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奇人王阳明的5个传奇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解放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王阳明一生皆是传奇,年少叛逆却成大器,一介书生却能用兵,更创立心学,影响直至500年后。今日我们来看一看奇人王阳明的5个传奇故事,去走近一个不一样的王阳明。
    
    ▲ 王阳明故居广场
    少年立志
    先普及一下知识,王阳明的大名叫作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小时候,王阳明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等事?”老师见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悟性,笑答:“第一等事当然是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只见这四尺孩童反驳:“依我看,天下第一等事乃是做圣贤!”这一句话,就奠定了他以后要走的路。
    后世有人这样评价:明只一帝,太祖高皇帝是也;明之一相,张居正是也;那明若一贤,王阳明是也。
    《论语》中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立志一定要高远,王阳明早在孩童的时候就立志做圣贤,的确有圣人的气概。
    
    ▲ 王阳明故居广场
    机智脱险
    1505年,正德皇帝继位。正德皇帝是明代最风流成性的天子,他荒淫无道,整天与一帮太监混在一起,游山玩水,酗酒逞强,把朝政当儿戏,只听任刘瑾等宦官胡来。刘瑾狐假虎威,朝政大坏,凡有良知的官员都痛心疾首,但大部分官员选择了趋炎附势。正德元年(1506年)冬天,正直官员戴铣、薄彦徽等20多人上书正德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人,结果反被打入死囚大牢。
    当时任兵部主事的王阳明出于义愤,冒死和其他人一起上书为这些官员辩护,请求释放他们。正德皇帝看了奏疏,极不耐烦地对刘瑾说:“这些小事就不要烦我了,你自己看着办吧。”刘瑾此时正对王阳明等人恨之入骨。他当即下令,将王阳明重打四十大板,谪迁至贵州龙场,当一个没有品级的驿丞。尽管这样,刘瑾仍不想放过王阳明,他暗中派人尾随王阳明,准备在途中将他害死。
    王阳明行至钱塘江,遇到了刘瑾派出的杀手。他急中生智,乘夜色跳入江水,并把自己的衣物留在岸边,制造了投水自杀的假象。浙江官府和他的家人都信以为真,在钱塘江中四处寻找尸体,还在江边哭吊了一场。王阳明潜逃到福建,想隐姓埋名,了此一生,又担心影响家人的安全,只好想方设法避过追杀,到贵州赴任。后来刘瑾倒台,王阳明被重新起用。
    
    ▲ 王阳明故居客厅内景
    龙场悟道
    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倘若不经此“大彻大悟”,王学恐怕很难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
    话说王阳明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发配到龙场,一住便是3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心境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繁华、恬静、文雅、舒适的万户京城,陡然飘落到偏僻、荒凉、寂寥、冷漠的龙场,举目无亲,衣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跌入万丈深渊。他自知无处申冤,万念俱灰,唯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惚惚,悲愤忧思无法排解,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乃杂以诙笑。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一线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
    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从而成为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成为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他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忖度程朱理学。这一改变,使他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探索到人生解脱之路。
    王阳明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把)玩(周)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烦躁转为安然,由悲哀转为喜悦,一种生机勃勃的情绪油然而生。在龙冈,他写成了《五经臆说》,以其极富反叛精神的“异端曲说”向程朱理学发起猛烈轰击。谪居龙场3年,使他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朴质无华的“夷民”,他们非亲非故,却能拔刀相助,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与京城中“各抢地势、钩心斗角”的情况相比,有如天渊之别。他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灵感。
    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顿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是感应万事万物的根本,由此提出“心即理”的命题,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 王阳明故居瑞云楼
    脱衣审案
    在龙场期间,有一次,王阳明捕获了当地的一个强盗头目。强盗头目在受审时对王阳明说:“我死罪难逃,之乎者也、道德廉耻我不想听了,要杀要剐你就痛快些!”王阳明说:“我不跟你谈道德廉耻。今天真热啊!咱俩把外衣脱了,再来审案!”强盗正被捆得难受呢,当然喜欢这个建议。两人把外衣脱了,王阳明又说:“怎么还这么热呀!咱俩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又依了他。于是,大学问家与强盗头目在公堂上都光着膀子。
    王阳明又发话了:“还是热得不行!我俩把裤子也脱了吧!”强盗头目愣了半天,又依了他。到此,两个人只剩下了一条内裤。不想王阳明又来了个提议:“罢了!罢了!咱俩还是把内裤也脱了吧,图他个轻松自在!”
    那强盗头目一个劲地摇头:“这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于是,王阳明开始了因势利导:“为什么使不得?说明你内心还有一些羞耻感。这羞耻感何尝不是道德良知的一些表现呢?看来我还是可以跟你讲道德廉耻的!”至此,强盗头目被彻底折服,乖乖地认罪伏法。
    
    ▲ 王阳明故居夜景
    平定谋反
    1519年,居住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蓄谋已久的宁王组织了十万大军,顺江而下,势如破竹,准备一举拿下南京,自立皇帝。时任赣南巡抚的王阳明奉命阻击。他采取围魏救赵战术,直接攻打宁王的老巢南昌。宁王首尾无法兼顾,只好回师救援,双方大战于鄱阳湖上。
    期间,王阳明下令将写有“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字样的免死牌,扔入鄱阳湖中。后来,叛军几乎人手一块,军心哗变。朱宸濠仰天长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就这样,在短短30多天的时间内,一场危及江山社稷的叛乱,几乎是在王阳明的谈笑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