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孔子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需要继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在如何继承的问题上,首先应该确立历史地看待问题的理念,注重不同历史时期孔子和儒家的当代意义。在当今中国和世界环境中阐扬孔子的意义,应该把握三个不同层面:孔子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意义、孔子思想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文化建设思想库意义和孔子人格的现代意义。循此路径,或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论。 【作者简介】陈道贵,1962年生,安徽合肥人。文学博士,现任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国际经济领域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实力提升的同时,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文化、道德修养等)的步伐则相对滞后。近年来,国家在不同层面上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振兴文化事业的举措,民间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除了广泛汲取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精华为我所用之外,重视民族文化之源,吸收传统文化养分是其必不可或缺的环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其核心。因此,弘扬儒家文化便成了理所当然的事。作为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孔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孔子思想也日益受到重视。以外在形象而言,可以兴办海外孔子学院的成功和天安门广场上矗立的孔子铜像为代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而言,方兴未艾的“国学”热、若干大学着力打造的“国学”专业,也折射出儒家思想的现实地位。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和关心文化建设的人士,对社会上日益强烈的尊孔重儒的现象不以为然。他们或以为推崇儒家文化可能会导致政治、意识形态的倒退;或指出孔子是特定时代的人物,其思想有许多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因素,不值得大力弘扬。这种相互对立的声音,反映了我们这个变革时代的特点,也体现了孔子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复杂性、时代性问题。 那么在新形势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呢?由于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儒家文化往往带有时代特征。对于这一复杂的文化现象非本文所能述及万一。故笔者拟就孔子及其思想,谈谈自己的对其现代意义问题的若干看法。 一、如何看待“五四”时期 “打倒孔家店”与尊孔读经之争 对于目前一些个人和社会机构尊孔思想和尊孔行为,不少人自觉不自觉地会联想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所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如何看待这种矛盾的现象呢?这恐怕是我们今天尊孔兴儒,倡导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推崇孔子及儒家思想文化和反对尊孔兴儒两大阵营中,都有一些人提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和尊孔读经派的斗争。不过二者的态度大异其趣。如何看待“五四”时期反孔、尊孔之争,对我们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 “五四”和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是历史的必然,虽有过激之嫌,但不可肆意丑化和歪曲。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历史又证明封建体制内无法开出一条足以振兴民族、抵御外辱的新路。在这样的形势下,“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有识之士以传统文化政治意识形态的代表孔子作为批判的把子,应该说时代赋予的动力,是当时中华民族时代任务的召唤。因此,陈独秀、鲁迅等人的观点无可厚非,他们颇为激烈批判态度,其实质是为中华民族走出苦难而扫除障碍。关于这一点,学界已基本达致共识,无需赘述。这里仅以梁漱溟先生为例加以说明。梁漱溟先生虽然对孔子和儒家文化抱有深切的同情,一生致力于儒家理想的弘扬和实践。但他却明确提出自己对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的理解,认为在当时的社会境况中,孔子是救不了中国的[1]。他晚年评价“五四”时,仍然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有历史的必然,儒家文化中有不少有背时代发展大势的落后的东西[2]。 “五四”前后尊孔读经的倡导者的动机与目的则比较复杂。其中有对传统文化精髓有深刻体会深沉的忧虑,也有政治上保守倒退势力的对孔子和儒家文化的利用。前者如梁漱溟、吴宓等。