信中,都可见先生以文报国之寸寸丹心,矢志做中国古典文化的传薪者、点灯人。那么信中所谓“有关情况”究竟是指什么呢?我们也可以从《诗歌谱写的情谊》一文中找到端倪,接续前文引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南开就经由当时外事处的逄诵丰处长,通过我侄子言材与我商议,希望我在南开成立一个研究所。”我们大概可以判断,那个时候,庆祝会后南开校方力邀叶先生留在南开,两位校长也一定出面做了很多工作。那两次赴京又是指什么呢?2012年4月24日,中国教育部刊登了《母国光:一生与光同行》一文,讲到母校长加强人才建设时,写到“为了能够聘任著名学者叶嘉莹,他们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了叶先生家在北京的一些产业问题。‘当时的外事处处长真的很厉害呀’,母国光生前提起来还十分感慨。”叶先生1924年出生于北京,祖居西城区察院胡同23号,父母育有1女2子,叶嘉莹为长女,1948年离开后,多年未回。1974年,叶先生在《迦陵杂文集》中记载,她从海外回国后,其居住的四合院已经成为了大杂院。也许所谓叶先生产业问题应是指此四合院产权等问题。逄诵丰处长的资料不多,但从其仅见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其人书法功底极为深厚,想来古典文学造诣也应很高,故颇能得到叶先生的赏识。2006年该四合院拆迁,2017年,叶先生将房产变卖,所得1080万元全部纳入迦陵基金,这是后话。 这样结合起来,我们大致能梳理出信中所说事情的脉络,在两位校长为叶先生举办盛会之后,诚邀叶先生退休后能在南开设立新的研究机构,继续学术生命,校方责成当时的外事处处长逄诵丰同志负责对接此事。逄处长不仅沟通学术建设事宜,还多次陪同叶先生赴京解决叶先生在京的产业问题。同时,叶先生在南开建立研究所一事也推进顺利。叶先生在南开大学创办“比较文学研究所”,而后更名为“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 “近阅报载,校长领导下之研究小组对于以黑白底片摄制彩色照有杰出成就,欣佩何以,仅此函贺,并祝新年万福。” 黑白底片摄制彩色照这一项研究今天看来不足为奇,但当时在我国相对落后的国情下实在是一件大事。母校长回国后,于1982年在南开大学开始“用黑白胶片作彩色摄影”研究,1991年项目攻关成功。藉此重大成果,母校长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新华社以“我国彩色摄影技术首创奇迹,黑白胶片作彩色摄影获成功,这项研究已步人实用阶段”为题发布消息,国内外许多重要报刊进行了转载。该创举被评为1991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一。“黑白感光片作彩色摄影技术及光学信息处理机”成果后荣获199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南开大学光学研究取得的又一次的突破。叶先生对此赞誉之情,溢于言表。 2015年10月,“迦陵学舍”落成启用之时,叶先生赋诗“结缘卅载在南开,为有荷花唤我来。修到马蹄湖畔住,托身从此永无乖。”这封信也是叶先生与南开卅载结缘的开始的一份珍贵记录。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精神始终闪耀着蓬勃的生命,也正是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宗旨成了叶先生书生报国的浓郁底色。南开大学百年华诞刚过,大学须有大师,而叶先生无疑是南开奋进新时代的重要基石,祈愿叶先生与南开沐风栉雨砥砺前行。 如何让先生的学术嘉惠学林,希望南开能着手推动几项工作,一是编写叶嘉莹阶段性的年表,二是出版叶嘉莹诗词集,三是编写叶嘉莹著作版本图录,这些工作对于更好传承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治学品格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注: 1.关于加拿大皇家学会,网上多介绍为,“加拿大最重要的科学团体之一,成立于1883年。皇家科学院院士每年评选一次,现有院士约1000名,均为在加拿大自然和应用科学各领域取得突出成就的佼佼者,包括了所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加拿大科学家。”但根据官网记载, The Royal Commonwealth Society was founded in 1868 and re-ceived its Royal Charter in 1882 from Queen Victoria.因此成立时间似1868年较为准确。 2.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第28卷,刊登了徐志啸《叶嘉莹先生年表》一文,介绍“1990年67岁,本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南开大学为此举行校级庆祝大会表示祝贺,前任和现任两位校长共同亲自主持大会。”我想这一表述应是略有误差。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