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石门山图》——孔尚任与龚贤、戴务旃交游考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曲阜生活派 付鸿杰 参加讨论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志伊①,号东塘、东塘子、云亭山人,室名岸堂、介安堂、 孤云草堂、石门山居,山东曲阜人。孔贞璠之子,孔子六十四代孙,《孔子世家谱》官庄户后裔。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博典籍,工乐府,以著《桃花扇》闻名于世,与《长生殿》作者洪升有“南洪北孔”之誉。
    
    孔尚任画像
    孔尚任《出山异数记》自述:“任以鲁诸生,读书石门山中。山在少昊陵直北四十里。史称少昊氏都曲阜,葬云阳。其山古曰云山。因山有石门,后改称今名焉,山多洞壑及清泉佳木。”康熙二十一年(1682),孔尚任应衍圣公孔毓圻之请出山,治其夫人张氏丧,编修《孔子世家谱》与《阙里志》,教习礼乐子弟,采访工师,监造礼乐祭器。二十三年(1684)康熙幸鲁,尚任充引导官御前进讲《大学》,颇得康熙赏识,授国子监博士,三十四年(1695)升户部福建清吏司主事、宝泉局监铸,三十九年(1700)升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旋因事休致。居京赋闲三载,后回乡隐居石门山。尚任一生隐居石门、钟爱石门、情系石门,一生所作有关石门山诗文二十余篇,每每与文友谈及石门之胜,尝延画友作《石门学道图》、《石门山图》,携之行箧,展玩寄兴。
    康熙二十五年(1686)七月,孔尚任奉命随工部侍郎孙在丰往淮扬,疏浚黄河海口,治理水患。“以疏浚海口之役,浚黄河、越射阳、下萸湾,入海陵。继移昭阳,驻草堰,遍历诸场亭②。”宦游淮扬四载,泛舟秦淮,游历江宁,寻幽访古,驻足江北河防之地,登梅花岭,谒史可法衣冠冢,过明故宫,拜明孝陵,游秦淮河,登燕子矶,足迹踏遍南明故地,遍访名胜古迹。公务之余,交遗逸名士,结文人墨客,与当地社会名流、文人学士诗酒流连,交游甚密。“所交者大抵风人野老,抱膝吟啸之客”,如冒辟疆、黄仙裳、许漱雪、邓孝威、何蜀山、宗定九、龚贤、石涛、戴务旃、柳长在、陈鹤山、杜浚、余怀、查士标等文人雅士,谈古论今,有时"所话朝皆换",竟秘而不为“门外人道”。阮元《广陵诗事》载:“曲阜孔尚任官扬州任时,屡为文酒会,尝与邓孝威汉仪、吴蔺(薗)次绮……梅花岭登高赋诗……”一时闻士,皆与之有往来诗词唱和,长歌短篇,书札往返,略赠互答。有《昭阳拱极台余题曰海光楼。十月廿四日悬额其上,黄仙裳、交三、缪墨书、柳长在、于虎臣、汪柱东、朱天锦、邑人朱鹤山、李艾山、若金、九畹、释云闲同来落成,即席分赋》③、《仲冬,如皋冒辟疆、青若,泰州黄仙裳、交三、邓孝威,合肥何蜀山,吴江吴闻玮、徐丙文,诸城丘柯村,松江倪永清,新安方宝臣、张山来、谐石、姚纶如,祁门李若谷,吴县钱锦树集广陵邸斋听雨分韵》④、《暮春,张筵署园北楼上,大会诗人汉阳许漱石,泰州邓孝威、黄仙裳、交三、上木、朱鲁瞻、徐夔摅,山阴徐小韩,遂宁柳长在,钱塘徐浴咸,吴江徐丙文,江都闵义行,如皋冒青若,彭县杨东子,休宁查秋山,海门成陟三,家樵岚,琴士兴化陆太丘,画士武进李左民,泰州姜尺玉,琵琶客通州刘公寅。时闵义行代余治具,各即席分赋》⑤、《仲冬望日,大集名士五十人于琼花观看月,即席分体五古,阄韵得“阮”字》⑥、《八月十八日,大会同人于广陵观涛,舟中分赋》⑦、《冶城西山道院公同程穆倩、杜苍略、戴务旃、饶正庵、郑谷口、余鸿客、胡致果、陈揖苍、阮岩公、吴介兹、黄云臣、蒋波澄、先渭求、王安节、伏草、司直、张元子、蔡铉陞、梁质人、姜斌翼、听吉、蔡临苍、李自怡、王子由、僧蒲庵、云辩、南枝分詠秋江霁色》⑧等长诗为证。一时东南名士争相推挹,竞相造访,“金陵八家”之首的龚贤甚至不顾高龄体弱,特地从南京到扬州与之相晤。
    
