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东平汉墓壁画:古墓丹青中有孔子“写真” 国宝档案 质地:石质壁画 年代:汉代 祖籍:山东省东平县 收藏单位:山东博物馆 国宝留言:阳春白雪中有古人的鲜活生活 汉墓壁画是极为罕见的中国早期绘画艺术精品,也是世界美术史上的艺术丰碑,它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古人的真实生活。 方寸壁画有大千世界 导引升仙,拜谒、斗鸡走狗 2000多年前的西汉,人们相信万物有灵、灵魂不死,即便沉睡于地下,也要与仙灵祥瑞、怪力乱神、日月星辰、花草虫鱼及圣贤贞烈相伴,所以在家族墓室壁上画上尽可能多的画像,让它们冥冥之中引导沉睡者赶赴极乐世界或以期永享盛世之乐。 汉墓壁画带有浓厚的神秘气息,若没有它,当代人很难对古人的生活展开如此丰富又鲜活的想象。 东平出土的汉墓壁画内容十分丰富,内容包括敬献、谒见、斗鸡、宴饮、舞蹈等,墓顶绘有云气纹和金乌,象征天空和太阳;门楣及墓壁以人物画像为主,间以鸡、狗等动物形象,富于生活气息。仔细端详这些画面,现代人可以联想到诸多历史典故。 石墓西壁则是对饮、乐舞杂技及方相氏驱疫仪式等画面,人物形象细腻、生动。其中“方相氏”正在进行一场神秘的打鬼驱疫仪式,作为打鬼驱疫的头目,他执斧扬盾,形象怪异,环眼朱口,面目狰狞可怖,他应该是镇守墓主安全的守护神。 石墓南壁画中除了对饮,还有舞蹈、仕女、房屋图等。在踏鼓图中,一仕女扭动身体,舞动长袖,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跪倒在地,又时而回首观望主人,形象极为生动传神。这可能就是墓主人生前的家居生活场景。 方寸壁画中生动、富有活力的人物形象,展现出了汉代绘画艺术的极高水平。 孔子长啥样,壁画有“记录” 宴饮娱乐图 古墓的北壁画像分三层,上层描述的是灰衣男子跪在蓝衣女子前,面色虔诚地手递信笺状物,蓝衣女子伸手作接取状,绿衣男子侧身拱手立于灰衣男子后,手中提一黑色袋状物。有人分析,绘制的是《列女传·梁寡高行》记载的“梁高行割鼻拒王聘”的历史故事。 历史故事是汉墓画像中的重要题材,其中“孔子问礼图”是非常典型的代表。除了在江苏、河南、陕西、四川等汉代石阙、祠堂、墓葬画像中发现了此图,东平汉墓画像中也有类似主题,而这就在北壁画像的中层。在孔子问礼图中,孔子、老子二位圣人相对,身穿绿色袍服的老子双目微垂,欣然受礼,身着黑色袍服的孔子双手拢于胸前,头微微昂起,面向老子躬身作问礼状。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幅存世2000年左右的孔子画像,为研究这位古代先贤圣人的实际形象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孔子到底长什么模样?2000多年来世人一直没有定论。不过,根据这幅壁画像,孔子研究专家认为,在当时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就是一位普通布衣学者。 关于孔子的形象,一般认为很丑,后世据历史记载概括为:唇露齿,眼露睛,鼻露孔,耳露窿,奇丑无比。东平汉墓壁画中的孔子绘画像与历史记载较为相符,也是容貌较丑,且为一老者形象。虽然容颜不佳,似乎也透露出他“眉有十二彩,目有二十四理,立如凤峙,坐如龙墩……身长九尺六寸,腰六十围”以及“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圣人形象。 其实,汉代出现的孔子问礼题材绘画,是对《史记》“孔子适周问礼老子”的图释,体现了汉代丧葬习俗中注重儒道思想的风气,更是汉代社会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对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兼容并蓄。 北壁画第三层则是斗鸡图和出行图。斗鸡图中两只鸡四目相对,一只鸡脖子羽毛直立,另一只则昂首挺立,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让人惊叹。 保存完好,世所罕见 一号墓壁画全景. 2007年10月,在东平县城区内一商城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发现一个墓群,这就是后来的东平汉墓。发现这个墓群后,考古人员进行了仔细清理,共发掘出墓葬18座,有丰富的陶器、铜器和铁器等,并在3座墓葬中发现了壁画。 经考证,这是一处家族墓地。在多座墓葬中,石椁和砖砌券顶墓并存。依据山东地区汉墓的特点判断,该处墓葬约为西汉末年到东汉早期。壁画虽年代久远,但保存完好,图像鲜艳清晰,实属难得一见。后这这些壁画被运送到山东博物馆,置于恒温恒湿的展橱中。 与全国各地出土的汉墓壁画相比,东平汉代壁画属于佼佼者,它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刻画细腻精美,人物和动物的形态生动逼真,显示了汉代画匠精湛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在现代人看来,这些壁画对人类、自然界和人生的认识尚处于幼稚而又世俗的阶段,这恰恰凸显了朴拙而稚气天真的艺术风格。 作为迄今罕见的色彩精美、保存完好的彩绘壁画,东平汉墓壁画填补了山东省汉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穿越千年,它依旧绽放着夺目的光彩,让后人啧啧赞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