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雪涛新作《被误解的对话》由新星出版社出版。当下海外汉学家解读中国的著作早已汗牛充栋,本书旨在解析他们的观点从何而来。新书活动中,北京大学教授贺卫方评价说,读了这部作品,“我仿佛有一种进入凡尔赛宫镜厅之感———自己在一面面镜子里,但不同角度的镜子所显示的我又是如此多样化。我们可以看出自己习焉不察的某些面相,同时也可以看出被镜子扭曲了的形象。” 《被误解的对话》共分三辑:在第一辑中,作者试图从阐释学和当代学术的角度,阐述海外汉学研究的正当性、合法性及其意义,并对民国期间汉学与中国学之互动进行梳理。第二辑主要考察了德国汉学家的中国叙事如何反映明清之变以及晚清民国之变,选取的人物有汤若望、福兰阁以及傅吾康父子。在第三辑中,作者选用了几个具体案例来说明中西互视与互释的重要性,涉及的西方人士既有经典翻译家卫礼贤,也有目前研究不多的白乐日、许理和、罗哲海。 德国汉学家顾彬认为:中国学术需要汉学,汉学需要源自中国学术的资源,它们都需要阐释学。李雪涛教授的新书把这个观点阐述得非常透彻:没有阐释学的汉学、没有汉学的中国学术,都不太可能有什么希望。(记者 赵大伟) (来源:南方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