    孔尚任隐居处一一石门山《孤云草堂》
    龚贤(1618―1689),字岂贤,号半千、野遗、柴丈、半亩、半庵、客隐、蓬蒿人、半亩居人、半山野贤、东海隐士等,明代著名的遗民画家,祖籍江苏昆山,流寓南京,为“金陵八家”之首。筑半亩园于清凉山下,尝自写照作扫叶僧状,因名所居扫叶楼。少年随董其昌学画,青年时期与复社义人交游甚密。工诗文,卖画课徒,清贫一生。致力于中晚唐诗学,搜集刊刻了《中晚唐诗纪》。著有《草香堂集》、《半亩园诗》、《龚贤七绝自书诗稿》、《龚半千自书诗册》等。其书画、诗文,特别是明亡后坚持隐居不仕的气节,为时人广泛传扬。
    戴本孝(1621--1691),字务旃,号鹰阿山樵、前休子、破琴老生,别号黄水湖渔父、太华石屋叟等,安徽和县人(一作休宁人)。隐居鹰阿山,终生不仕,布衣终老。诗画皆超绝,兼擅篆刻。生性放达,性喜交游,遍游黄山、泰山、华山等名山大川,纵情山水,绘画多写山水胜景,墨色苍浑,构景空疏,近元人风格,石涛早期山水画曾受其影响,为“新安画派”代表人物,在清初画坛独树一帜,也是一位深具民族气节的遗民画家。早年积极参加抗清活动,与其父在明亡后仍组织义士与清兵展开斗争,一生走遍大半个中国,并在遗民中寻觅知音。与孔尚任、龚贤、 石涛、梅清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艺术思想上有着许多不谋而合的共识。晚年主要活动于扬州和南京等地,他的画中呈现的迷蒙淡远景色,也是他国破家亡后孤苦无寄的内心表露,有诗文《前生集》、《全生集》刊世。
    
    《戴本孝画册》
    孔尚任小龚贤30岁,小戴务旃27岁,三人志趣相投,相互欣赏,互为倾慕,遂成忘年神交。时有诗札往来,词曲唱和,艺术修养与创作均有相互影响之处。在龚贤的一些题画词曲中,其情思用意,亦颇有和孔氏相仿佛之处,现且择录数阕一读。
    一、《题峻岭孤亭图》
    间此亭,可奈何。奈何轰酒地,不见一人过,水鸟啼,山鸟歌,如花枫叶着高柯。羲车鞭去疾,收管付嫦娥。
    二、《题秋山红树》
    霜染枫林十月初,天公磨赭复调朱。
    桥头没个人来看,留取时光在画图。
    三、《题浅渚平芜》
    叔度胸中千倾陂,版图抛弁到今时。
    谅无铁马金戈事,只有渔郎鸥鸟知。
    
    孔尚任墓
    1686丙寅,康熙二十五年。龚贤六十八岁,在南京。约是年夏天,为孔尚任作长卷,字画皆佳。
    1687丁卯,康熙二十六年。四月,龚贤与杜浚(于皇)同往扬州,与孔尚任相晤。龚贤赠孔尚任《书画长卷》,尚任有诗《喜晤龚半千兼谢见遗书画》⑨:
    野遗自是古灵光,文采风流老更强。
    幅幅江山临北苑,年年笔砚选中唐。
    短歌肯赠将归操,长纸还书急就章。
    萍水逢君非偶事,扁舟一夜聚维扬。
    诗后宗定九注云:龚贤“得诗甚喜,曾和之再三,惜今存龚氏诗尚未见,待考。”又孔尚任《答龚半千》⑩札云:“得妙染佳诗,充盈几案,小小划子,人亦指为书画船,顿令坐篷窗、持茶杯者,须眉顾盼,皆有风度。谁谓人俗不可医?先生非医俗之岐黄乎!仆早起移舟大东门,就宾客故也,不意乃与尊寓相远,一似避而去之,然后知天下事不可容心,容心则责者至矣。长卷见惠,非但字多也,且更有赠仆之诗。昨晚热甚,何以操笔?先生作用,匪我意及。”  
    
