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二胎时代: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兄友弟恭

http://www.newdu.com 2022-11-11 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 魏衍华 参加讨论
编者按:
    国内首部以丛书形式诠释中华传统八德的通俗理论读物——《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近日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该丛书由著名学者、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宋立林担纲主编,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8册,共计70余万字,既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八德新的时代内涵,对于提高广大读者特别是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现实针对性。本公众号将对丛书部分章节予以陆续刊载,以飨读者。
    近年来,很多家长都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对此,有必要厘清这一点:“起跑线”固然重要,但起跑的方向更为关键!实际上,与具体的才能、才艺相比,道德的培养、情操的陶冶,才是与孩子的身心成长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
    
    培养悌德要从小开始(资料图 图源网络)
    教悌自幼始
    自然,培养悌德要从幼儿、少年时代开始。如南宋时期的袁采在《袁氏世范》中明确提出“教子当在幼”的观点,说:“幼而示之以均一,则长无争财之患;幼而责之以严谨,则长无悖慢之患;幼而教之以是非分别,则长无为恶之患。”否则,就会埋下兄弟手足相残的隐患:“初不均平,何以保其他日无争?少或犯长,而长或陵少,初不训责,何以保他日不悖?贤者或见恶,而不肖者或见爱,初不允当,何以保其他日不为恶?”也就是说,在一个家庭里,幼年时期所养成的长幼、谦让、友爱等观念,会影响人的一生。
    融四岁,能让梨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这句话说的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东汉时期“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一次,父亲的朋友带来了一盘新鲜的梨,父亲就让他们兄弟自幼至长分来吃。于是,最小的弟弟最先选了一个最大的给自己。而稍后的孔融则选了最小的一个给自己。父亲暗暗欣喜,脸上却平静地问孔融说:“你为什么拿个最小的梨呢?”孔融回答:“我年龄小,就应该吃最小的,让哥哥们吃大的。”父亲又问他说:“那小弟比你还小,为什么又拿了最大的?”孔融则说:“弟弟还小,不懂事,所以我们都要让着他。”
    
    要培养孩子相互友爱 相互谦让(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孔融之所以在四岁时,就具备了尊敬兄长、友爱弟弟的意识,这与其受到的良好的启蒙教育有关,更与孔融父亲注重对幼小孩子的适时鼓励密不可分。孔融父亲的那句“你真是个好孩子!”就是他注重培养孩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谦让的表现。可以说,孔融父亲对孩子的教育,既培养出孔融兄弟之间的“兄友弟恭”,也为后世家庭培养儿童的悌德树立了榜样。
    兄友弟恭,孝在其中
    除像孔融的父亲那样适时“鼓励”教育外,传统社会还常常编纂系列启蒙读物对孩子进行悌德方面的教育。像《弟子规》中的“兄道友,弟道恭”,还有“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女儿经》中的“效孔融,懂谦让”。
    
    兄则友 弟则恭(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三字经》中的“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千字文》中的“诸姑伯叔,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可以说,此类语句是培养儿童日常言行、问对、交往等的常用语,蕴含着编撰者培养孩子礼敬兄长、家长、尊长的良苦用心。在初读这些语句时,懵懂时期的孩子们或许并不能尽数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却逐渐萌生同胞手足理应相互友爱、相互扶持、相互团结的意识。
    
    家庭要注重子弟悌德教育(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实践证明,那些注重子弟悌德教育的家庭,通常兄弟和睦、家道昌盛,有些甚至成为当地显赫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名门望族”。而忽视悌德教育者,兄弟之间产生隔阂导致家道中落者,亦有之。
    因此,我们应当让孩子自小就懂得兄友弟恭,在家庭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情中,培养其对他人的友爱和敬重。(摘自:《中华传统八德诠解丛书——孝德诠解》,杨朝明、宋立林主编,文章作者:魏衍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