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学心语 >

从《思乡曲》到《李白诗八首》——马思聪音乐里的家国情怀

http://www.newdu.com 2022-11-09 国学网 董剑 参加讨论

    有人说,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小提琴第一首堪称世界精品的杰作,可与后来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媲美。然而,作为第一首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小提琴独奏曲,今天已经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了。
    马思聪生于粤剧之乡汕尾,他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中长大的。十三岁时马思聪就赴法国留学,师从巴黎音乐学院名教授学习小提琴。后来又师从名师学习作曲及作曲理论。法国的留学时光,拉开了马思聪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音乐创作生涯的帷幕。后来他曾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广州艺术学校音乐系主任、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等,在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36年,马思聪到北平旅行演出,听到一首朴实清新的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1937年7月,全面抗日战争爆发。背井离乡的马思聪想起那首只有八小节的民歌。在尝尽四处漂泊、动荡不安的滋味之后,这首民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马思聪虽然没有到过绥远,但他从如泣如诉的旋律中,仿佛看到了漫天黄沙、城墙跑马、天边驼群的塞外壮美画面。强烈的游子思乡之情促使他创作了《思乡曲》。
    《思乡曲》是《内蒙组曲》(原名《绥远组曲》)的第二章,在抗战的烽火中,这首乐曲曾拨动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弦。在很长时间里,《思乡曲》的旋律引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思乡爱国的强烈共鸣。此曲问世不久,马思聪就曾亲自填词。几年后,避居香港的马思聪带着家眷回了一趟故乡广东省海丰县,又为《思乡曲》另填了一首歌词,其中有“当那杜鹃啼遍,声声添乡怨……当那红花开遍,瓣瓣是啼痕渲染”。但两首歌词都没有太大影响,不像乐曲那样流传久远。
    马思聪说:“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之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是所有作曲家的命根。”这首兼具民族音乐特色和西方音乐技法的乐曲,成为马思聪对其音乐理想的最好实践。
    艺术歌曲其实是马思聪最早创作的艺术体裁。他创作的第一部声乐作品就是艺术歌曲《古词七首》(1929年),接着又创作了两部作品集《添字采桑子》(1936年)和《雨后集》(1943年)。在接下来的20多年间,马思聪一直都没有涉及艺术歌曲的创作。后来马思聪在美国期间又将这一声乐体裁重新拾起,连续创作了《李白诗六首》《唐诗八首》和《热碧亚之歌》三部艺术歌曲集。
    《李白诗六首》和《唐诗八首》是马思聪同时创作并同样以古诗词为题材的艺术歌曲集。其中《李白诗六首》是他根据唐代诗人李白的六首诗进行创作的,分别是《长相思》《将进酒》《行路难(一)》《行路难(二)》《关山月》和《渡荆门送别》,前四首诗集中表现了李白离开长安后的痛苦之情和对长安亲人的思念之情,后两首诗表现了诗人借离家万里、战守边关的将士们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来抒发自己远离故乡时对家乡、亲人的无限眷恋。
    从以上六首诗所表现的内容来看,马思聪以这些诗为题材创作,正是因为他与李白当年写这些诗的心境十分相似。正如马思聪所说,“李白的年代离开我们已千余年了,他的诗今日读来仍然新鲜亲切,许多诗句还在说着我们心中想说的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该是远离故乡的人所常背诵的诗句吧”。
    在《唐诗八首》中,马思聪选取了唐代四位诗人的八首诗进行谱曲,分别是李颀的《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商隐的《北青萝》《无题》《无题四首》(其一、其二),王维的《酬张少府》《山居秋暝》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八首诗的内容所表现的情感与《李白诗六首》中的六首诗相似。马思聪从这些唐诗中找到了强烈的共鸣,试图用自己熟悉的音乐语言,重新诠释诗中的内涵与意境。
    在这两部艺术歌曲集的创作中,马思聪对原诗都作了较大的改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原诗诗名的修改,二是对原诗字词的修改。在艺术歌曲集《唐诗八首》中体现得比较明显。在这8首歌曲中,除了《琴歌》和《山居秋暝》的歌名与原诗诗名一样外,其余6首歌名与原诗诗名都不相同,都被马思聪重新命名,主要以下面形式出现:第一种是简化原诗的诗名,例如将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改为《走马川》,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改为《胡笳声》。从马思聪修改过的歌名可以看出,歌名比原诗诗名更为简洁醒目,突出主题,让听众更容易理解诗意;第二类是以首尾诗句或首尾诗句中的词来命名,这样诗的主题更加明了。例如将李商隐的《北青萝》改为《残阳》,《无题》改为《相见难》,《无题四首》(其一、其二)改为《来是空言》(这里其实是选择了李商隐《无题四首》中的两首诗,合并在一首歌曲里面,作为两段歌词来使用)。这些修改表面看与原诗的诗名变化较大,但实质是为了更直接地引出主题,使听众更直观地对诗中所要表达的深刻内容有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马思聪还将诗中的一些字、词作了修改。如在《琴歌》中,马思聪将原诗最后“敢告云山从此始”中的“始”字改成“别”字。将《笳声》中“古戌苍苍烽火寒”的“苍苍”改成“怆怆”,“烽火寒”改成“烟火寒”,“大荒沉沉飞雪白”改成“大荒阴沉飞雪白”,还将“深山窃听来妖精”改为“深松窃听来妖精”,“迸泉飒飒飞木末”改成“迸泉飒飒求木末”等。还将《相见难》中“晓镜但愁云鬓改”的“晓镜”改为“晓钟”。又将《走马川》的第一、二句“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中的“雪”字改为“云”字,并把两句之间的逗号省去,加了一个“行”字,将两句连接成一句等。
    如何在歌曲中体现唐代的风韵,这是马思聪在创作中一直考虑的问题。他说,“我曾考虑谱唐诗,曲调上应该有唐代的韵味,十余年我读过宋代白石道人的曲谱,按照推想应该和唐代的音乐较接近,我是多少依照曲谱的回忆来谱唐诗”。因此,在马思聪的这两部艺术歌曲集里,歌曲的旋律基本建立在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新音阶”上。这样不仅丰富了五声性的旋律音调,同时又与白石道人歌曲中“古音阶”所体现出来的宋代音乐格调有所区别,试图赋予歌曲一种独特的唐代韵味,给人一种苍茫、悠远的古朴之感。
    就像马思聪为《思乡曲》填的词所说,“当那红花开遍,瓣瓣是啼痕渲染”。马思聪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一直流淌在他的血液中,飘扬在他作品的旋律中。马思聪的艺术道路也一直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他用充满深情的乐章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和思乡情愫。
    (作者:董剑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