    龚贤画作
    同月,龚贤应孔尚任之邀,参加春江社雅集于秘园。有《停帆邗上,春江社友王学臣、望文、卓子任、李玉峰、张筑夫、彝功、友一招同杜于皇、龚半千、吴园次、丘柯村、蒋前民、查二瞻、闵宾连、义行、陈叔霞、张谐石、倪永清、李若谷、徐丙文、陈鹤山、钱锦树、僧石涛集秘园,即席分赋》⑪七律一首:
    北郭名园水次开,酒筹茶具乱苍苔。
    客催白舫争先到,花近红桥赌胜栽。
    海上犹留多病体,樽前又识几诗才。
    蒲帆挂满行还住,似为维扬结社来。
    诗后有宗定九注:“停帆大集,多至三十余人,萃八省之彦,予恨未与。闻先生在座,笔墨淋漓,风采豪迈,倾动一时。此诗想见当场之兴地。”
    中秋前数日,龚贤抱病回金陵,孔尚任赋诗《龚半千抱病回金陵叠前韵赋送》⑬赠别:
    古寺新秋步月光,知君旅病体初强。
    何年饱愿求书画,同坐虚心论宋唐。
    乌巷废来苔半亩,钟山佳处木千章。
    归帆爽快听涛去,翻使骊歌调不扬。
    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关怀及对再聚的期待。自此两人唱和酬作、书信往来,结成忘年知己。
    
    龚贤书法
    1688戊辰,康熙二十七年。孔尚任四十一岁,冬,有诗《夜集吴薗次太守种字林,同王武徵、乔东湖、王汲公、朱其恭、马高陵、赵念昔、吴彤本、木华话石门山孤云草堂之胜,即席分赋》⑫:
    已负逃名学道心,不堪重话旧烟林。
    旋开溪水曾为圃,纔创书堂未挂琴。
    秋夜雨连窗易坏,樵人路近树难深。
    出山岂是迷津者,拜别孤云竟到今。
    1689己巳,康熙二十八年。龚贤七十一岁。七月,孔尚任游金陵,访龚贤,娓娓长谈甚契,尚任有诗《虎踞关访龚野遗草堂》⑭纪之:
    虎踞古雄关,狰狞如猛曾。
    天子气已消,关门亦非旧。
    簇簇余村墟,竹修林更茂。
    时有高蹈人,卜居灌园囿。
    晚看烟满城,早看云满岫。
    往来领略深,得与精神辏。
    一写复一吟,造物相师授。
    久之风俗移,淳朴还宇宙。
    我来访衡门,其年已老寿。
    坐我古树阴,饱我羹一豆。
    娓娓闻前言,所嗟生最后。
    落日下西林,秋冷橘与柚。
    驾彼巾柴车,欲别仍把袖。
    艰难吾道稀,张琴成独奏。
    今南京市清凉山龚贤纪念馆有此诗刻石。病中之龚贤与尚任诉说自己坎坷的一生和南明弘光小朝廷南京旧事,细说与之交往的那些东林志士和复社名流,说至伤心处,声泪俱下,直至“落日下西林”。孔尚任十年后完成名剧《桃花扇》,其中许多内容即是龚贤之亲身经历,成为孔尚任“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素材。时龚氏应孔尚任之求,作《石门山图》。秋,以豪横索书,病加剧,命徒救计于孔尚任,尚任于函《答龚半千》⑮中拟为谋“降龙伏虎之法”。云:
    “前枉小寓,又匆匆而去,盖行往来酬答之礼也。以野遗而拘世法,我等又当何如乎!昨闻贵门人所言,不胜骇异,仆必为先生谋一降龙伏虎之法,不然,何以居龙盘虎踞之地哉!求教诸件,皆望随意挥洒,大小纵横,无之不可。譬之造物者,因物赋形,而飞潜动植,总无有不是处耳。”。
    
