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孔子的叮咛|立爱自亲始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孔子的叮咛》 杨朝明 参加讨论

    孔子的叮咛之二
    立爱自亲始
    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后,常与鲁哀公讨论问题。一日,哀公说:“您对我的教导已很完备了,那么,要做到这些该从哪里开始呢?”孔子说:“立爱自亲始,教民睦也。”他强调,树立仁爱的观念要从孝敬自己的父母亲开始,这是为了教导百姓和睦。难怪孔子这么重视“孝亲”,原来,孔子谈“孝”,并没仅停留在“孝父母”的本身。 假如我们向孔子请教:社会要和谐,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一定会说是“人人修身”。如果再问:修身最关键的是什么?他一定会说是“培养爱心”。如果继续追问:培养爱心从哪里着手?他一定会说“从孝亲开始”。 这个“孝”字实在太重要了,它可以说是整个中国伦理大厦的根基!孔子认为,所谓“仁”,就是具有“人”的内涵;具有“人”的内涵,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孝亲!所以他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人而不仁,与禽兽何异! 孝敬父母为什么这么重要?这似乎是不成问题的问题。如果有人问孔子:我为什么要孝敬父母?孔子很可能会掉头就走,因为若提出这样的问题,那这个人已经很难再被称为“人”了。 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可是,孔子弟子宰我说:“守丧三年时间未免太长了,其实一年时间就足够了。”父母去世后为其守丧,子女自然不是什么事都不做。不过,父母去世,想到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女都会茶不思,饭不想。所以孔子反问:“为父母守丧期间,吃得精细,穿得华美,你心安吗?”没想到,宰我竟然说:“我心安!” 孔子实在无奈,说:“你心安,那你就这么做吧!君子居丧期间,吃美味不香,听音乐不安,正常起居心不安,所以不这么做。现在你既然觉得心安,那么你就按你想的那样去做吧!” 宰我退了出去。孔子说:“宰我不仁啊!孩子出生后,三年才能脱离父母的怀抱。父母去世后为其守孝三年,是天下一致的礼制。宰我也得到了父母三年的怀抱之爱吗?” 对于“孝”,孔子有很多很深的思考,他回答关于“孝”的问题,也往往显得不厌其烦。“孝”不仅表现在“养”,而且还有“敬”,还涉及诸如传承“父之道”的大问题。所以,人们向孔子问孝,他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例如: 子夏问孝。孔子说:“子女经常在父母面前和颜悦色很难。”子夏领悟到:侍奉双亲,需要尽心竭力。 孟懿子问孝。孔子说:“不违背礼制。”还曾说:“观察一个人,父亲在世时看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看他的行为。” 孟武伯问孝。孔子说:“父母最担心子女的病痛。”能理解到父母对自己身体的担忧,就不会不孝敬了。 曾子对孔子思想体会很深,他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丧祭之礼之所以重要,也是因为它对于现实的教化意义。 有人简单地理解“孝”,认为“孝”就是供养父母,孔子很不赞同。他明确地说:“如果家中养了犬马,同样能够养活它们呀!如果缺少了内心的‘敬’,供养父母与饲养犬马还有什么区别呢?” 有人往往将“孝”与所谓“愚孝”简单联系在一起。他们可能不知道,“孝”还有一层很重要的内涵,就是“孝谏”。有一次,子贡问孔子:“子从父命,就是孝吗?”孔子认为,父有争子,就像国有争臣。国有了争臣,君主就会少犯错误,就能社稷不危、宗庙不毁;父有争子,就不会陷于无礼。所以,后人说“不孝有三”,排在首位的就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儒家重“孝”,不仅为家和,更是为国治、为天下平。孔子弟子有若认为:一个人若能够孝敬父母,敬重兄长,那么他一般不会冒犯君上;不喜欢冒犯君上却喜欢作乱,更没有这种人。 人有了对父母的爱,才可以推己及人,将自己内在的爱心延展于外,使社会充满爱。人修养自身而具有仁德,做到“亲亲”,才能“不独亲其亲”,才能“泛爱众”。人由“亲亲”逐步外推,进而做到自觉守礼尊君;人由孝悌而守礼、敬上,社会秩序才有保障。 孔子谆谆教导年轻人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他希望年轻人从孝敬父母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从而完善自身,成就文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