这派中人的观点,大多能是平和的心态看待事物,没有淹没在社会上方兴未艾的批孔大潮中。如梁漱溟在其《东西文化与哲学》中,将中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中和与印度“向后看”和西方“向前看”思想的对比,认为一味向后看没出路、一味向前看将困惑重重。从而认为如果放眼远望,“中和”思想最值得肯定。因此,梁先生认为将来中国文化(主要指儒家文化)一定会复兴的。而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梁先生在接受美国学者艾恺(Guy S.Alitto)采访时,仍然坚持这一观点。虽然在当时,梁先生的看法似乎有不合时宜之嫌,但历史发展到今天,不是证明梁先生的论断却有先见之明吗?以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到今日的情形而言,不是也说明一味向前看所带来的种种危机与挑战吗?这些挑战和危机固然要靠民主和法制进一步完善加以解决,但文化方面的解决之道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吸取包括孔子和儒家文化以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今天主张尊孔兴儒者,也有人回顾这段历史,认为不能一概否定,而要吸取其合理因素,为今天的文化建设服务。 因此,今天提倡尊孔兴儒,切不可一切抹杀“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孔的合理之处。我们今天仍需对孔子和儒家文化中不适应时代的东西要态度鲜明地予以扬弃,比如政治思想、宗法制度乃至等级制度等(其中制度文化方面不合时宜的东西最为明显)。从这个角度而言,陈独秀的《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一文虽言辞犀利或有若干偏激情绪,却不乏卓见[3]。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对儒家思想弱点的论述也值得我们重视[4]。“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不可忘却。而那些可能引起人们怀疑是给尊孔兴儒以固步自封的行为,则更是我们应以清醒头脑加以分析批判的。从这一点来说,今天反对尊孔兴儒者的担忧是可以理解。如果强调孔子和儒家思想中维护封建统治、提倡尊卑等级等不合时宜的东西,就难免让人们联想到“五四”前后的一些政治势力以及国民党政府利用孔子和儒家思想愚弄人民的往事(可以参看鲁迅的《现代中国社会的孔夫子》等文)。李零教授、钱理群教授等对教条化神圣化的孔子、对儒学的较为激烈的批评(见其《丧家狗》、钱理群对李零《丧家狗》的评述),如果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其激烈言辞背后的隐忧。汤一介先生的不要让孔子意识形态化的呼吁,也是基于对中国乃至世界当前形势与孔子思想的内在不相容的部分的洞察。李泽厚则以直白之言表达过类似的观点:“我高度评价孔子,但反对以尊孔的潮流来掩盖现代文明所要的科学与民主。”[5] 二、尊孔兴儒必须首先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双重视角和价值评判 今天提倡尊孔兴儒、提倡国学,就要正视上述问题,一些基本理念一定要加以澄清。比如要树立孔子思想不可能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指导思想这一基本前提[6],需要在民主与法制的社会发展大前提之下谈论继承孔子思想精华才有现实意思等。从这一方面来看,“五四”时期陈独秀、鲁迅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批判,仍有借鉴意思。他们的批判虽有矫枉过正之嫌,却反应了新时代与孔子思想的矛盾,反应了那个时代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思想文化与“民主、科学”的时代潮流和解决中华民族生存危机之间的矛盾。21世纪的今天,人类已走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人类社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孔子思想不能成为今天新文化的主流和指导思想,应该是不证自明的事实。国人在这方面不乏仁知之见,海外学着也有类似的看法。如美国学者赫伯特·芬格莱特(Herbert Fingarette)在《孔子——即凡而圣》中文版《致中国读者》中所说:“对孔子来说,我们现代的理解中富于特征和正当性的许多东西都是不可实现的。更具体地来说,在孔子的时代,既没有像我们现代世界这样的急剧社会变迁,也没有随之而来的社会之中个体身份的动荡不安。当今之世,各种文化和价值会有怎么巨大无限的变化形态,是完全无法获知的。”也就是说,孔子思想中的许多具体的内容与当今社会相当隔膜。 孔子以及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今天遭到许多的质疑,还有一个显而易见却很少明确表达的深层问题,这就是今天所谓尊孔兴儒之倡导与实施主体问题。如果由政府或政党担当,不免给人无尽的遐想,难免与现实政治产生诸多联想,封建专制、等级观念、保守僵化等会跳进一些人的脑海。即使由教育机构和知识阶层倡导,如果没有明确的界定,或自觉不自觉地透露出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也难避“御用”之嫌和被标上狭隘民族主义的标签。实际上李零、钱理群等先生颇为激烈的言论,正式针对这种情况而发的。我想这恐怕是尊孔兴儒的最大现实障碍,不解决这个问题,尊孔兴儒是根本无法实现的。我国目前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矛盾处于多发和相对激化的状态,孔子思想固然可以给我们以正面的启迪,而其不适应时代的负面的东西,有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 三、应当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孔子及其思想 在继承弘扬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的过程,除了防止因传统而冲淡乃至否定民主法制这一根本任务之外,笔者以为至少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1.