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严思】《传习录》65条:知行合一

http://www.newdu.com 2023-01-27 儒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严思

    作者简介:严思,哲学硕士,民间儒者。著有《中庸义疏》(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出版)。
    

    《传习录》65条:知行合一
    作者:严思
    来源:“ 阳明书院学报”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六月十三日己亥
                耶稣2016年7月16日
    问:“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1】,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工夫?”【2】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若不用克己工夫,终日只是说话而已,天理终不自现,私欲亦终不自现。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3】且待克得自己无私可克,方愁不能尽知,亦未迟在。”(《传习录》65条)
    注释:
    【1】知至然后可以言诚意
    《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
    【2】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工夫?
    《传习录》129条蔡希渊问:“文公《大学》新本先格致而后诚意工夫,似与首章次第相合。若如先生从旧本之说,即诚意反在格致之前,于此尚未释然”。
    【3】今人于已知之天理不肯存,已知之人欲不肯去,且只管愁不能尽知,只管闲讲,何益之有?
    《传习录》5条:“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
    【4】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传习录》225条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
    疏解:
    《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句话是曾子对《论语·子张》篇子游与子夏关于本末、终始之争的折衷,物之本末与事之终始须合在一起去领会,虽区分本末,但本末一贯;虽区分终始,但终始不贰。《大学》三纲八目是对孔子“吾道一以贯之”的展开,而不是从以“格物”为“始”到以“平天下”为“终”的一根链条。《大学》言“终始”而不言“始终”,其中有微言大义。如果大人之学从“始”到“终”延伸开来,则是一个外化的过程,君子修学功夫成了义袭而取之,弘道事业则如墨子之摩顶放踵利天下。
    65条应结合129条研读。阳明先生说:“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如新本先去穷格事物之理,即茫茫荡荡,都无着落处,须用添个敬字方才牵扯得向身心上来”。阳明先生晚年以“致良知”取代《大学》之“致知”,即是“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的工夫”。蔡希渊执著于《大学》“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一句,认为“格物致知”在“诚意”之前。阳明先生把两者的关系颠倒一下,那么“格物致知”作为八条目之开端就是“终则有始”,如此才能实现“原始反终”,从而使得本末一以贯之。
    65条可以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去解读。“今天理人欲,知之未尽,如何用得克己工夫”?阳明先生的这位弟子同样认为,要先“致知”才能“诚意”。既然诚意是为善去恶功夫,诚意功夫之真切笃实“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如果不能知善知恶,如何能好善恶恶?但在阳明先生看来,“认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正是割裂了知与行。其实《大学》“致知”之“致”本身即是“行”,这正说明知、行本不可离。另外,“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果认为“诚意”是为善去恶之“行”,而“自欺”与“自谦”相对,“毋自欺也”即自慊于心,属于“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连用两个“明”字,暗示光明本是性德所具有,也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
    这位弟子主张先“知”后“行”,但结果往往如阳明先生所言:“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大学》之格物不同于向外逐物,致知也不是义袭而取之。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身而诚”即《中庸》所谓“自明诚,谓之教”,学问之道在于求其放心,“反”既是“明”(知),也是“诚”(行)。阳明先生曰:“人若真实切己用功不已,则于此心天理之精微日见一日,私欲之细微亦日见一日”。似乎是主张先“行”而后“知”,其实是针对该弟子割裂知行而因病用药。所谓“真实切己用功不已”,这正是向心性上用省察克治的功夫,真切笃实之“行”中有明觉精察之“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