    龚贤纪念馆
    八月,龚贤病疫于半亩园。孔尚任时在南京,急忙赶来,面对亡友挥泪展开一柄折扇并慢慢地将它烧毁。这柄折扇本是他准备送给龚贤的,扇面上有他题写的《虎踞关访龚野遗草堂》诗,末两句为“艰难吾道稀,张琴成独奏”。写好后,他斟酌再三感觉最后一句似有不吉之意,准备修改后重新书就,没想到龚贤竟卒然撒手西归。如今痛失知音,痛感“谶语何其真”,只留下自己“成独奏” !他悔恨不已,泪雨纷洒,哀痛至极,成《哭龚半千》⑯五律四首:
    野遗归命辰,己巳秋之半。予时侨金陵,停车哭其闬。疏竹风萧萧,
    书籍已零乱。子女绕床啼,邻父隔篱叹。君寐不复兴,天地自昏旦。
    遗堂多秋花,山气翠当午。不看扶筇翁,入门泪如雨。弔客掉臂归,
    云烟纷无主。砚弃笔亦焚,书画徒相许。追悔赴约迟,遥遥成千古。
    尺素忽相投,自言罹大病。缘有索书人,数来肆其横。问我御暴方,
    我有奚权柄!哀哉末俗人,见贤不知敬。郁郁听其亡,谁辨邪与正。
    相逢无以赠,团扇为却尘。惜也扇头语,不及博一嚬。今日向君展.
    纷纷泪俱湮。张琴成独奏,谶语何其真。如今不再鼓,聊以谢故人。
    诗后宗定九注:“定九云:半翁为孔公写石门山图,未竟而病,易篑之时,犹以为恨。”又注:“闻半翁殁时,孔公适在金陵,为经理其后事,抚其孤子,收其遗书,一时故老皆感高谊,涕下沾巾。”龚贤家清贫,竟不能具棺葬,哀悼拜别后,孔尚任没有“弔客掉臂归”,而是亲自料理老友后事,抚其孤子,收其遗书,并将龚贤归葬其祖籍昆山邑西之渡桥镇。
    
    戴本孝画作
    龚贤应孔尚任之求,作《石门山图》。然落墨未竞而病卒。老友戴务旃悲泪沾巾,慨然续画以赠尚任。孔尚任在《湖海集》中有《戴务旃为画石门山,长歌赠之》⑰一诗,可证三人道义风谊!诗云:
    柴丈许我石门图,落墨未完抽身死。
    山灵写照厌俗工,从此无人敢拂纸。
    鹰阿老樵泪沾巾,亡友画债吾当抵。
    细问秋来山若何?秋来山藏红树里。
    十四峰头不断云,阴崖泻出万壑水。
    书屋结在涵峰巅,千万气象难拟比。
    老樵闻说似见山,闭目拈须想画理。
    催客速去独掩关,一日不见山成矣。
    展观真是石门山,尺幅能容三十里。
    柴丈尚浓此尚淡,淡远林木尤神似。
    其中樵斧日丁丁,主人不归屋半圯。
    老鹤孤猿怨且惊, 定有移文讬驿使。
    持图将欲骄阿谁?老樵不言我心耻。
    龚贤、戴务旃与孔尚任的忘年神交使他的生活和艺术创作都得到了丰富与充实。龚贤逝世十年后,孔尚任完成了文学巨著《桃花扇》,这部以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弘光王朝统治南京时期为社会背景的“借儿女之情,写兴亡之故”的伟大剧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一代大师的地位。“《桃花扇》本成,王公荐绅,莫不借抄,时有纸贵之誉。”“长安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即是孔尚任对龚贤、戴务旃这两位忘年知己的最好告慰。
    
    孔尚任著《桃花扇传奇》
    注:①见《画林雁塔》:阙里孔尚任志伊父题。
    ②邓孝威《湖海集序》。
    ③孔尚任《湖海集》卷三。
    ④孔尚任《湖海集》卷一。
    ⑤孔尚任《湖海集》卷二。
    ⑥孔尚任《湖海集》卷三。
    ⑦孔尚任《湖海集》卷五。
    ⑧孔尚任《湖海集》卷七。
    ⑨孔尚任《湖海集》卷二。
    ⑩孔尚任《湖海集》卷十一。
    ⑪见孔尚任《湖海集》卷二。“ 停帆邗上”是指孔尚任此次从秦州乘舟而来邗上(扬州),即以舟为旅舍,时孔尚任与龚贤、杜浚、倪匡世均在舟中。(汪世清《石涛诗录》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92页)
    ⑫孔尚任《湖海集》卷三。
    ⑬孔尚任《湖海集》卷七。
    ⑭孔尚任《湖海集》卷七。
    ⑮孔尚任《湖海集》卷十三。
    ⑯孔尚任《湖海集》卷七。
    ⑰孔尚任《湖海集》卷七(来源:微信公众号曲阜生活派 作者:付鸿杰,中国文物学会会员,曲阜市政协委员,曲阜市收藏家协会法人代表、秘书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