孔子和孔子的思想的历史文化遗产意义(孔子思想的时代性,即所谓具体形态)。世界上一些有着较为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都有自己历史文化遗产的形象代表。就中华文化而言,恐怕没有任何一个什么其他的历史人物能够比孔子更具代表性和象征意义了。世界了解我们中华文化时,也是把孔子作为最具代表性人物的。这些都是常识,无需多论。因此,我们今天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希望正在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在文化上也有相应建树的历史召唤和不懈努力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中华文化一个带有普遍意思的象征性人物,必须重建断裂百余年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脉。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最具代表性的历史人物非孔子莫属,中华文化中的主脉应该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春秋战国之后,秦奉法家,但短命,属于过渡时期。两汉以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魏晋时期儒家思想式微,道家复兴,玄学盛行。即使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圣人地位仍未动摇,所谓会同孔老、弥合儒道,就说明孔子的影响。而隋唐佛教大盛,而在社会政治生活、家庭伦理等主要场合,为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仍是主流。)尽管在今天看来,孔子思想有不少不合时宜的地方;在中国不同历史阶段形成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儒学形态,在今天看来也有这样那样的弊病。因此中华文化的主流,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恐怕没有任何其他文化可以担当了。 当我们将孔子和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时,就不能以批判为主,而要以描述、重建历史为主。对于今人看来错误乃至荒谬的地方,也应该既指其弊,又分析其时代的合理性。历史不是为我们而预设的。历史上的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也不是为了适应今人的思想、迎合现代需要的,它们都是各自时代的产物(如汉代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就是汉人在吸取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文化的基础上所做的富于时代特征的再创造,虽然今天看来其中有不少迷信与荒谬的成分,但不能否认它顺应历史发展、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主流价值。而宋代儒学复兴过程中,包括二程和朱熹在内的思想家们,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奠定的新儒学文化,也是在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思想资料的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只有具备了这样前提,我们才能认识孔子的伟大,认识儒家文化的优长。如果从这一点来看,天安门广场树立孔子像,就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必浮想联翩。至于“孔子学院”以孔子命名,则更是切当之举。 2.孔子思想所蕴含的中国特色文化建设思想库意义(孔子思想的时代超越性,即所谓精神实质)。孔子及其思想除了中华文化代表的象征意义以外,它还有一些超越历史时空的合理内核值得我们学习反思。如众所周知的反映在《论语》中的有关个人道德修养问题,就是一个今天仍具活力的思想渊薮。那些仍活在现代语言中的有关社会、人生的格言,更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而孔子的中庸思想、和谐的理念,更给解决当前各类社会矛盾的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这些无疑可为我们所用。然而,更重要的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是包含在这些具体的观点背后的深层的灵魂,领会其精神实质可能比掌握具体言论更加重要,对我们更具现实意义。 3.孔子人格及其现代意义。孔子所处的时代,是所谓的动荡的“乱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家庭结构等等,都在处在变革的过程之中。孔子是这乱世中少数能够把握自我,处变不惊,善于反思,践行“温故知新”的思维方式,努力寻找乱世紊流中的未来发展趋势;探索新形势下个人修养的途径与方法,塑造理想人格的形象化表达,即所谓君子[7]。孔子的人格修养,对于我们今天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从经济和社会组织结构和机制运行来看,自然不是乱世;而如果从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来看,当今社会似乎属于繁荣的范畴。但毋庸讳言,我们今天的社会在人生理想、精神信仰和人格修养等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信仰缺失、人生迷茫,社会总体道德水准不容乐观,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如何在思想文化急剧变革的今天,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积极探索自身修养和社会发展之路,孔子可以给我们以人格的力量。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如果做乡愿而与世沉浮,孔子本可生活得很舒适。正是由于有独立的人格,有强烈责任与忧患意识,他才走上追求理想实现的漫漫人生路,忍受着精神折磨甚至是肉体的痛苦。李零先生用夫子自道的“丧家狗”来概括孔子,其实是没有错的。但此“丧家狗”应该不是贬义之称。以我之见,这一在孔子自己是自嘲、出于他人之口似不敬的称呼,正是孔子值得骄傲的人格表征。孔子为“丧家狗”,是不和现实妥协、追求人格独立的体现。其实,孔子这种“丧家狗”的情怀,在后世不乏知音。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人生理想未得实现时,也以“丧家狗”自视(其《奉赠李八丈曛判官》有“真成穷辙鲥,或似丧家狗”句;《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诸公得柳字》有“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而当今世人,有多少怀抱远大理想者?有多少具有独立人格者?又有多少人甘受寂寞而坚守理想者?今天的知识分子入世之情浓,独立思考、不为潮流所动的知识分子应有的品格在现实中已难得一见。殊不知如果知识精英丧失独立精神和不苟同流俗的品质,不仅传统文化的精髓难以继承和发扬,就是像李零、钱理群等先生所关注的民主法制的社会理想也无从实现。民主法制也是要我们不断努力的,中国乃至人类美好的未来是不会从天而降的。“丧家狗”精神在今天是弥足珍贵的。 四、海外尊孔之举的启发意义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大陆对孔子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在复兴传统文化的思潮下,孔子的地位得以一定程度的恢复。而海外一些人极力推崇的态度似乎应该引起国人的警醒。比如1988年《世界名人大词典》就将孔子列入“十大思想家”之列。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也提出这样的口号:“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儿重新寻找智慧。”[8]2009年,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61票赞成、41票反对,通过了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的决议[9]。至于在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的孔子学院,虽然说是以汉语学习和中华文化传播为主要任务,却也折射了孔子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西方对于孔子的推崇,恐怕不像有些人臆测的那样,仅仅是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媚俗之举,更不应是所谓“麻痹中国人的伎俩”。西方之所以推崇孔子,除了中国经济发展这一因素外,应当还有对西方社会种种问题的洞察等原因。也许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今天,西方的有识之士对像梁漱溟先生上世纪前期就提出的西方一味向前看的不太乐观的现实和前景的担忧(如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矛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种种危机、美国和欧洲的金融危机、英国美国的国内骚乱等)。孔子思想扎根现实社会、洞悉人类本性、强调人格修养、提倡中和人生社会理想等,正可为西方提供解决人生和社会的参考。有鉴于此,有最后儒家之称的梁漱溟在上世纪20年代所著的《东西文化与哲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其所提出的问题值得今人反思。 总之,只要是正视当今社会问题的人,一般都不会否认孔子思想中不少合理东西,正是解决我们面临的复杂而棘手的社会问题的思想库,它们可以给我们必要的启迪,给我们以思路。所以,笔者以为,当今中国反对尊孔之人,似可分为两类:怀有强烈“政治隐忧”的热血之士和对孔子、对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或根本不解者。 【注释】 [2] 见美国学者艾恺《这个世界会变好——梁漱溟晚年口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双语版。 [3] 见《独秀文存》,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 见《中国哲学十九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5] 《李泽厚再论五四》,见《网易历史》。 [6] 可参考张曙光《现代中国语境中的“马克思”与“孔夫子”——兼论传统的人文维度及其意义》,文载《哲学研究》2010年第2期。 [7] 参考冯友兰说,见《中国哲学史新编》。 [8] 张颂之在《新法家》网站发表《孔子是什么——孔子神话研究(三)》,谓此说为虚构之谎言。本文因无确凿证据对此说置以可否之论。但即使是虚构之说,起所引起海内外广泛认同,这本身也说明孔子及其思想的现代意义。 [9] 《人民网》消息。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